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052548.jpg)
- 黄焕森,高崇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6025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学;脑神经-神经系统-保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神经外科麻醉基础2
第一章 神经外科麻醉发展史2
一、19世纪神经外科麻醉发展2
二、20世纪神经外科麻醉发展3
三、我国神经外科麻醉的发展5
第二章 脑生理9
第一节 脑血流9
一、脑血供特点9
二、脑血流的调节10
第二节 脑代谢15
一、脑组织代谢的特点15
二、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关系18
三、影响脑代谢的生理因素19
第三节 颅内压20
一、概述20
二、颅内压的生理调节22
三、颅内高压24
第三章 麻醉药物对脑生理的影响27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对脑生理的影响27
一、吸入麻醉药对脑电生理的影响27
二、吸入麻醉药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28
三、吸入麻醉药对颅内压的影响33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对脑生理的影响35
一、异丙酚35
二、硫喷妥钠36
三、依托咪酯37
四、氯胺酮38
五、咪达唑仑40
六、利多卡因41
第三节 麻醉辅助药对脑生理的影响42
一、肌肉松弛剂42
二、血管活性药44
三、麻醉性镇痛药45
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46
第四章 脑病理生理学51
第一节 脑缺血病理生理学51
一、发病原因51
二、发病机制52
三、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54
四、恶化脑缺血病理生理进程的因素58
第二节 高血压病理生理学58
一、发病机制与相关因素59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60
三、高血压脑病63
第三节 脑肿瘤病理生理学6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63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64
三、生理变化与临床改变66
第四节 癫痫病理生理学68
一、癫痫的概念和新进展68
二、癫痫的病因及影响因素69
三、癫痫的发病机制70
四、抗癫痫药物的作用靶点和机制75
第五章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79
第一节 大脑皮质功能评估79
一、大脑皮质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结构79
二、大脑皮质的分区和功能80
三、大脑皮质功能缺失的评估81
第二节 皮质下中枢功能评估82
一、基底节区功能评估82
二、间脑功能评估83
三、边缘系统功能评估83
四、小脑功能评估84
五、脑干功能评估85
六、脊髓功能评估87
第三节 肢体运动功能估价88
一、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88
二、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89
第二篇 神经外科麻醉临床94
第六章 神经外科麻醉基本监测94
一、有创血压监测94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95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95
四、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监测96
五、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监测97
六、凝血功能监测98
七、体温监测100
八、血乳酸监测100
九、尿量监测101
第七章 脑功能监测103
第一节 脑血流监测103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103
二、其他脑血流测定方法111
第二节 颅内压监测113
一、颅内压的形成113
二、颅内压监测意义114
三、颅内压监测方法115
四、颅内压监测的适应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117
五、颅内压监测分析118
第三节 脑代谢监测121
一、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122
二、脑近红外光谱仪监测127
三、脑组织氧分压监测136
第四节 脑微透析监测143
一、微透析理论基础143
二、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143
三、灌流液的组成145
四、微透析的取样145
五、微透析在神经外科的应用147
第五节 脑电图监测147
一、正常脑电图148
二、麻醉中脑电图监测的发展概要149
三、脑电图在手术及重症监护中的应用150
四、麻醉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151
五、脑电定量分析153
六、脑电定量分析方法在麻醉中的应用158
第六节 定量药物脑电图的应用进展165
一、评价全身麻醉药物对脑功能的影响165
二、推测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顺序165
三、监测麻醉深度166
四、分析麻醉药物引起QPEEG改变的分子机制167
五、用于全身麻醉药物的研发167
六、药物依赖方面的应用168
第七节 诱发电位监测169
一、概述169
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171
三、听觉诱发电位监测175
四、运动诱发电位监测177
五、运动颅神经监测179
六、麻醉药对诱发电位的影响180
第八章 幕上肿瘤手术麻醉196
第一节 病理生理特点196
第二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97
一、神经系统检查197
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97
三、全身状况的评估198
四、术前用药198
五、麻醉方式198
六、麻醉监测198
第三节 麻醉的实施与监测199
一、麻醉药物的选择199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200
第四节 麻醉的注意事项203
第五节 常见肿瘤麻醉204
一、胶质瘤手术的麻醉处理204
二、脑膜瘤手术的麻醉处理205
第九章 下丘脑与垂体区手术麻醉207
第一节 概述207
一、下丘脑和垂体的解剖与生理207
二、垂体肿瘤208
