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媒炭工业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媒炭工业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03936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煤炭工业-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媒炭工业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综合指标1

1.1 统计调查单位1

1.1.1 煤炭工业企业1

1.1.2 法人单位1

1.1.3 产业活动单位1

1.2 基本情况2

1.2.1 法人代码2

1.2.2 详细名称2

1.2.3 法定代表人2

1.2.4 详细地址及行政区划2

1.2.5 隶属关系3

1.2.6 所属部门3

1.2.7 经济类型4

1.2.8 控股情况4

1.2.9 行业分类5

1.2.10 企业规模5

1.2.11 煤炭工业企业规模5

1.3 产品生产能力指标7

1.3.1 煤炭产品生产能力7

1.3.2 设计生产能力8

1.3.3 核定生产能力8

1.3.4 煤炭生产能力的计算9

1.3.5 计算生产能力的规定10

1.3.6 填报生产能力报表应注意的问题11

1.4 主要综合统计指标11

1.4.1 生产经营总值11

1.4.2 工业总产值11

1.4.3 新产品产值14

1.4.4 出口交货值15

1.4.5 工业销售产值15

1.4.6 工业中间投入16

1.4.7 工业增加值18

1.4.8 煤炭企业库存22

1.4.9 煤炭平均售价23

1.4.10原煤平均价格23

1.4.11 职工薪酬23

1.4.12期末职工人数24

1.4.13社会保险费用24

1.4.14 福利费用24

1.4.15 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4

1.4.16 当年科技支出合计24

1.4.17 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数量24

1.4.1 8新增专利数量25

1.5 生产经营评价指标25

1.5.1 经济增加值25

1.5.2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5

1.5.3 生产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25

1.5.4 产品单位成本26

1.5.5 原煤单位制造成本26

1.5.6 原煤单位完全成本26

1.5.7 工业产品产销率27

1.5.8 净资产收益率27

1.5.9 总资产报酬率27

1.5.10 主营业务利润率27

1.5.11 成本费用利润率27

1.5.12资产负债率28

1.5.13 总资产周转率28

1.5.14 流动资产周转率28

1.5.15 应收账款周转率28

1.5.16 已获利息倍数29

1.5.17销售增长率29

1.5.18净利润增长率29

1.5.19 固定资产增长率30

1.5.20资本保值增值率30

1.5.21 技术投入比率30

1.5.22社会贡献总额30

1.5.23社会贡献率30

1.5.24上交国家财政总额30

1.5.25社会积累率31

1.5.26 百万吨死亡率31

1.5.27 每千名职工因工重伤(死亡)率31

1.5.28 工业产品优质品率31

1.5.29 煤炭产品优等品率32

1.6 能源消费、环境评价指标32

1.6.1 煤炭企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32

1.6.2 原煤生产综合能耗32

1.6.3 原煤生产电耗32

1.6.4 矿井水利用率32

1.6.5 单位能耗降低率(节能率)32

1.6.6 废水处理率33

1.6.7 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34

1.6.8 废渣综合利用率34

1.6.9 瓦斯利用率35

1.6.10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35

1.6.11 矿山土地复垦率35

1.6.12 吨矿石(煤)环境治理投入35

2 煤炭生产指标36

2.1 原煤产量指标36

2.1.1 原煤质量标准36

2.1.2 原煤的计量36

2.1.3 原煤产量的分组37

2.1.4 原煤平均日产量的计算42

2.2 掘进工作进尺指标43

2.2.1 成巷标准及井巷掘进计量43

2.2.2 生产矿井井巷掘进总进尺43

2.2.3 巷道分类44

2.3 掘进工作面指标46

2.3.1 期末在籍个数46

2.3.2 掘进工作面平均个数46

2.3.3 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47

2.3.4 掘进率47

2.3.5 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47

2.3.6 掘进装载机械效能48

2.4 矿井储量指标48

2.4.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48

2.4.2 储量损失的计算52

2.4.3 回采率55

2.4.4 储量损失率55

2.5 矿井(露天)煤量指标58

2.5.1 矿井开拓、准备、回采煤量58

2.5.2 露天开拓、回采煤量59

2.5.3 矿井(露天)煤量可采期59

2.6 回采工作面的分组60

2.6.1 按主要采煤方法分的回采工作面60

2.6.2 按采煤工艺(机采、炮采)分的回采工作面68

2.6.3 按煤层厚度分的回采工作面69

2.6.4 按煤层倾斜度分的回采工作面70

2.7 回采工作面指标70

2.7.1 回采工作面期末在籍个数70

2.7.2 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70

2.7.3 回采工作面长度71

2.7.4 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71

2.7.5 回采工作面进度71

