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网络与应用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线网络与应用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096847.jpg)
- 黎连业,王安,李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2269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无线网-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线网络与应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无线网络基础1
1.1无线网络概述1
1.1.1无线局域网5
1.1.2无线网络的发展过程7
1.1.3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8
1.1.4 3G12
1.1.5 4G22
1.1.6无线城市26
1.1.7无线网格网26
1.1.8移动云计算30
1.2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33
1.3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35
1.4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37
1.4.1 IEEE802.11标准的协议体系结构37
1.4.2无线ATM技术的体系结构38
1.4.3 HiperLAN-1技术的体系结构43
1.4.4 HiperLAN-2技术的体系结构45
1.4.5蓝牙技术的体系与体系结构49
1.4.6无线社区网的体系结构55
第2章 无线网络标准57
2.1 IEEE802.11系列标准57
2.1.1 IEEE802.11标准的重要技术规定57
2.1.2 IEEE802.11家族58
2.1.3 IEEE802.11提供的服务61
2.1.4 IEEE802.11的具体特征63
2.1.5 IEEE802.11拓朴结构63
2.1.6 IEEE802.11逻辑结构64
2.1.7 IEEE802.11任务组和工作组64
2.1.8 IEEE802.11 a标准67
2.1.9 IEEE802.11 b73
2.1.10 IEEE802.11 g标准74
2.1.11三大标准的前途与安全性75
2.1.12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性能比较76
2.2无线局域网HiperLAN-2标准77
2.2.1 HiperLAN-2系统特点78
2.2.2协议体系结构79
2.3 IEEE802.15系列标准82
2.3.1 IEEE802.15系列标准概述82
2.3.2 IEEE802.15.3a的UWB83
2.3.3 IEEE802.15.4标准85
2.4 IEEE802.16系列标准92
2.4.1 IEEE802.16家族92
2.4.2 IEEE802.16的接入96
2.4.3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的架构和应用98
2.4.4全球微波互联接入99
2.5 IEEE802.20标准103
2.5.1 IEEE802.20标准的进展103
2.5.2 IEEE802.20标准的研究点和要求104
2.5.3 IEEE802.20标准的系统性能指标和纯IP架构105
2.5.4主要无线通信标准106
2.5.5 IEEE802.20系统预期性能指标106
2.5.6 IEEE802.20协议模型107
2.5.7 IEEE802.20基于IP的协议栈108
2.5.8 IEEE802.20与其他技术的关系108
第3章MAC介质访问控制层111
3.1 MAC功能111
3.1.1无线介质访问111
3.1.2网络连接114
3.1.3提供数据验证和保密114
3.2 MAC帧结构117
3.3 MAC帧控制字段118
3.4 MAC帧的类型121
3.4.1管理帧121
3.4.2控制帧125
3.4.3数据帧127
第4章 无线局域网物理层129
4.1物理层结构组成129
4.2物理层操作原语与功能130
4.2.1物理层服务原语130
4.2.2载波监听功能131
4.2.3传送功能132
4.2.4接收功能132
4.3跳频扩频(FHSS)物理接口132
4.3.1跳频扩频的特性132
4.3.2 FHSS物理层会聚过程133
4.3.3 FHSS物理介质依赖接口子层134
4.4直序扩频(DSSS)物理接口136
4.4.1 DSSS物理层会聚过程136
4.4.2 DSSS物理介质依赖的接口子层137
4.5红外线(IR)物理接口139
4.5.1 IR物理层会聚过程139
4.5.2 IR物理介质依赖接口子层140
第5章 无线网络接入技术141
5.1无线接入技术141
5.1.1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141
5.1.2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143
5.1.3无线接入技术分类143
5.1.4无线接入系统的接口144
5.1.5无线接入的频率资源145
5.1.6无线接入的频谱划分150
5.1.7无线电波的衰减151
5.2固定无线接入技术152
5.3无线联网方式所使用的技术155
5.3.1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接入技术155
5.3.2码分多址CDMA接入技术157
5.3.3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接入技术157
5.3.4宽带WCDMA接入技术158
5.3.5分组数据交换CDPD接入技术159
5.3.6固定宽带无线接入(MMDS/LMDS)技术159
5.3.7数字直播卫星接入技术160
5.3.8蓝牙技术160
5.3.9 Home RF技术161
5.3.10 3G通信技术161
5.3.11 4G通信技术161
5.3.12无线网络接入技术162
5.3.13无线红外光接入系统162
第6章 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164
6.1无线网络中的安全缺陷164
6.1.1数据传输的安全缺陷164
6.1.2身份认证WEP的安全缺陷164
6.1.3 SSID的安全缺陷165
