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黔北古近代文学概观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黔北古近代文学概观 上
  • 遵义市地方志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3908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古代文学史-研究-遵义市;近代文学-文学史-研究-遵义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黔北古近代文学概观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吸纳整合期(1600年以前)星星点点缀长河5

第一章 背景、概貌与特点5

第一节 背景:统而少治,隔而不绝5

第二节 概貌:泓泓清泉,难以成流8

第三节 特点:横连竖断,源同流暂12

第二章 唐中后期:飞云化雨渗山泉15

第一节 千古之争:李白曾否到夜郎15

第二节 长流诗篇:豪情稀微郁难舒19

第三节 留存散文:量少却显时代痕22

第三章 宋元时期:三五新绿绽枝头25

第一节 历史背景:羁縻土司思播大26

第二节 播州诗文:吉光片羽倍珍奇29

第三节 南平诗歌:近接巴渝绿先绽32

第四章 明中前期:疏枝横陈亦风流35

第一节 土司后期:由盛至衰自有因36

第二节 诗坛扫描:枝虽稀疏各有根39

第三节 散文大概:刻石铸铜多留存43

第五章 明代后期:叶因骤雨积播州46

第一节 平播之战:土司覆灭非偶然46

第二节 高唱低吟:动人心者非颂歌50

第三节 或议或叙:实用文中有佳作53

第二编 融聚成型期(1601—1728)遒干新枝蔚成林59

第一章 背景、概貌与特点59

第一节 背景:归流改朝,变革剧烈59

第二节 概貌:顺时应势,诗文并茂62

第三节 特点:多流融聚,先后传承66

第二章 明代末期:记盛叹衰各所依69

第一节 流官散文:辟府建县重人文69

第二节 流官诗歌:史事风物各寓志73

第三节 其他诗文:或殉或逸末世情76

第三章 南明时期(一):大错和尚钱邦芑79

第一节 生平:“一声长啸出红尘”80

第二节 诗歌:慷慨舒缓总相宜83

第三节 散文:形神兼具显生机86

第四章 南明时期(二):他山湄水歌啸群90

第一节 钱点:“悠悠那复知朝市”90

第二节 侨居隐逸:衡宇相望情相接93

第三节 返里贤能:教授躬耕歌且吟97

第五章 南明时期(三):掌山老人陈启相101

第一节 生平:“风声客意两难安”101

第二节 诗歌:坎壈抑塞化忧思104

第三节 散文:烈马驭空龙戏水108

第六章 南明时期(四):娄山南北保节人111

第一节 入遵隐者:“一杯一笑一长嗟”111

第二节 遵籍遗民:“数载幽栖无世情”115

第三节 傅尔元:蜀才第二未竞才118

第七章 南明时期(五):禹门住持丈雪醉122

第一节 生平:“那有闲情整俗容”122

第二节 诗歌:“拍拍轻清只自知”126

第三节 散文:禅灯语录开新篇129

第八章 南明时期(六):遵府内外众高僧132

第一节 遵义:诗文并茂文尤佳133

第二节 绥阳:生活味浓唱和多136

第三节 桐梓:自有名禅佳篇在140

第四节 龙湄婺:“至今平地浪滔滔”143

第九章 清代初期(一):府、县同廓遵义县146

第一节 唐氏三代:后浪更比前浪高146

第二节 谈罗二氏:与时俱进入新途150

第三节 其他诗文:千姿百态乃一体153

第十章 清代初期(二):真桐绥仁四州县157

第一节 桐仁诗歌:壤厚光足自成林157

第二节 绥真诗歌:风雨山川巧相融161

第三节 州县散文:各体自有佳文在164

第十一章 清代初期(三):分属三府东四县168

第一节 蒋深:喜有鸿迹留白泥168

第二节 余庆诗歌:贤主佳客竞风流171

第三节 湄龙诗歌:洞崖山水酿华章174

第四节 四县散文:入眼民情上笔端178

第十二章 清代初期(四):愤激不拘罗兆甡181

第一节 生平:“岁月无情自奔忙”182