2.7.6 回采工作面采煤面积72

2.7.7 每平方米采煤面积产量72

2.7.8 回采工作面采煤高度72

2.7.9 回采工作面平均月产量73

2.7.10 回采工作面采煤机械化程度73

2.7.11 回采工作面采煤机械效能74

2.8 矿井井巷维修工作量指标74

2.8.1 失修井巷长度74

2.8.2 矿井井巷失修率75

2.9 露天剥离工作指标76

2.9.1 剥离量76

2.9.2 剥采比76

2.9.3 装车率77

2.9.4 含煤系数77

2.10露天采剥阶段指标77

2.10.1 阶段个数78

2.10.2 阶段工作线长度78

2.10.3 阶段采剥面积78

2.10.4 阶段工作线平均进度78

2.10.5 阶段采剥体积78

2.10.6 阶段平均高度78

2.10.7 采剥工程延深速度78

2.10.8 平盘宽度78

2.10.9 平盘合格率79

2.10.10 平均运距79

2.11排弃场工作指标79

2.11.1 排弃场线路长度79

2.11.2 排弃线条数79

2.11.3 平均在籍(或使用)每条排弃线收容量79

2.11.4 期末工作中排弃线平均每条长度79

2.11.5 期末工作中排弃线平均段高79

2.11.6 工作中排弃线平均进度80

2.11.7 工作中排弃线平均总长度80

2.11.8 平均每米排弃线移路一次收容量80

2.11.9 排土线受土量80

2.11.10排土场下沉系数80

2.12露天穿孔爆破工作指标80

2.13露天设备效能指标81

2.13.1 按平均实有台数计算81

2.13.2 按平均使用台数计算81

2.14露天机车(包括电机车和蒸汽机车)、车辆工作指标82

2.15露天设备时间利用指标82

2.15.1 按使用台日和台时计算82

2.15.2 按时分记录运转时间计算83

2.16露天油母页岩(富矿)供应量指标83

2.17煤矿生产设备数量指标83

2.17.1 统计范围83

2.17.2 设备分类84

2.18期末设备台数87

2.19设备技术状况88

2.19.1 期末设备完好率88

2.19.2 期末设备带病运转率88

2.19.3 期末设备停运待修率88

2.20设备台日和台时88

2.21设备平均利用指标89

2.21.1 设备使用率89

2.21.2 带病运转率89

2.21.3 设备备用率89

2.21.4 停运待修率90

2.21.5 设备运用率90

2.22运输设备工作指标90

2.22.1 地面标准轨运输设备指标90

2.22.2 矿井窄轨运输设备效能91

2.23机电设备事故分类及指标91

2.23.1 机电设备事故分类91

2.23.2 机电设备事故指标92

2.24煤炭质量指标92

2.24.1 灰分92

2.24.2 水分94

2.24.3 发热量94

2.24.4 挥发分96

2.24.5 固定碳96

2.24.6 全硫分96

2.24.7 胶质层最大厚度97

2.24.8 黏结指数97

2.24.9 灰熔融性97

2.24.10 哈氏可磨性指数97

2.24.11含矸率97

2.25选煤产品分类指标98

2.25.1 炼焦煤选煤产品98

2.25.2 动力煤选煤产品98

2.25.3 各类产品说明98

2.26选煤产品数量指标99

2.26.1 含实际全水分数量99

2.26.2 商品产品数量99

2.26.3 折合后平衡数量99

2.27选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0

3 煤炭运销指标103

3.1 货源量指标103

3.1.1 货源量的概念103

3.1.2 调出调入加工原料煤104

3.1.3 销售量104

3.1.4 非经铁路运量104

3.1.5 期末库存104

3.1.6 煤炭生产自用煤105

3.2 煤炭铁路总运量105

3.2.1 铁路总运量105

3.2.2 销售运量105

3.2.3 其他运量105

3.3 煤炭调出调入量106

3.3.1 调出量106

3.3.2 调入量106

3.3.3 净调出调入量106

3.4 商品煤和煤炭销售量106

3.4.1 商品煤的概念106

3.4.2 煤炭销售量的运输构成106

3.5 煤炭市场107

3.5.1 煤炭出口107

3.5.2 煤炭出口量107

3.5.3 煤炭进口107

3.5.4 煤炭进口量107

3.5.5 重点用煤行业107

4 劳动工资指标108

4.1 职工108

4.1.1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08

4.1.2 单位从业人员108

4.1.3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108

4.1.4 在岗职工108

4.1.5 劳务派遣人员109

4.1.6 其他从业人员109

4.1.7 离开本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109

4.1.8 内部退养职工109

4.1.9 长期病、休假职工109

4.1.10合同制职工109

4.2 全部职工按工作岗位分109

4.2.1 工人109

4.2.2 工程技术人员110

4.2.3 管理人员110

4.2.4 服务人员110

4.2.5 其他人员110

4.3 全部职工按部门分111

4.3.1 工业部门111

4.3.2 基本建设部门111

4.3.3 科学研究部门111

4.3.4 文教卫生部门111

4.3.5 其他111

4.4 煤炭工业企业人员按专业分112

4.4.1 原煤生产人员112

4.4.2 非原煤生产人员113

4.4.3 全部职工中井下人员114

4.5 施工单位人员按专业分114

4.5.1 施工单位的工人114

4.5.2 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116

4.6 勘察设计机构人员按专业分116

4.6.1 直接生产人员116

4.6.2 生产管理人员116

4.6.3 辅助生产人员116

4.6.4 行政、党群人员116

4.6.5 后勤工作人员116

4.6.6 勘察设计机构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116

4.7 地质勘探人员按工作岗位分116

4.7.1 工人116

4.7.2 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117

