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救亡与启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救亡与启蒙
  • 林庆彰主编;黄雅琦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65289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救亡与启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文献探讨4

第三节 研究范围7

第四节 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晚清民初的儒学13

第一节 晚清儒学13

一、传统儒学的嬗变13

(一)从汉宋之争到汉宋合流13

(二)从朱王之辨到朱王兼采18

(三)从训诂考据到经世致用20

(四)从以子证经到子学复兴23

二、西学冲击的回应26

(一)世变憬悟与西学中源说26

(二)儒表西里与中体西用27

(三)竞言西学与古学复兴29

第二节 民初儒学32

一、孔教运动32

(一)孔教运动的酝酿32

(二)孔教运动的形成33

二、整理国故运动34

(一)胡适提倡整理国故34

(二)梁启超回归传统研究35

三、东西文化论战36

(一)在挫折中发现自我36

(二)中国的路向36

第三章 梁启超的成学历程39

第一节 科举致仕的传统教育(1873~1890)40

一、儿时启蒙40

二、肄业学海堂41

第二节 广涉西学译著(1891~1898)42

一、从学南海42

二、友朋论学43

三、教学相长45

第三节 放眼寰宇世界(1899~1902)46

一、输入西学46

二、研治中学48

第四节 论政与从政(1903~1918)49

一、关切政治、经济议题49

二、「改良」与「革命」论战51

三、撰写英雄人物传记52

第五节 回归传统学术(1919~1928)53

一、广栽桃李54

(一)成立学术团体54

(二)巡回演讲54

二、梳理旧学55

(一)儒学的研治55

(二)佛学的研治56

(三)子学的研治57

(四)史学的研治58

第四章 梁启超的儒学变迁论61

第一节 儒学盛衰的考察62

一、《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之分期63

二、〈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的分期66

三、《儒家哲学》的分期68

第二节 儒学盛衰的评论68

一、先秦儒学69

二、汉以后的儒学71

三、今日的学术75

第三节 儒学风貌的探究76

一、先秦78

(一)孔子立教78

(二)孟子行教79

(三)荀子传经80

二、从汉代到唐代81

(一)两汉经学81

(二)魏晋南北朝儒道混合82

(三)隋唐儒佛调和83

三、宋代与明代85

(一)朱陆学说的对峙85

(二)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完成86

四、清代88

五、现代89

第五章 梁启超的先秦儒学论91

第一节 论孔子之学93

一、步趋南海之时93

(一)拆除夷夏藩篱93

(二)呼应孔教运动94

二、康梁分途之后95

(一)引天演公例论孔学96

(二)驳击建立孔教98

第二节 论孟子之学101

一、维新变法期间101

(一)孟子是孔学正派102

(二)孟子得《春秋》之传102

二、欧游归国之后104

(一)儒家至孟子起一大变104

(二)点拨孟子仁政的真义107

第三节 论荀子之学111

一、维新变法期间111

(一)荀子为孔教孽派112

(二)荀子不知有《春秋》114

二、欧游归国之后115

(一)修正对荀子思想的看法115

(二)分析荀子礼治主义的得失118

第六章 梁启超的汉唐儒学论121

第一节 论两汉儒学121

一、论儒学定于一尊122

(一)由进化论析儒学定于一尊122

(二)儒学定于一尊之批判126

二、论今古文经学128

(一)今文经学为荀学齐学129

(二)古文经学为歆学鲁学131

第二节 论魏晋南北朝儒学132

一、儒学衰微的原因132

(一)训诂之反动力132

(二)曹魏之提倡恶俗133

(三)杀戮过甚人心惶惑134

(四)天下大乱民苦有生134

(五)帝王儒者崇尚谶纬135

二、论南学与北学135

(一)南学说经重义疏135

(二)北学说经守章句136

第三节 论隋唐儒学136

一、论隋代及唐初学风137

(一)隋代学风由分歧转趋调和137

(二)初唐学风延续调和态势139

二、论中唐儒学的转折139

(一)解经方法的开拓139

(二)儒家学术的开创141

第七章 梁启超的宋明儒学论143

第一节 论宋代儒学144

一、论理学之兴起与宗派145

(一)理学兴起的另类论断145

(二)理学宗派的重新置位147

二、析理学之重要命题151

(一)性之善恶152

(二)心体问题154

(三)天道思想155

第二节 论明代儒学156

一、论明代儒学之发展157

(一)论明初儒学157

(二)明中叶儒学158

(三)晚明儒学161

二、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162

(一)知行合一的内容163

(二)知行合一的哲学根据164

(三)知行合一与致良知165

第八章 梁启超的清代儒学论169

第一节 清代儒学的通论性探讨169

一、重视学术发展的分期170

(一)以政治区划的框架来分期170

(二)以学术盛衰起伏来分期173

二、重视学术发展的思潮173

(一)理学反动说174

(二)复古说175

(三)文艺复兴说175

(四)考证说176

三、重视学术流变的分析178

(一)清初经世学风的考察178

(二)乾嘉考据学风的探究179

(三)道咸后儒学丕变的梳理181

第二节 清代儒学的专题研究183

一、专人研究183

(一)朱舜水183

(二)颜元、李塨184

(三)戴震186

(四)康有为188

二、清儒之旧学整理191

(一)关于经学、小学及音韵学192

(二)关于校注古籍、辨伪书与辑佚书194

(三)关于史学、方志学、地理学及谱牒学196

(四)关于历算学及其他科学与乐曲学198

第九章 梁启超儒学研究评析201

第一节 梁启超对儒学的反省201

一、关于保教202

(一)附和南海之倡保教202

(二)批判南海之倡保教203

二、关于伦理学205

(一)反思传统伦理205

(二)考察历代民德205

(三)探寻传统伦理之失206

三、关于政治学207

(一)走出仁政思想的迷思207

(二)针砭仁政思想的缺失208

四、关于论理学209

(一)儒家论理思想缺乏209

(二)重视对论理学的认知210

第二节 梁启超儒学研究的建树211

一、道德革命211

(一)论人性本质211

(二)论道德意识之形成212

(三)论道德与伦理213

二、政治改良214

(一)国民意识与国家思想214

(二)权利思想与主权在民215

第三节 梁启超儒学研究的「多变」216

一、梁启超论学何以「多变」216

(一)康有为之说216

(二)梁启超的自我审视217

二、梁启超论学「多变」的意义221

(一)多变中有不变221

(二)树立治学典范222

第十章 结论225

附录 梁启超学术行年简表233

参考书目2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