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总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施启扬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978957416500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总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改订新版序3
重要体例5
目录7
第一编 序论21
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与发展21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21
第一民法的意义21
第二 民法的性质与地位22
第二节 民法的效力25
第三 关於事项的效力25
第四 关於时间的效力26
第五 关於对象(人)的效力28
第六 关於空间的效力28
第七 两岸关系与法律适用30
第三节 民法典的制定与修正33
第八 民法典的制定33
第九 民法的编制及主要内容34
第十 欧陆法制的继受与民法各编的修正35
第十一民商统一制度的采用37
第十二 民法总则编的修正39
第四节 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42
第十三 权利的社会化42
第十四 私法的公法化44
第十五 民法的特别化45
第二章 法律关系与权利义务47
第五节 权利的概念47
第十六 法律关系原则上就是权利义务关系47
第十七 权利观念的演进48
第十八 权利的内容(权利与利益的关系)49
第六节 权利的分类53
第十九 财产权与非财产权53
第二十 请求权、支配权、形成权及抗辩权55
第二十一专属权与非专属权57
第二十二 主权利与从权利57
第二十三 原权利与救济权58
第七节 义务的概念59
第二十四 义务的概念59
第二十五 义务的履行60
第二十六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60
第三章 法律的适用、解释与补充63
第八节 法律的适用与法官的任务63
第二十七 法律的适用63
第二十八 法官的任务64
第九节 民法的解释66
第二十九 解释法律(民法)的必要性66
第三十 解释的目的及态度66
第三十一解释法律的方法68
第三十二 法律的补充与类推解释71
第四章 民法总则编序论73
第十节 总则编规定的性质及其适用范围73
第三十三 总则编的规定内容73
第三十四 总则编规定的适用范围74
第十一节 法例76
第三十五 法例概说76
第三十六 民事事件适用法规的顺序(法源问题)76
第三十七 法律→第一顺位的法源77
第三十八习惯→第二顺位的法源80
第三十九 法理→第三顺位的法源83
第四十 书面及签名的方式84
第四十一确定数量的标准87
第二编 权利主体论89
第五章 自然人89
第十二节 权利能力的发生与消灭89
第四十二 权利能力的意义89
第四十三 权利能力的始期91
第四十四 胎儿的权利能力91
第四十五 权利能力的终期93
第四十六 出生与死亡的证明94
第十三节 外国人及大陆地区人民的能力96
第四十七 外国人的意义96
第四十八 外国人的地位与能力96
第四十九 大陆地区人民的能力98
第十四节 死亡宣告101
第五十 死亡宣告制度101
第五十一死亡宣告的要件102
第五十二 死亡宣告的效力105
第五十三 失踪人财产的管理108
第五十四 同时死亡的推定109
第十五节 行为能力概述110
第五十五 行为能力、意思能力及责任能力(侵权行为能力)110
第五十六 有行为能力人112
第五十七 限制行为能力人116
第五十八 无行为能力人116
第十六节(成年)监护制度118
第五十九 从禁治产到监护制度118
第六十(成年)监护宣告的要件122
第六十一监护宣告的效力126
第六十二 监护宣告的撤销129
第十七节 人格权的保护131
第六十三 保护人格权的重要131
第六十四 能力及自由的保护133
第六十五 人格权受侵害时的救济136
第六十六 姓名权的保护140
第十八节 住所143
第六十七 住所的意义及法律效果143
第六十八 住所的种类146
第六十九 居所与选定居所147
第六章 法人通则151
第十九节 法人的意义与理论151
第七十 法人的意义151
第七十一法人制度的发展152
第七十二 法人本质的理论153
第廿节 法人的种类156
第七十三 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156
第七十四 公益法人、营利法人、中间社团、无权利能力的法人、公设及民间财团法人157
第七十五 公法人与私法人159
第廿一节 法人的设立、登记及住所162
第七十六 设立法人的主义162
第七十七 我国采取的主义162
第七十八 法人的登记165
第七十九 公益社团的登记问题166
第八十 法人登记现况167
第八十一法人的住所168
第廿二节 法人的能力169
第八十二 法人的权利能力169
第八十三 法人的行为能力172
第八十四 法人的侵权行为能力173
第廿三节 法人的组织(机关)176
第八十五 董事176
第八十六 监察人181
第廿四节 法人的监督与奖励183
第八十七 公益法人的业务监督与奖励183
第八十八 清算监督187
第廿五节 法人的消灭188
第八十九 法人的解散188
第九十 法人的清算190
第廿六节 外国及大陆地区法人192
第九十一外国法人的认许及其权利能力192
第九十二 大陆地区法人的许可及其能力194
第七章 社团与财团197
第廿七节 社团197
第九十三 社团的设立与解散197
第九十四 社团法人与人民团体198
第九十五 社员资格的取得与丧失199
第九十六 社员权的特性200
第九十七 社员总会的性质201
第九十八 社员总会的决议203
第廿八节 财团208
第九十九 财团的设立与解散208
第一○○财团的组织与管理210
第一○一财团法人法草案212
第三编 权利客体论215
第八章物215
第廿九节 权利客体概说215
第一○二 权利客体、物、财产215
