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营养学 供中医药类、营养食品类专业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营养学 供中医药类、营养食品类专业用
  • 周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080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中医学-营养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营养学 供中医药类、营养食品类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1

一、营养与营养学1

二、中医营养学研究的内容2

三、学习中医营养学的方法3

第二节 中医营养学的起源与发展3

一、早期活动3

二、秦汉时期4

三、唐宋元时期5

四、明清时期7

五、近代和现代8

第二章 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10

第一节 整体观念10

一、人是一个有机整体10

二、人与自然密切相关12

三、人与社会和谐统一12

第二节 阴阳平衡12

一、阴阳学说12

二、阴平阳秘13

第三节 食药同源13

一、食药同源13

二、食药有别14

第四节 脾胃为本15

一、脾胃功能15

二、培补后天16

第三章 食物性能、作用及应用17

第一节 食物的性能17

一、性17

二、味18

三、归经19

四、升降浮沉20

第二节 食物的作用20

一、补虚扶正20

二、泻实祛邪21

三、调和脏腑22

第三节 食物的应用23

一、生命所需23

二、养生保健23

三、防治疾病24

第四章 中医营养学的原则27

第一节 全面膳食27

第二节 辨证施膳28

第三节 谨和五味29

第四节 饮食有节30

第五节 配伍得当31

第六节 饮食禁忌32

第七节 饮食卫生33

中篇 食物与食品35

第五章 常用食物35

第一节 谷薯类35

粳米36

籼米36

糯米37

粟米37

小麦38

大麦39

燕麦39

荞麦40

玉米40

高粱41

青稞41

薏苡仁42

甘薯43

山药43

马铃薯44

第二节 豆类45

黄豆45

黑豆46

绿豆47

赤小豆47

白扁豆48

蚕豆49

豌豆49

豇豆50

刀豆50

第三节 蔬菜类51

一、叶茎苔51

白菜51

甘蓝52

水芹53

旱芹53

芫荽54

菠菜54

苋菜55

蕹菜55

茼蒿56

莴苣57

韭菜57

芥菜58

芸苔59

莼菜59

竹笋60

香椿60

茴香菜61

金针菜61

洋葱62

百合63

茭白63

二、根茎类64

萝卜64

胡萝卜65

莲藕65

芋艿66

慈菇66

荸荠67

三、瓜茄类68

黄瓜68

冬瓜68

苦瓜69

丝瓜70

南瓜70

葫芦71

番茄71

茄子72

辣椒73

四、野菜类73

荠菜73

苦菜74

苜蓿74

马齿苋75

马兰头76

枸杞菜76

第四节 食用菌77

木耳77

银耳78

蘑菇79

香菇79

第五节 果品类80

一、鲜果80

梨80

桃81

杏81

橘82

橙83

柚83

柑84

柠檬84

梅子85

李子86

苹果86

葡萄87

樱桃87

草莓88

柿子88

桑椹89

石榴90

山楂90

香蕉91

荔枝92

龙眼肉92

枇杷93

橄榄93

杨梅94

沙棘94

刺梨95

猕猴桃96

椰子浆96

西瓜97

甜瓜97

甘蔗98

菱角98

二、干果、坚果99

大枣99

栗子100

芡实100

白果101

花生101

胡桃仁102

黑芝麻103

海松子103

向日葵子104

第六节 畜肉类105

猪肉105

牛肉106

羊肉107

狗肉108

驴肉108

鹿肉109

兔肉109

第七节 禽肉类110

鸡肉110

乌骨鸡肉111

鸭肉112

鹅肉112

鸽肉113

鹌鹑肉113

第八节 奶蛋类114

牛乳114

羊乳115

鸡蛋116

鸭蛋116

鸽蛋117

雀蛋117

鹌鹑蛋118

第九节 水产类118

一、鱼类119

鲩鱼119

鲢鱼119

鲤鱼120

鲫鱼120

青鱼121

鳝鱼122

鳙鱼122

鲚鱼123

带鱼123

鳜鱼124

鲈鱼124

鲥鱼125

泥鳅125

鳢鱼126

鲳鱼127

银鱼127

白鱼128

石首鱼128

鳗鲡鱼129

二、虾蟹贝及其他129