6.1.4数据加密DES的安全缺陷165
6.1.5无线网络的安全威胁166
6.2无线网络的其他安全问题168
6.2.1无线网络信号干扰168
6.2.2系统的兼容性169
6.2.3网络安全169
6.2.4连接问题169
6.2.5健康危害问题169
6.3无线网络安全性研究170
6.3.1目前已有的机制170
6.3.2分层式混合网络170
6.3.3分层式混合网中的安全通信171
6.3.4支持安全移动性协议172
6.3.5 IEEE802.11 i安全机制进行的改进173
6.3.6中国制定的W LAN国际标准WAPI175
6.4确保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178
6.4.1解决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8要素178
6.4.2解决无线网络安全问题8种做法不要有181
第7章 无线网络组网设备施工安装技术183
7.1无线网卡安装技术183
7.1.1无线网卡分类183
7.1.2无线网卡的接口类型184
7.1.3无线网卡的重要参数186
7.1.4无线网卡安装技术187
7.2无线接入点安装技术191
7.2.1无线接入点概述191
7.2.2无线AP的组网193
7.2.3无线AP的安装技术193
7.3无线网桥200
7.3.1无线网桥的技术实现与标准201
7.3.2无线网桥的连接方式202
7.3.3远距离多点无线网桥203
7.3.4无线网桥和无线AP的区别205
7.4无线路由器安装技术206
7.4.1无线路由器概述206
7.4.2无线路由器的安装技术209
7.4.3无线路由器的设置210
7.5无线交换机214
7.6无线网关安装技术215
7.7无线调制解调器安装技术226
7.7.1无线调制解调器概述226
7.7.2无线E1/T1调制解调器228
7.7.3无线调制解调器的传输信道和接口231
7.7.4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安装技术232
7.8无线天线安装技术233
7.8.1无线天线概述233
7.8.2无线天线参数237
7.8.3无线天线类型239
7.8.4无线天线安装技术242
第8章 无线网络组网解决方案249
8.1无线连接解决方案概述249
8.1.1无线连接的形式250
8.1.2户外无线连接综述253
8.1.3天线、馈线和避雷器的综述253
8.1.4额外费用255
8.2朗讯无线联网方案255
8.2.1 IEEE802.11 AP-AP无线联网方案255
8.2.2 IEEE802.11 AP-EC无线联网方案256
8.2.3 IEEE802.11无线联网方案258
8.2.4 IEEE802.11两分支网联网方案259
8.2.5 IEEE802.11 /11M无线联网方案259
8.2.6 IEEE802.11 AP-AP 2M无线联网方案260
8.3某公司无线联网方案263
8.3.1室内系列264
8.3.2无线组网安全性能265
8.3.3无线联网和有线联网的比较265
8.4网件无线网解决方案266
8.4.1临时性现场无线网络解决方案266
8.4.2家庭(SOHO一族)无线网络解决方案267
8.4.3中小型办公室无线网络解决方案268
第9章 无线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269
9.1无线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269
9.2无线网桥故障现象和解决方法271
9.3无线网卡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274
9.4无线交换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278
9.4.1交换机故障的分类278
9.4.2交换机故障查找排除方法279
9.4.3交换机子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280
9.4.4交换机工作和使用故障诊断与排除282
9.5无线路由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286
9.5.1路由器故障诊断概述286
9.5.2路由器常见的故障现象287
9.5.3路由器硬件故障298
第10章 无线网络的有关问题300
10.1无线电频率划分和波段的命名300
10.1.1频谱、频带、频率、波段和频段300
10.1.2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分配和指配303
10.1.3无线电频率区域划分305
10.1.4无线电频谱频带(频段)划分306
10.2无线电频率管制规定、划分规定和要求307
10.2.1无线电频率管制规定307
10.2.2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308
10.2.3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范围308
10.2.4最大杂散域发射功率限值要求309
10.2.5固定业务参考测量带宽规定值310
10.2.6卫星业务涉及的频段311
10.3频谱管理312
10.3.1频谱管理的重要性312
10.3.2无线电管理体系315
10.3.3频谱管理职责316
10.3.4无线电频率管理原则316
10.3.5频谱管理主要内容317
10.4无线接入系统使用频率的有关问题324
10.4.1 3400MHz~3600MHz频段无线接入324
10.4.2 2.4 GHz频段有关问题325
10.4.3 5.8GHz频段主要技术指标325
10.4.4 800MHz CDMA系统基站和直放机杂散发射限值与900MHz频段GSM系统邻频共用设台要求326
10.4.5 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329
10.5三网融合的问题330
10.6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比较332
10.7无线产品的选择原则333
10.8无线网络产品的选择要素334
10.9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连接338
10.10手机上网339
10.11 HiperLAN/2的协议结构340
附录A词汇与缩略语345
附录B NETGEAR实验372
附录C VPN上机实验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