第二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213
第三节 麻醉的实施与监测214
一、监测214
二、麻醉技术215
第十章 后颅窝手术麻醉218
第一节 后颅窝病变的临床特征218
第二节 后颅窝病变手术的麻醉219
一、术前评估219
二、麻醉方法220
三、围麻醉期管理221
四、特殊体位的麻醉处理222
第十一章 脑干肿瘤手术麻醉225
第一节 脑干解剖和生理功能225
第二节 脑干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226
第三节 脑干肿瘤手术的麻醉226
一、病情评估及准备226
二、麻醉选择227
三、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脑保护230
第四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231
第十二章 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手术麻醉234
一、动脉瘤破裂后的病理生理234
二、麻醉特点236
三、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236
四、麻醉的实施与监测238
五、麻醉时的注意事项240
六、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的麻醉241
第十三章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243
一、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时机243
二、术前评估及准备244
三、麻醉管理245
四、脑功能的监测和保护247
五、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249
第十四章 神经外科介入手术麻醉252
第一节 概述252
一、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的特点252
二、神经外科介入手术麻醉特点254
第二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255
第三节 麻醉的实施与监测256
一、神经外科介入手术对麻醉的要求256
二、麻醉的实施256
三、监测257
四、手术中需用相关技术259
第四节 血管内治疗术常见并发症259
第五节 常见神经外科介入治疗262
一、颅内动脉瘤262
二、脑动静脉畸形264
第十五章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266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生理学特点266
一、小儿脑代谢和脑血流266
二、小儿颅内压267
第二节 小儿神经药理学特点268
一、吸入麻醉药268
二、静脉麻醉药270
三、麻醉性镇痛药271
四、肌肉松弛药271
第三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272
一、术前评估272
二、术前准备与术前用药273
第四节 麻醉的实施与监测273
一、麻醉诱导273
二、麻醉维持274
三、围手术期监测275
第五节 小儿麻醉的围手术期管理276
一、呼吸管理276
二、容量管理277
三、患儿体位278
四、体温维持280
五、小儿颅内压的控制280
六、麻醉苏醒期管理282
第六节 常见的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283
一、小儿脑积水分流术麻醉283
二、小儿颅内肿瘤手术麻醉284
三、小儿脑血管病麻醉286
四、小儿颅脑外伤麻醉287
五、脊髓发育不良手术麻醉288
六、小儿介入手术麻醉289
第十六章 脊髓和脊柱手术麻醉292
第一节 麻醉特点292
第二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293
一、脊柱创伤患者的术前评估与准备293
二、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前准备293
三、颈椎病患者的术前准备294
第三节 麻醉方法的选择294
一、麻醉诱导294
二、麻醉维持与复苏295
第四节 麻醉注意事项296
一、唤醒试验296
二、体感诱发电位296
三、运动诱发电位297
四、颅神经的肌电图297
五、血压问题297
六、体位问题298
第十七章 急性颅脑外伤手术麻醉301
第一节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301
一、颅脑损伤分类301
二、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302
第二节 颅脑外伤的初期评估和早期急救303
一、初期评估303
二、早期急救304
第三节 颅脑外伤的麻醉处理305
一、术前评估305
二、麻醉选择305
三、麻醉前用药306
四、术中监测306
五、麻醉诱导306
六、麻醉维持307
七、术中管理309
八、麻醉苏醒期处理310
第四节 颅脑外伤后的系统性后遗症311
第十八章 癫痫手术与唤醒麻醉313
第一节 麻醉特点313
第二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314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314
二、麻醉前准备315
第三节 麻醉的实施与监测315
第四节 麻醉注意事项320
第十九章 其他神经外科手术麻醉327
第一节 脑立体定向手术麻醉327
一、脑立体定向概述327
二、麻醉特点328
三、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328
四、麻醉实施与监测329
五、麻醉注意事项330
第二节 神经外科内镜手术麻醉332
一、麻醉特点332
二、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333
三、麻醉实施与监测333
四、麻醉的注意事项334
第三节 脑脊液分流手术麻醉334
一、麻醉特点335
二、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335
三、麻醉实施与监测336
四、麻醉的注意事项336
第四节 妊娠期神经外科手术麻醉337
一、麻醉特点337
二、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340
三、麻醉实施与监测341
四、麻醉注意事项342
第二十章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液体管理345
第一节 液体治疗的基础知识345
一、人体体液的组成345
二、常用输液剂346
第二节 颅脑手术患者的液体治疗347
一、围手术期体液的变化347
二、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评估指标348
三、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350
第二十一章 神经外科麻醉期的特殊管理措施355
第一节 过度通气355
一、过度通气的定义355