第二节 诗歌:豪放恣肆任挥洒185

第三节 散文:干遒技劲出藩篱188

第十三章 清代初期(五):宽和冲穆李先立191

第一节 生平:“邱壑情深我结欢”192

第二节 诗歌:自如有度清且醇195

第三节 散文:平和流畅雅而朴199

第十四章 清代初期(六):清贫李晋与李专202

第一节 二人生平:云游四方视野阔202

第二节 李晋诗歌:溪云涧月淡而雅206

第三节 李专诗歌:沉郁豪宕自卷舒209

第三编 发展繁荣期(一)(1728—1919)万紫千红春满园215

第一章 背景、概貌与特点215

第一节 背景:盛世转衰,文脉绵延215

第二节 概貌:作者众多,著述丰盛218

第三节 特点:纵横交织,远近相通222

第二章 唐氏乾嘉七诗人225

第一节 唐金:“铁石肝肠岂爱金”225

第二节 唐锟:“船尾渔翁一笛横”229

第三节 三代五人:“不因花草作闲诗”232

第三章 唐树义及唐炯等235

第一节 唐树义:“直上蓬峰独浩歌”235

第二节 唐炯:征途“转叹思灾黎”239

第三节 三叔侄:境遇有别各写真242

第四章 宦氏六代懋庸最245

第一节 宦儒章等三人:“朵朵出岫非无心”245

第二节 宦廷铨等三人:“镜中常恨鬓霜催”249

第三节 宦懋庸文:“留贻后贤使有考”252

第四节 宦懋庸诗:“模糊墨泪一齐挥”255

第五章 蹇臣前后四代人258

第一节 三代五人:“得意休将紫简抛”259

第二节 李蹇臣:“干戈扰攘忧时泪”262

第三节 蹇谔:“匣中长剑久悲鸣”265

第六章 遵义赵氏五诗人268

第一节 三祖孙:存世片羽尤堪珍269

第二节 赵菘:“独对西风感逝波”272

第三节 赵恺:“津津乐道如遵义”275

第七章 赵廷璜室两代诗278

第一节 赵廷璜:长叹“徒切杞忧天”279

第二节 赵怡:“望乡怀古两愁思”281

第三节 赵懿:“多半行吟客路诗”284

第四节 三婆媳:言行“怀向一何深”287

第八章 遵义乾嘉二李氏290

第一节 李翔等四人:“焦桐犹幸未成灰”291

第二节 李凤翧:“耳闻不如目见详”294

第三节 李为:“老至浑忘岁月长”297

第九章 遵义两王与两张300

第一节 王观一族:“封侯原不在科名”300

第二节 王所师一族:“洗尽铅华并出尘”304

第三节 张姓两族:“写罢民艰泪满襟”307

第十章 遵义其他六世家311

第一节 苏氏父子:“穷途挥泪望千秋”311

第二节 徐牟二氏:“恰喜梅残更放花”314

第三节 杨氏三族:“何用随波激浪为”317

第十一章 世家之外三诗人321

第一节 陈怀仁:“不信当官也缺粮”321

第二节 萧光远:“摇笔冥冥寒雨中”324

第三节 刘汉英:“草莽犹怀国士恩”327

第十二章 辛亥前后三宿儒330

第一节 杨兆麟:“茫茫家国恨多端”331

第二节 周浩:“万方多难我无俦”334

第三节 胡树声:“几何恸泪代人抛”337

第十三章 遵义其他众诗家341

第一节 乾隆年间:“田家乐始得其真”341

第二节 嘉庆年间:“不效碌碌腐儒生”345

第三节 道光以后:遗珠漏简待求索348

第四节 女诗人:“尽多书卷对妆台”352

第十四章 桐梓赵氏十二人356

第一节二、四代:“得闲便有灵性诗”356

第二节五、六代:体悟“忧喜人何常”359

第三节七、九代:“深浅皆见”细鳞游363

第十五章 赵旭及子赵彝凭366

第一节 赵旭诗:“一诉官民之苦哭声长”367

第二节 赵彝凭诗:“登山临水思悠悠”370

第三节 父子文:“渔翁之筌”多奇珍373

第十六章 温冯二氏与两曾377

第一节 温氏八人:“骨朽犹思堪济物”377

第二节 冯氏三人:“家国萦怀每不眠”380

第三节 曾氏两族:“艰危身世旧山河”384

第十七章 桐梓其他十世家387

第一节 傅同形:“读书养气忘荣辱”387

第二节 侯苏陈杨:枝叶虽疏亦为树391

第三节 犹赵蒋氏:追昔抚今情意浓394

第四节 刘氏兄弟:“恨不一请朱云剑”397

第十八章 梁宗鲁与令狐堃401

第一节 梁宗鲁:“仰叩彼苍佑我清”401

第二节 令狐堃:“英雄纵厄不蹉跎”405

第三节娄、明、陈:“读书不止为功名”408

第四节 其他作者:因时切地有佳篇411

第十九章 绥阳世家与士众415