4.7.3 工程技术人员117

4.8 科研单位人员按岗位分117

4.8.1 科研人员117

4.8.2 科研业务辅助人员118

4.8.3 科研业务管理人员118

4.8.4 行政及服务人员118

4.8.5 科研单位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118

4.9 学校人员按专业分118

4.9.1 校本部教职工118

4.9.2 校办工厂、农场职工119

4.9.3 附设科研机构的职工119

4.9.4 其他附设机构职工119

4.10增加人员119

4.10.1 新增人员来源119

4.10.2 调入人员119

4.11 减少人员119

4.11.1 减少人员来源119

4.11.2 调出人员120

4.12平均人数120

4.12.1 月平均人数120

4.12.2 季平均人数120

4.12.3 上半年平均人数120

4.12.4 年平均人数120

4.13工资总额120

4.13.1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0

4.13.2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0

4.13.3 基本工资121

4.13.4 绩效工资121

4.13.5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121

4.13.6 其他工资121

4.13.7 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121

4.13.8 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2

4.14平均工资122

4.15 劳保福利费用122

4.16计算劳动效率有关问题的规定122

4.16.1 原煤生产人员效率123

4.16.2 回采工作面工人效率123

4.16.3 掘进工作面工人效率123

4.16.4 露天工人效率124

5 财务会计指标125

5.1 资产125

5.1.1 资产总额125

5.1.2 流动资产125

5.1.3 应收账款125

5.1.4 应收票据125

5.1.5 存货126

5.1.6 长期股权投资126

5.1.7 在建工程127

5.1.8 固定资产原价127

5.1.9 固定资产折旧127

5.1.10累计折旧128

5.1.11 固定资产净值128

5.2 负债129

5.2.1 负债总额129

5.2.2 流动负债129

5.2.3 应付账款129

5.2.4 税金总额129

5.2.5 增值税129

5.2.6 资源税129

5.2.7 企业所得税130

5.2.8 非流动负债130

5.2.9 长期借款130

5.3 所有者权益130

5.3.1 所有者权益总额130

5.3.2 实收资本130

5.3.3 国家资本130

5.3.4 集体资本131

5.3.5 法人资本131

5.3.6 个人资本131

5.3.7 港澳台资本131

5.3.8 外商资本131

5.3.9 资本公积131

5.3.10 盈余公积131

5.4 损益及分配132

5.4.1 营业收入132

5.4.2 主营业务收入132

5.4.3 主营业务成本132

5.4.4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32

5.4.5 营业(销售)费用132

5.4.6 管理费用132

5.4.7 财务费用133

5.4.8 利息支出133

5.4.9 投资收益133

5.4.10 营业利润133

5.4.11 补贴收入133

5.4.12 营业外收入133

5.4.13 营业外支出133

5.4.14 利润总额134

5.4.15 利润分配134

5.5 原煤总成本及其他134

5.5.1 原煤总成本134

5.5.2 社会保险费135

5.5.3 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135

5.5.4 企业办社会支出135

5.5.5 企业办社会支出净额136

5.5.6 研究开发费136

5.5.7 技术咨询与转让费136

5.5.8 破产资产总值136

5.5.9 本年度关闭破产煤矿数136

5.5.10 破产安置人数136

5.5.11 破产重组企业注册资本136

5.5.12 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136

5.5.13 煤炭安全生产费137

6 固定资产投资指标139

6.1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和统计范围139

6.1.1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139

6.1.2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任务139

6.1.3 固定资产139

6.1.4 固定资产投资141

6.1.5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141

6.2 统计调查单位及其基本情况144

6.2.1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调查单位144

6.2.2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调查单位的种类144

6.2.3 统计调查单位有关问题的说明145

6.2.4 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标志145

6.3 建设项目统计150

6.3.1 建设项目个数150

6.3.2 建设项目151

6.4 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154

6.4.1 固定资产投资额154

6.4.2 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构成154

6.4.3 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构成156