二、神经外科麻醉过度通气的意义355
三、过度通气的临床应用356
四、过度通气的注意问题357
第二节 脱水与利尿359
一、渗透性脱水剂360
二、利尿剂362
三、糖皮质激素363
四、脱水与利尿治疗中的并发症364
第三节 控制性降压365
一、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365
二、控制性降压对脑组织的生理影响366
三、常用控制性降压的药物和方法366
四、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369
五、控制性降压的监测与管理370
第四节 脑脊液外引流373
一、脑脊液的生理学基础373
二、脑脊液引流的应用374
第五节 重要生理参数的调控376
一、体温376
二、脑灌注压377
三、血糖377
四、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78
五、动脉血氧分压378
第二十二章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383
一、循环系统并发症383
二、呼吸系统并发症384
三、围手术期颅内高压385
四、体位引起的并发症387
五、体温异常389
六、水、电解质失衡390
七、术后并发症及处理392
第二十三章 神经外科麻醉苏醒期管理与术后镇痛394
第一节 神经外科麻醉苏醒期管理394
一、神经功能学的观察与评价394
二、颅内压监测与处理396
三、呼吸系统管理397
四、循环系统管理399
五、体温管理400
六、体液和电解质管理400
七、癫痫处理401
八、术后躁动处理401
第二节 神经外科术后镇痛402
一、神经外科术后镇痛的意义402
二、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原则403
三、镇痛方法与药物选择403
第二十四章 神经外科手术后重症监测与治疗406
第一节 一般监测和治疗406
第二节 特殊监测407
一、颅内压监测407
二、影像学监测409
第三节 术后治疗409
一、呼吸道的管理409
二、颅内压增高的控制410
三、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治疗411
四、消化系统并发症的治疗411
五、内分泌紊乱的治疗412
六、预防深静脉血栓412
七、神经外科术后的镇静413
第三篇 脑保护419
第二十五章 神经外科脑保护概述419
第一节 历史回顾419
第二节 神经外科脑保护现状420
一、当前脑保护干预方法420
二、药物脑保护现状421
第三节 未来展望: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423
一、缺血预处理423
二、缺血后处理423
第二十六章 脑保护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428
第一节 离子通道与脑保护428
一、离子通道概述428
二、钠通道与脑缺氧的研究429
三、钙通道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434
四、钾通道与脑保护440
五、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与脑保护444
第二节 谷氨酸与兴奋性神经毒性445
一、谷氨酸概述445
二、谷氨酸浓度升高机制447
三、谷氨酸介导兴奋性毒性的信号机制449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神经毒性455
一、细胞因子概述455
二、细胞因子的神经毒性457
第四节 钙蛋白酶与神经毒性463
一、钙蛋白酶概述463
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464
三、钙蛋白酶的激活464
四、钙蛋白酶介导神经元死亡的机制465
第五节 大脑缺血再灌注和线粒体功能障碍467
一、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468
二、大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472
三、线粒体功能障碍对大脑的影响473
第六节 神经元凋亡与坏死474
一、神经元凋亡的特征和机制475
二、细胞凋亡与坏死478
三、凋亡与细胞程序性坏死479
四、神经元凋亡与神经元迟发性损伤482
五、细胞凋亡与神经系统疾病484
六、药物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应用前景486
第七节 脑缺血耐受与脑保护487
一、脑缺血耐受的基础研究487
二、脑缺血预处理的机制488
三、脑缺血预处理的临床研究493
第二十七章 药物脑保护514
第一节 麻醉药物的脑保护作用514
一、吸入麻醉药与脑保护514
二、静脉麻醉药与脑保护517
第二节 非麻醉药物的脑保护作用523
第三节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保护研究进展527
第二十八章 亚低温脑保护539
第一节 亚低温脑保护的实施539
一、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539
二、脑温监测及降温程度541
三、降温的时间窗及持续时间542
四、降温方法542
五、复温方法543
六、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544
七、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544
第二节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的临床应用544
一、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的特点544
二、血管内热交换降温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545
三、血管内热交换降温的临床应用546
第二十九章 体外循环与脑保护552
第一节 体外循环脑损伤因素552
一、原发性脑损伤552
二、继发性脑损伤554
第二节 体外循环脑损伤标记物的监测555
第三节 体外循环脑保护措施557
第三十章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562
一、POCD的定义、诊断和发生率562
二、POCD的病因及诱发因素564
三、POCD的发生机制568
四、POCD的生物标记物570
五、POCD的预防和治疗571
第三十一章 心跳骤停与脑复苏573
第一节 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573
第二节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574
一、施行有效的CPR574
二、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574
三、维持良好的脑组织氧供575
四、特异性脑复苏措施576
五、并发症和后遗症579
第三节 脑复苏的转归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