第一节 二王一陈:“竹林深处两三家”415

第二节 雍乾嘉道:“雨滴孤灯泪几行”419

第三节 咸同光宣:“独木难将大厦支”422

第二十章 仁怀众让张鸿绩426

第一节 张鸿绩:“几多未老英雄泪”426

第二节 卞傅卢蔡:“书逢得意屡舒眉”429

第三节 其他诗文:“墨花涌出总玲珑”433

第二十一章 湄潭余庆诗与文437

第一节 湄潭诗歌:“风景高低入望描”437

第二节 湄潭散文:十人首推欧阳曙441

第三节 余庆诗文:“湖山胜迹忆当年”444

第二十二章 婺川龙泉正安州447

第一节 聂树楷:“愿化千堆万堆粟”448

第二节 婺龙诗文:枝疏花叶亦多彩451

第三节 正安诗文:“故里长留翰墨香”454

第二十三章 府遵桐绥之流官458

第一节 府官诗歌:“绝好江山似故乡”459

第二节 府官散文:刻石入典录史迹463

第三节 遵桐绥:多述业绩少吟咏466

第二十四章 仁怀正安之流官469

第一节 陈熙晋:“竹枝声里棹歌赓”470

第二节 仁怀诗文:文媲其行倡教化474

第三节 正安诗歌:“一年一度醉东风”477

第四节 正安散文:如实表述自畅达481

第二十五章 婺余湄龙之流官484

第一节 婺川:吟诗行文重民生484

第二节 余庆:“摩挲古迹景遗贤”488

第三节 湄潭、龙泉:咏景述事各有为491

第四编 发展繁荣期(二)(1728—1919)沙滩秀色万年景499

第一章 背景、概貌与特点499

第一节 背景:沙滩文化,名显全国499

第二节 概貌:王气所在,诗文双荣503

第三节 特点:学为内蕴,广纳出新506

第二章 郑珍(一):西南大儒黔通人510

第一节 生平:志横四海矮坎坷510

第二节 散文(一):人事景物善描述514

第三节 散文(二):序跋书杂议为主517

第三章 郑珍(二):“绝代经巢第一流”521

第一节 诗歌(一):地位、影响与风格521

第二节 诗歌(二):“民生家计愁心随”524

第三节 诗歌(三):“到眼河山感慨多”528

第四章 莫友芝:西南大儒又一人532

第一节 生平:屡试不售卓千古532

第二节 诗歌:忧时纪事堪为史536

第三节 散文:忧愤之情亦如诗539

第五章 黎庶昌:学者使节散文家543

第一节 生平:人奇遇奇文亦奇543

第二节 散文:自树一帜称南黎547

第三节 诗歌:吟诗结谊在扶桑551

第六章 奠基黎氏三父子554

第一节 黎安理:笔谈独绽花一枝555

第二节 黎恂:情动于衷任挥洒558

第三节 黎恺:纪事以励思与警562

第七章 词坛黎氏有三杰566

第一节 黎兆勋:感触难遏乃豪放566

第二节 黎庶焘:苦吟有成多幽思570

第三节 黎庶蕃:才高历广自舒张573

第八章 黎氏三代又四雄577

第一节 黎兆熙:“渔洋喉下探息者”577

第二节 黎兆祺:“胸中所??愁魔多”580

第三节 黎兆铨:“滇程徒步万余千”582

第四节 黎庶諴:“一蓑烟雨一渔竿”585

第九章 黎氏四代十昆仲588

第一节 黎汝谦:“度度行舟遇逆风”588

第二节 黎尹融:“鸡林景物寄君看”592

第三节 黎汝林:“粗食淡饭也精神”594

第四节 黎汝华:“天荒地老愿终违”597

第五节 其他六人:境况各异皆宗本599

第十章 黎氏跨纪第五代602

第一节 黎梓:“舌耕笔耨自安贫”602

第二节 黎渊:“永抱坚贞守孤洁”606

第三节 黎树、黎楷:“风雨潇潇两鬓丝”609

第四节 黎迈、黎玕及黎翕夫妇:宦游居乡皆萦根613

第十一章 郑氏诗坛前四代616

第一节 背景:忠孝家风沙滩缘616

第二节 四代人:“陶令风流百代存”620

第三节 郑斑:“惟有青山在眼中”623

第十二章 郑氏五代三姊弟626

第一节 郑淑昭:“几回吟望月轮秋”627

第二节 郑知同(一):“文章憎命又谁尤”630

第三节 郑知同(二):“朱弦沉响难传恨”633

第十三章 莫氏在遵三代人636

第一节 莫与俦:“我亦眉轩神郁蓬”637

第二节 莫庭芝:“歧途去住两茫茫”640

第三节 莫生芝:“满街微雨识春愁”643

参考书目647

后记6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