6.4.4 煤炭企业按用途分组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58

6.4.5 煤炭企业按使用方向分组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60

6.4.6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的费用项目162

6.4.7 其他费用的内容164

6.4.8 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计算方法166

6.4.9 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格168

6.4.10 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几项具体规定169

6.4.11 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主要指标170

6.5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统计171

6.5.1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171

6.5.2 本年资金来源合计171

6.5.3 本年各项应付款174

6.6 新增固定资产统计174

6.6.1 新增固定资产174

6.6.2 计算新增固定资产的条件175

6.6.3 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方法175

6.6.4 计算新增固定资产的几项具体规定176

6.7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统计177

6.7.1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177

6.7.2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表现形式177

6.7.3 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对象178

6.7.4 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条件178

6.7.5 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标准179

6.7.6 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几项具体规定179

6.7.7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统计主要指标180

6.8 房屋建筑面积及价值统计181

6.8.1 房屋建筑面积181

6.8.2 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规定181

6.8.3 房屋建筑面积的构成183

6.8.4 房屋的用途183

6.9 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统计184

6.9.1 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184

6.9.2 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益指标185

6.9.3 固定资产投资微观经济效益指标187

6.9.4 煤炭企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指标188

7 建筑业指标190

7.1 建筑业分类190

7.2 建筑产品190

7.2.1 建筑产品的基本概念190

7.2.2 建筑产品的技术经济特征190

7.2.3 建筑产品的分类191

7.2.4 房屋建筑分类192

7.2.5 煤炭工业的建筑产品197

7.3 建筑业统计197

7.3.1 建筑业企业统计的内容197

7.3.2 建筑业统计工作基本职责的划分198

7.3.3 建筑业统计的调查单位及范围198

7.3.4 建筑业统计的对象198

7.3.5 建筑业统计的特点198

7.4 建筑业企业分类200

7.4.1 建筑业企业200

7.4.2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200

7.4.3 建筑业企业按企业经济成分分类201

7.4.4 建筑业企业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类202

7.4.5 建筑业企业按承包方式及专业性质分类202

7.4.6 建筑业企业按企业规模分类202

7.5 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活动统计203

7.5.1 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概念203

7.5.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03

7.5.3 新签合同份数204

7.5.4 新签合同额204

7.5.5 结转合同份数204

7.5.6 结转合同额205

7.5.7 与业主直接签订的合同份数205

7.5.8 与业主直接签订的合同额205

7.5.9 与业主直接签订合同的投资来源205

7.5.10 合同中标率205

7.5.11 合同履约率206

7.5.12 建设工程合同的统计原则206

7.5.13 承包工程206

7.5.14 建筑业增加值208

7.5.15 企业总产值209

7.5.16 建筑业总产值209

7.5.17 建筑业总产值中单独观察的指标210

7.5.18 煤炭建筑总产值(煤炭施工产值)212

7.5.19 竣工产值218

7.6 建设项目219

7.6.1 总体建设工程219

7.6.2 单项工程220

7.6.3 单位工程220

7.6.4 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施工工期221

7.7 房屋建筑面积222

7.7.1 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222