第一○三 物的概念217
第卅节 动产与不动产221
第一○四 不动产221
第一○五 动产223
第一○六 区别的实益224
第卅一节 主物与从物225
第一○七 主从物的概念225
第一○八 处分主物的效力226
第卅二节 原物与孳息228
第一○九 孳息的意义与种类228
第一一○孳息的归属229
第卅三节 物的其他分类231
第一一一融通物、不融通物231
第一一二 消费物、非消费物232
第一一三 代替物、不代替物232
第一一四 特定物、不特定物232
第一一五 可分物、不可分物233
第一一六 单一物、结合物、集合物233
第四编 权利变动论235
第九章 法律行为通则235
第卅四节 法律行为概说235
第一一七 法律事实235
第一一八 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237
第一一九 法律行为的意义238
第一二○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要件239
第一二一法律行为与权利变动240
第卅五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241
第一二二 单独行为、契约行为与共同行为241
第一二三 债权行为、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242
第一二四 财产行为与身分行为243
第一二五 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243
第一二六 要物行为与不要物行为244
第一二七 要因行为与无因行为245
第一二八 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245
第一二九 主行为与从行为246
第一三○生前行为与死后行为246
第一三一独立行为与补助行为246
第一三二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247
第卅六节 法律行为的内容248
第一三三 合法性248
第一三四 妥当性(公序良俗与暴利行为)251
第一三五 可能性255
第一三六 确定性257
第十章 行为能力的欠缺259
第卅七节 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259
第一三七 无行为能力人的意思表示259
第一三八 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260
第一三九 无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能力260
第一四○无行为能力人法律行为效力的检讨261
第卅八节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263
第一四一原则上应得法定代理人的允许263
第一四二 未得允许法律行为的效力266
第一四三 相对人的催告权与撤回权267
第一四四 例外无须得允许的法律行为268
第一四五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能力270
第十一章 意思表示通则271
第卅九节 概说271
第一四六 意思表示的概念271
第一四七 意思表示的生效时期272
第一四八 意思表示的种类275
第四十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279
第一四九 解释的必要性279
第一五○解释的原则279
第一五一解释的标准281
第十二章 有瑕疵的意思表示285
第四十一节 意思表示的瑕疵285
第一五二 概说285
第一五三 身分行为的瑕疵与适用上的限制286
第四十二节 虚伪表示287
第一五四 心中保留一单独虚为表示287
第一五五 虚为表示-双方虚为表示288
第四十三节 错误与误传291
第一五六 错误291
第一五七 误传296
第四十四节 诈欺与胁迫298
第一五八 概说298
第一五九 诈欺298
第一六○胁迫301
第十三章 条件及期限305
第四十五节 条件306
第一六一条件的意义306
第一六二 条件的种类308
第一六三 不许附条件的法律行为311
第一六四 附条件法律行为的效力312
第一六五 条件成否未定前的效力315
第四十六节 期限318
第一六六 期限的意义318
第一六七 不许附期限的法律行为319
第一六八 附期限法律行为的效力321
第十四章 代理323
第四十七节 概说323
第一六九 代理的意义与功能323
第一七○代理行为的要件324
第一七一与代理相类似的制度327
第一七二 代理的种类329
第一七三 我国民法关於代理制度的规定体例330
第四十八节 代理的三面关系332
第一七四 本人与代理人间的关系332
第一七五 代理人与相对人间的关系332
第一七六 本人与相对人间的关系333
第一七七 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333
第四十九节 代理权的发生336
第一七八 代理权的性质336
第一七九 法定代理权的发生原因336
第一八○意定代理权的发生原因336
第一八一代理权与基本关系的区别338
第一八二 代理人的能力问题339
第一八三 代理行为的瑕疵340
第五十节 代理权的消灭342
第一八四 代理权消灭的原因342
第一八五 代理权消灭的效果344
第五十一节 无权代理345
第一八六 概述345
第一八七 表见代理345
第一八八 狭义的无权代理348
第十五章 无效、撤销及效力未定353
第五十二节 无效的法律行为354
第一八九 无效的意义354
第一九○无效的种类356
第一九一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359
第一九二 无效法律行为的效果360
第五十三节 得撤销的法律行为361
第一九三 撤销的意义361
第一九四 撤销权人及相对人362
第一九五 撤销的方式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