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山东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山东卷
  • 袁行霈,陈进玉主编;王志民,徐振宏本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8878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44页
  • 文件大小:185MB
  • 文件页数:701页
  • 主题词:文化史-山东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山东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绪论&袁行霈1

绪论1

第一节 海岱之间——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1

第二节 齐鲁之邦——区域沿革与文化传承4

第三节 从文化“重心”到人文圣地——历史地位与贡献9

第四节 二元一体——文化的融合与构成13

第五节 四向传播——文化辐射与影响17

上编31

第一章 海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31

第一节 创榛辟莽:从沂源猿人到沂沭、汶泗细石器文化31

第二节 进化新境:海岱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34

第三节 文明初兴:东夷族形成期的海岱文化38

第四节 分化融合:华夏民族滥觞期的海岱文化43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山东地区文化55

第一节 华夏同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55

第二节 商夷东兴:商文化与东夷文化60

第三章 西周春秋时期齐鲁文化的形成与繁荣71

第一节 齐鲁立国与齐、鲁文化特色的形成71

第二节 周室衰微与鲁文化地位的提升76

第三节 齐桓公首霸与齐文化发展83

第四节 春秋齐鲁史学和文学90

第四章 孔子与早期儒家思想体系101

第一节 孔子思想的来源101

第二节 孔子的教育成就与文化贡献105

第三节 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111

第四节 孔子弟子与儒家学派的形成116

第五节 子思整理孔子遗说121

第六节 继往开来的儒学大师孟子126

第七节 晚周儒学大师荀子130

第五章 战国时代齐鲁文化“重心”地位的展现136

第一节 诸子百家与齐鲁136

第二节 儒墨“显学”144

第三节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151

第四节 齐鲁兵学文化159

第五节 齐鲁科学与技艺170

第六章 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下齐鲁文化的发展和延续187

第一节 齐鲁文化与秦代社会187

第二节 齐鲁文化与汉代政治193

第三节 董仲舒与“独尊儒术”198

第四节 居于主流地位的两汉齐鲁经学204

第五节 经学大师何休、郑玄与今古文经学的对立及整合212

第六节 两汉时期齐鲁地区的宗教文化与谶纬之学219

第七节 科技成就226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交流中的齐鲁文化235

第一节 齐鲁文化与齐鲁世族的形成235

第二节 齐鲁世族与南北、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40

第三节 政治分裂局面下的齐鲁经学与史学244

第四节 齐鲁名士与魏晋玄学249

第五节 佛、道并立的齐鲁宗教253

第六节 自觉时代的齐鲁文学与书法艺术258

第七节 科学技术263

第八章 隋唐五代:文化开放背景下的山东地域文化271

第一节 政治大一统下的山东经学271

第二节 山东家族文化与山东士风275

第三节 山东地区的宗教文化282

第四节 文学艺术成就290

第九章 宋金元: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山东地域文化300

第一节 泰山学派的形成及其时代精神300

第二节 三教合一的全真道在山东的兴起306

第三节 文学艺术成就309

第四节 李清照与辛弃疾313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318

第十章 明清:社会转型中的山东文化324

第一节 明清时期山东学术文化324

第二节 空前繁荣的明清文学330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齐鲁文化新景观339

第四节 武训与山东义学348

第五节 清末新政与山东社会文化大转型352

下编364

第一章 泰山与泰山文化364

第一节 泰山文化的起源364

第二节 封禅文化367

第三节 宗教文化373

第四节 民俗文化379

第五节 文化名人与泰山384

第二章 “圣地”文化400

第一节 中国第一庙—孔庙400

第二节 东方第一府——孔府409

第三节 天下第一林——孔林415

第四节 孟子文化遗址422

第三章 海洋文化431

第一节 华夏海洋信仰的重心地带431

第二节 中外文化传播的海路枢绍440

第三节 海上丝路与南北海运的通衢446

第四节 海上国门与海防文化的重镇452

第五节 悠久丰富的海洋渔盐文化458

第四章 运河文化466

第一节 弃弓走弦:山东运河的开凿与京杭运河的贯通466

第二节 漕运咽喉:山东水次仓与漕粮运输472

第三节 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运河城镇带的兴起477

第四节 运河带文化兴盛与民俗变迁486

第五章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与齐长城494

第一节 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概说494

第二节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98

第三节 中国长城文化的发端——齐长城520

第六章 汉墓·汉画像石·秦汉北朝石刻530

第一节 社会与文化图景的缩影:汉代墓葬530

第二节 汉代历史的画卷:汉代画像石538

第三节 中国石刻的瑰宝:秦汉北朝石刻549

第七章 “闯关东”与移民文化556

第一节 山东人与“闯关东”556

第二节 “闯关东”的历史561

第三节 山东移民的生计564

第四节 “闯关东”与关东民俗569

第五节 “闯关东”的保护神“秃尾巴老李”572

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576

第一节 民间文学576

第二节 民间音乐与舞蹈583

第三节 地方戏与曲艺590

第四节 传统体育竞技597

第五节 民间手工技艺599

第六节 传统医药与烹饪605

附录610

一、山东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1—6批)610

二、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5

主要参考文献619

索引624

后记639

跋&陈进玉6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