7.7.2 房屋施工面积223

7.7.3 房屋竣工面积223

7.7.4 房屋建筑停工面积225

7.7.5 高层建筑225

7.8 实物工程量226

7.8.1 实物工程量的内容226

7.8.2 实物工程量的分类227

7.9 煤炭建筑实物工程量233

7.9.1 矿建工程量233

7.9.2 工程形象进度239

7.9.3 单项工程形象进度部位240

7.9.4 工程形象进度完成率241

7.10 井巷工作面利用情况241

7.10.1 成巷进尺241

7.10.2 井巷工作面平均个数241

7.10.3 井巷工作面平均月进度(速度)242

7.10.4 井巷工作面利用率242

7.10.5 井巷工作面最高月进度243

7.10.6 井巷工作面掘进工作效率243

7.11 施工工期244

7.11.1 计算方法244

7.11.2 注意事项245

7.12建筑业企业财务245

7.12.1 成本245

7.12.2 费用246

7.12.3 利润总额246

7.12.4 工程结算利润246

7.13煤炭建筑工程及人工费用项目247

7.13.1 直接费247

7.13.2 间接费250

7.13.3 利润252

7.13.4 税金252

7.13.5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252

7.14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统计256

7.14.1 统计制度的建设情况256

7.14.2 业务发展概况257

7.14.3 现行统计制度介绍257

7.14.4 主要指标及解释258

7.15价格指数260

7.15.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260

7.15.2 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格263

7.15.3 建筑业产值264

7.16建筑业企业机械设备统计264

7.16.1 机械设备264

7.16.2 机械设备数量266

7.16.3 机械设备价值266

7.16.4 机械设备能力269

7.16.5 机械设备总功率270

7.16.6 机械设备利用271

7.16.7 机械设备故障率271

7.16.8 设备修理与保养271

7.17 建筑业企业工程质量与安全统计273

7.17.1 质量273

7.17.2 建筑工程质量274

7.17.3 工程质量事故278

7.17.4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280

8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282

8.1 三大产业的划分282

8.1.1 第一产业282

8.1.2 第二产业282

8.1.3 第三产业282

8.2 资源综合利用、非煤产业282

8.2.1 资源综合利用282

8.2.2 非煤产业283

8.2.3 资源综合利用与非煤产业的关系283

8.2.4 非煤产业规模283

8.2.5 非煤产业比重283

8.2.6 非煤产业利润283

8.3 生产经营总值、产值及营业收入284

8.3.1 综合利用企业生产经营总值284

8.3.2 产值284

8.3.3 第三产业营业收入284

8.3.4 营业收入284

8.4 综合利用项目及煤炭深加工284

8.4.1 综合利用电厂284

8.4.2 综合利用建材厂285

8.4.3 煤炭深加工285

8.4.4 能力利用率285

8.4.5 单位成本285

8.5 共伴生矿物指标285

8.5.1 共伴生矿物利用量285

8.5.2 能力利用率286

8.5.3 利用总产值286

9 节能环保指标287

9.1 能源消费287

9.1.1 能源消费统计范围和分类287

9.1.2 能源统计的品种287

9.1.3 煤炭开采和洗选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方法287

9.1.4 其他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方法290

9.1.5 煤炭企业能源消费统计主要指标的说明295

9.2 环保指标297

9.2.1 工业水指标297

9.2.2 工业废气指标300

9.3 矿井水指标306

9.3.1 矿井水、矿井水排放量306

9.3.2 吨煤排水量、利用量和利用率307

9.4 矿井瓦斯指标307

9.4.1 矿井瓦斯、矿井瓦斯排放量307

9.4.2 矿井通风排放量、抽采量、利用量和利用率307

9.5 煤矿用电指标308

9.5.1 企业用电量308

9.5.2 最大负荷309

9.5.3 平均负荷及负荷率310

9.5.4 力率310

10 煤矿机械制造指标311

10.1 煤机制造产品产量311

10.1.1 计算煤机制造产品产量的条件311

10.1.2 煤机制造产品产量包括的内容311

10.1.3 煤机制造产品产量不包括的内容312

10.1.4 实物量的两种算法312

10.1.5 关于产品产量数字的调整312

10.2 主要产品产量313

10.3 单机产品产量313

10.4 机组产品产量313

10.5 成套设备数量313

10.6 定额工时产量313

10.7 产品品种数315

10.8 产品合格率315

10.9 产品质量三级分等316

10.10 零件回用率317

10.11 赔偿损失率317

10.12 出厂事故率317

10.13 废品率318

10.13.1 铸(锻)件废品率318

10.13.2 机械加工件废品率318

10.13.3 全厂产品综合废品率319

10.14 废品损失率319

10.15 返修率319

10.16 计量器具配备率320

10.17 能源消耗计量检测率320

10.18煤机制造产品生产能力320

10.18.1 各主要车间生产能力321

10.18.2 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322

10.19 全年平均生产能力322

10.20 生产能力利用率322

10.21 化铁炉每吨金属炉料耗焦量322

10.22 每吨电炉钢水耗电量323

10.23 每吨电炉钢水耗用电极量323

10.24 每吨电炉钢水耗钢铁料323

