图书介绍

《诗品》编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诗品》编纂研究
  • 胡大雷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3752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文学理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品》编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诗品》的性质与编纂思想1

第一章 《诗品》的目录学渊源与文章学意味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诗品》与“文章志”之类目录书4

三、《诗品》与目录学9

四、钟嵘的师承12

五、《诗品》未著录于“簿录篇”辨15

六、钟嵘作《诗品》标榜目录学的心理动因18

第二章 《诗品》——舆论派文论之集大成者21

一、学院派、立言派、著述派文学批评21

二、《诗品》所载是口耳相传的大众派、口实派、舆论派文学批评26

三、《诗品》之类舆论派文学批评的特点30

四、《诗品》为舆论派文论之集大成者38

五、舆论派与著述派相融的契机41

第三章 《诗品》:着眼于艺术效果的诗歌批评48

一、问题的提出:《诗品》有无“滋味说”48

二、《诗品》鉴赏式批评的三种形式50

三、“滋味说”的提出53

四、从鉴赏式批评出发的抨击不良诗风59

五、钟嵘对前辈诗论家的不满意62

六、对历史的简单回顾62

第四章 《诗品》“诗之为技”析71

一、“诗之为技”使诗歌评论走向另一种标准化71

二、关于诗的情感抒发74

三、“兴、比、赋”传统手法的运用77

四、有无源流79

五、有无警句80

六、风格83

七、“诗之为技”是“才”的体现85

八、对用事与声律的不以为然85

九、“诗之为技”的影响88

第五章 《诗品》撰例有“正”有“变”论90

一、单一源流与多源流90

二、上、中、下三品之区分93

三、自评与他评96

四、单评与合评98

五、“止乎五言”与兼论其他99

六、“略以世代为先后”与“以优劣为诠次”100

七、“不录存者”与对当代文学发表意见101

八、“预此宗流”与顺带所录103

九、“品”、“评”二者兼具105

十、传统文论的特点106

第六章 《诗品》“推源溯流”与文学“新变”110

一、《诗品》推源溯流的学术渊源110

二、文学世家的兴起与文学家风114

三、“推源溯流”的学术风气与文学“新变”相左119

四、《诗品》推源溯流的实际做法与意义123

第七章 《诗品》对历代批评家的批评128

一、《诗品》对前代论“诗”言论的引用128

二、《诗品》对前代批评家的批评129

三、所谓批评家的诗才与自信134

四、对错误批评的批评141

第八章 《诗品》中诗人的士族、寒族之辨146

一、《诗品》对寒族诗人身份的标注146

二、钟嵘身世的士族、寒族之辨150

下编:《诗品》的诗人品评153

第九章 李陵、班婕妤“文如其人”155

一、六朝及唐人视“苏李诗”为苏武李陵作155

二、萧统录“苏李诗”时或对其已有所怀疑159

三、“苏李诗”为代言体161

四、诗人探求第一人称抒情形式163

五、班婕妤《团扇》诗自述身世168

六、历代以“班婕妤”为题的诗作170

第十章 “咏史”:从班固到左思174

一、班固《咏史》174

二、关于左思的风格品评176

三、左思“其源出于公幹”辨183

四、袁宏《咏史》185

五、钟嵘对中古咏史的总体评价189

六、关于《文选》诗的“咏史”类190

七、史学观念中的咏史诗的价值趋向193

第十一章 阮籍《咏怀》颜延之“怯言其志”辨198

一、“嗣宗身仕乱朝”云云是何人之注198

二、“怯言”与“其志”辨200

三、颜延之生平与作诗“句无虚语,语无虚字”203

四、沈约之注206

五、开“以史证诗”的五臣注208

六、“以史证诗”还是“得意忘象”211

第十二章 嵇康“峻切”与“托谕清远”论218

一、“峻切”是嵇康五言诗的风格218

二、嵇康以四言诗著称221

三、单靠《诗品》不能全面把握嵇康228

第十三章 应璩“指事殷勤”论231

一、题名“百一”之义232

二、历代所述《百一诗》的宗旨235

三、《百一诗》与名实问题238

四、人物品鉴与叙说玄理246

第十四章 张华诸人“逆反式抒情”论250

一、张华“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辨250

二、西晋诗人的“逆反式抒情”252

三、西晋诗人“逆反式抒情”原由探寻257

四、《诗品》的其他“逆反式抒情”260

第十五章 郭璞《游仙诗》的“非列仙之趣”262

一、评价郭璞离不开“变”262

二、郭璞的“变”玄言诗264

三、郭璞“变”游仙诗也从景物起步268

四、郭璞之前游仙诗的情况270

五、郭璞的“变”《游仙》之作为“坎?咏怀”274

六、郭璞《游仙》与玄言诗277

第十六章 孙绰诸公“平典似《道德论》”与谢益寿“斐然”论283

一、孙绰、许询的玄言与玄言诗284

二、殷仲文、谢混的“华绮”与“清浅”296

三、江淹对殷、谢二公的摹拟式认定307

第十七章 陶渊明诗不入“隐逸类”辨309

一、萧统对陶渊明隐士身份及其作品隐逸内容的认定309

二、《文选》诗“招隐”、“反招隐”类作品的隐逸品格311

三、陶渊明诗作的隐逸品格314

四、《艺文类聚》卷三十六人部“隐逸”类所录诗作的隐逸品格318

五、南北朝唐宋人对陶渊明诗歌类别的判定319

六、总集对社会、时代所认可的诗歌类别规定性的重视322

七、钟嵘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未被认可325

第十八章 谢灵运体的“逸荡”、“繁富”论327

一、“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解328

二、谢灵运之“逸荡”、“繁芜”或“繁富”331

三、“谢康乐体”辨336

第十九章 鲍照“颇伤清雅之调”与沈约“宪章鲍明远”342

一、南朝诗歌走向“世俗”的三个起点342

二、鲍照诗歌以“险俗”、“险急”引起世人注意344

三、沈约引“俗”入雅以推广“俗”的创作348

四、沈约“宪章鲍明远”辨354

第二十章 胡人僧人宫体诗与惠休的诗史贡献358

一、《双枕诗》与“娈童”之作358

二、写作“娈童”诗也是一种社会风气361

三、惠休上人的诗366

四、惠休在诗史上的地位368

五、释宝月及其他僧人的诗373

六、其他僧人的爱情之作375

第二十一章 “江郎才尽”与“善于摹拟”新解380

一、江郎才尽381

二、《效阮公诗十五首》384

三、《杂体三十首》390

四、《杂体三十首》与《效阮公诗十五首》的相异398

五、江淹的其他摹拟之作399

六、“颠覆阅读”的难以为继404

参考文献407

后记4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