河虾129

对虾130

蟹131

蚶131

蚌132

干贝132

鲍鱼133

蚬肉134

蛏肉134

蛤蜊135

田螺135

螺蛳136

淡菜136

海参137

海蜇138

鳖肉138

龟肉139

牡蛎肉139

乌贼鱼肉140

紫菜140

海带141

石花菜142

龙须菜142

第十节 调味品、饮水类143

蜂蜜143

饴糖144

白糖145

冰糖145

红糖146

食盐146

酱147

醋147

酒148

生姜149

大葱150

大蒜150

胡椒151

花椒152

小茴香152

八角茴香153

麻油153

茶叶154

井水155

泉水155

第六章 传统养疗食品157

第一节 鲜汁157

西瓜汁158

芸苔汁158

芹菜汁158

白冬瓜汁159

雪梨藕汁159

苦菜姜汁159

山药甘蔗汁160

鲜姜萝卜汁160

马齿苋蛋清汁160

第二节 茶饮161

青果茶161

马兰茶162

姜茶饮162

五合茶162

桂花茶163

独圣饮163

茉莉花茶164

第三节 酒剂164

豆豉酒165

川椒酒165

芋子酒165

三仙酒166

戊戌酒166

甘薯酒166

红糖酒167

荔枝煮酒167

第四节粥168

柿粥168

鸭粥168

口数粥169

腊八粥169

核桃葱白粥170

珠玉二宝粥170

枸杞羊肾粥170

第五节羹171

茴香羹171

烧菜羹172

葵菜羹172

海蜇羹172

金玉羹173

羊肉羹173

青鸭羹173

葱白猪肝羹174

蒮菜鲫鱼羹174

石首鱼莼菜羹175

第六节汤175

乌梅汤175

大麦汤176

雪羹汤176

五妙汤177

碎玉汤177

葱白大枣汤177

黑豆生姜汤178

胡椒煨姜汤178

荠菜鸡蛋汤178

萝卜鲫鱼汤179

百合鸡子黄汤179

鲤鱼赤小豆汤180

第七节 菜肴180

素烧鹅181

芙蓉鸡181

苦瓜塞肉181

橄榄萝卜182

荷叶包鸡182

荜茇头蹄182

葱炖鸭子183

蒜醋鲤鱼183

酒炒螺蛳183

莲子猪肚184

醋烧鲤鱼184

莲房鱼包184

白莲乌骨鸡185

笋菇烧桂鱼185

清炒绿豆芽186

核桃仁炒韭菜186

第八节 米面食品186

荞麦面187

罗姜饼187

核桃饼188

藕粉糕188

栗子糕188

重阳糕189

萝卜糕189

羊肉馄饨190

椒面馎饦190

山药茯苓包子190

第九节 蜜膏191

秋梨蜜膏191

柿子蜜膏192

葡萄蜜膏192

杏仁蜜膏192

核桃蜜膏193

莲肉蜜膏193

四汁蜜膏194

牛髓蜜膏194

第十节 其他食品195

白凤膏195

蜜饯百合195

糖渍柠檬196

下篇 食养与食疗197

第七章 因时食养197

第一节 春季食养197

第二节 夏季食养202

第三节 秋季食养206

第四节 冬季食养212

第八章 因人食养217

第一节 小儿食养217

第二节 孕妇食养222

第三节 乳母食养226

第四节 老人食养231

第九章 体质食养237

第一节 平和质食养237

第二节 气虚质食养239

第三节 阳虚质食养242

第四节 血虚质食养244

第五节 阴虚质食养246

第六节 痰湿质食养248

第七节 湿热质食养251

第八节 气郁质食养253

第九节 血瘀质食养255

第十节 阳盛质食养256

第十一节 特禀质食养259

第十章 内科病证食疗261

第一节 感冒261

第二节 咳嗽265

第三节 喘证269

第四节 内伤发热272

第五节心悸275

第六节 不寐278

第七节 胸痹281

第八节 胃痛284

第九节 呕吐289

第十节 腹痛293

第十一节 泄泻297

第十二节 便秘302

第十三节 胁痛306

第十四节 黄疸309

第十五节 积聚312

第十六节 头痛315

第十七节 眩晕318

第十八节 郁证320

第十九节 瘿气323

第二十节 消渴326

第二十一节 虚劳330

第二十二节 痹证336

第二十三节 腰痛340

第二十四节 水肿344

第二十五节 淋证349

第二十六节 阳痿353

第十一章 妇科病证食疗358

第一节 痛经358

第二节 月经过多361

第三节 月经过少364

第四节 闭经367

第五节 经断前后诸证371

第六节 带下病373

第七节 不孕证376

第十二章 儿科及其他病证食疗381

第一节 奶麻381

第二节 积滞384

第三节 疳证387

第四节 遗尿390

第五节 痤疮393

第六节 音哑396

附录 下篇用方索引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