10.25 每吨电炉钢水耗镁砂323

10.26 每吨锻锤能力产量324

10.27 平(电)炉熔炼收得率324

10.28 铸件金属炉料利用率(铸件成品率)325

10.29 钢材利用率325

10.30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326

10.31 煤机生产设备拥有量326

10.32 设备使用率326

10.33 金属切削机床利用率327

10.34 电炉利用系数327

10.35 锻锤(或水压机)设备台时利用率327

10.36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327

10.37 设备事故率328

10.38 劳动生产率328

10.38.1 全员价值劳动生产率328

10.38.2 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328

10.38.3 生产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28

10.38.4 电炉(平炉、转炉)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28

10.38.5 铸造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28

10.38.6 铸造造型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29

10.38.7 锻造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29

10.38.8 铆焊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29

10.38.9 机械加工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29

10.38.10 热处理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29

10.38.11 装配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30

11 勘察设计331

11.1 勘察设计项目个数331

11.1.1 按构成分类的勘察设计项目个数331

11.1.2 按设计阶段分类的勘察设计项目个数332

11.2 设计规模332

11.3 设计开始日期、设计文件提交日期及审批单位333

11.3.1 设计开始日期333

11.3.2 设计文件提交日期333

11.3.3 设计文件的审批333

11.4 勘察设计工作量334

11.4.1 勘察设计定额工日工作量334

11.4.2 勘察设计实际耗用工日334

11.4.3 设计费334

11.5 设计文件件数335

11.5.1 工程设计文件件数335

11.5.2 标准设计、通用设计、科学研究、业务建设等文件件数335

11.5.3 施工图设计项数和张数335

11.6 勘察设计经济指标335

11.6.1 设计优良品率335

11.6.2 直接生产人员出勤率335

11.6.3 工时利用率(作业率)336

11.6.4 全员劳动生产率336

11.6.5 非直接生产人员比重336

11.7 职工人数和劳动时间336

11.7.1 职工人数336

11.7.2 按构成分的职工人数337

11.7.3 劳动时间338

12 地质勘察340

12.1 地质勘察项目及分组340

12.1.1 地质勘察项目340

12.1.2 地质勘察项目分组341

12.2 地质工作成果344

12.2.1 地质报告344

12.2.2 煤炭储量346

12.2.3 地下水储量348

12.2.4 煤层气储量348

12.2.5 单位勘探面积获得储量349

12.2.6 万米获得储量349

12.2.7 单位面积孔、米数349

12.2.8 单位储量成本350

12.3 地质工作实物工作量及分类350

12.3.1 地质工作实物工作量350

12.3.2 地质工作实物工作量的分类351

12.4 地质工作质量357

12.4.1 地形测绘、地质填图工作量合格率357

12.4.2 物理化学探矿工作量质量指标357

12.4.3 槽探、浅井探、坑探工作量合格率358

12.4.4 钻探工作量质量指标358

12.4.5 抽水试验工作量质量指标360

12.5 地质工作效率361

12.5.1 地形测绘、地质填图组月数361

12.5.2 地形测绘、地质填图组月效率361

12.5.3 物理化学探矿野外工作日数361

12.5.4 物理化学探矿野外停工日数362

12.5.5 物理化学探矿野外总台时362

12.5.6 物理化学探矿台月数362

12.5.7 物理化学探矿台月效率362

12.5.8 钻探成建制机台362

12.5.9 开动钻机台数362

12.5.10 总台时363

12.5.11 钻探作业总台时363

12.5.12 其他作业总台时366

12.5.13 单位指标的计算366

12.5.14 抽水试验作业总台时368

12.5.15 抽水钻月数369

12.6 地质勘探费、成本、资金370

12.6.1 地质勘探费370

12.6.2 按工作项目分类的地质勘探费370

12.6.3 按费用要素分类的地质勘探费373

12.6.4 地质工作成本374

12.6.5 单位成本375

12.6.6 固定资金375

12.6.7 固定资产原值375

12.6.8 固定资产净值375

12.6.9 固定资金占用率375

12.6.10 流动资金376

12.6.11 流动资金定额376

12.6.12 流动资金定额完成程度376

12.6.13 流动资金周转率376

附录A 经济类型名称及代码(GB/T 12402—2000)377

附录B 行业分类(GB/T 4754—2011)379

附录C 工业统计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383

附录D 建筑业行业分类及注释(GB/T 4754—2011)385

附录E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目录(部分)396

附录F 煤炭工业统计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