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教材 通信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黎利,孙志国,张晓林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0645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通信原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教材 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1
1.1.1 通信和电通信1
1.1.2 信息、消息和信号1
1.1.3 通信系统1
1.1.4 通信链路的通信模式2
1.2 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架及单元模块3
1.2.1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3
1.2.2 通信系统的分类3
1.2.3 模拟带通通信系统3
1.2.4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和数字带通通信系统4
1.3 通信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5
1.3.1 通信信号的表征5
1.3.2 模拟通信的性能评价指标6
1.3.3 数字通信的性能评价指标6
1.4 信息及信息量的度量7
习题9
第2章 信道10
2.1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10
2.2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11
2.2.1 调制信道模型11
2.2.2 编码信道模型11
2.3 恒参信道特征及其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12
2.3.1 恒参信道特征12
2.3.2 恒参信道举例13
2.3.3 恒参信道传输特性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16
2.4 随参信道特征及其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18
2.4.1 随参信道举例18
2.4.2 随参信道传输特性对通信性能的影响20
2.5 分集接收技术24
2.5.1 概述24
2.5.2 分集方式24
2.5.3 信号的合并25
2.6 信道中的加性噪声27
2.6.1 加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27
2.6.2 起伏噪声及其性质27
2.7 信道容量29
本章小结30
习题31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32
3.1 模拟调制技术概述32
3.2 幅度调制解调原理及抗噪声性能32
3.2.1 幅度调制解调的原理32
3.2.2 幅度调制的抗噪性能分析38
3.3 频率和相位调制解调原理及其抗噪性能分析45
3.3.1 频率调制解调原理45
3.3.2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46
3.4 采用预加重/去加重技术改善信噪比51
本章小结53
习题53
第4章 信道编/译码技术56
4.1 信道编/译码技术概述56
4.1.1 信道编码的定义和分类56
4.1.2 信道编译码技术的性能评价体系57
4.2 线性分组码59
4.2.1 线性分组码编码原理59
4.2.2 线性分组码译码原理63
4.2.3 线性分组码的性质63
4.3 循环码64
4.3.1 码多项式的概念64
4.3.2 循环码的生成矩阵G66
4.3.3 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67
4.3.4 截短循环码69
4.3.5 CRC码69
4.3.6 BCH码69
4.3.7 RS码72
4.4 卷积码72
4.4.1 卷积码编码的基本原理72
4.4.2 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76
4.5 不同信道编码方法性能比较79
本章小结81
习题82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技术84
5.1 数字基带传输技术概述84
5.2 数字码型和波形设计84
5.2.1 数字码型的设计84
5.2.2 矩形脉冲序列的设计86
5.2.3 脉冲序列的功率谱92
5.2.4 典型波形及其功率谱举例96
5.3 无码间干扰抗噪声性能分析99
5.3.1 噪声中信号的接收方法99
5.3.2 多元信号的接收与误码分析103
5.4 码间干扰及波形成型技术107
5.4.1 码间干扰的生成机理107
5.4.2 无码间干扰的脉冲波形设计111
5.5 均衡技术115
5.5.1 均衡原理116
5.5.2 时域均衡器116
5.5.3 均衡算法117
本章小结120
习题120
第6章 数字带通调制解调系统124
6.1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概述124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技术124
6.2.1 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原理124
6.2.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34
6.3 多进制数字调制技术147
6.3.1 多进制幅度键控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147
6.3.2 多进制频移键控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150
6.3.3 多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152
6.4 联合调制解调技术157
6.4.1 正交振幅调制(QAM)原理157
6.4.2 QAM调制抗噪声性能分析158
6.5 最小频移键控调制解调技术159
6.5.1 最小频移键控(MSK)调制解调原理159
6.5.2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调制解调原理163
本章小结163
习题164
第7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66
7.1 最佳接收的一般概念166
7.2 数字信号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166
7.2.1 数字信号的统计表述166
7.2.2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68
7.3 匹配滤波器169
7.4 数字通信系统最佳接收机171
7.4.1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172
7.4.2 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177
7.5 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178
本章小结180
习题180
第8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183
8.1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技术概述183
8.2 采样及编码技术184
8.2.1 模拟信号的抽样184
8.2.2 信号的量化190
8.2.3 编码196
8.3 脉冲编码调制技术(PCM)198
8.3.1 PCM的基本原理198
8.3.2 编码规则199
8.3.3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00
8.4 改进的脉冲编码调制技术202
8.4.1 增量调制202
8.4.2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205
本章小结206
习题206
第9章 同步209
9.1 同步技术概述209
9.2 载波同步技术及同步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209
9.2.1 载波同步的方法210
9.2.2 载波同步的性能及同步误差对性能的影响216
9.3 位同步技术及同步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219
9.3.1 位同步的方法220
9.3.2 位同步的性能及同步误差对性能的影响226
9.4 帧同步技术226
9.4.1 集中插入法227
9.4.2 分散插入法228
9.4.3 帧同步的性能230
本章小结231
习题231
参考文献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