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 第5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 第5版
  • (美)李立原著;智光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6476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心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一、心脏解剖与组织学1

(一)心包1

(二)心脏的表面结构2

(三)心脏的内部结构3

(四)冲动传导系统6

(五)心脏的神经支配7

(六)心脏的血管7

(七)心室肌细胞组织学8

二、电生理学基础10

(一)离子转运和离子通道10

(二)静息电位15

(三)动作电位16

(四)不应期18

(五)冲动传导19

(六)心脏除极的正常顺序19

三、兴奋-收缩耦联20

(一)心肌收缩蛋白20

(二)钙触发钙释放与收缩周期20

(三)β-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信号22

第2章 心音与杂音25

一、心动周期25

二、心音27

(一)第一心音27

(二)第二心音28

(三)收缩期额外心音30

(四)舒张期额外心音30

三、杂音31

(一)收缩期杂音32

(二)舒张期杂音34

(三)连续性杂音35

第3章 心脏影像与心导管38

一、心脏X线摄像术38

(一)心影轮廓39

(二)心脏疾病时的肺部X线表现41

二、超声心动图42

(一)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45

(二)心室评估46

(三)瓣膜损害47

(四)冠状动脉性疾病48

(五)心肌病48

(六)心包疾病48

三、心导管术50

(一)压力测量50

(二)血流的测量53

(三)血管阻力的计算54

(四)对比血管造影术54

四、核素显像57

(一)心肌灌注的评价57

(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术59

(三)心肌代谢的评估59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CT)60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像术(EBCT)62

六、磁共振显像63

第4章 心电图67

一、电测量的方法——单一细胞模式67

二、心电图导联系统69

三、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72

四、心电图的解读76

(一)标定77

(二)心律77

(三)心率77

(四)间期(PR、QRS、ST)77

(五)平均QRS电轴78

(六)P波异常80

(七)QRS综合波异常80

(八)ST段与T波异常87

第5章 动脉粥样硬化102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生物学102

(一)正常动脉管壁102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管壁104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合并症112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15

(一)传统的危险因素116

(二)心血管风险的生物标记物119

(三)展望120

第6章 缺血性心脏病122

一、心肌供氧和耗氧的决定因素123

(一)心肌供氧123

(二)心肌耗氧126

二、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学127

(一)固定性狭窄127

(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128

(三)心肌缺血的其他原因129

三、心肌缺血的结果129

缺血综合征130

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132

(一)病史132

(二)体格检查134

(三)诊断性研究135

(四)自然病程137

五、治疗138

(一)急性心绞痛发作时的药物治疗138

(二)反复心肌缺血的预防性治疗138

(三)急性心脏事件的预防性治疗141

(四)再血管化治疗141

(五)药物治疗与再血管化治疗143

第7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145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45

(一)正常凝血机制146

(二)内源性的抗血栓形成机制146

(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147

(四)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因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150

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50

(一)心肌梗死的早期改变151

(二)心肌梗死的晚期改变152

(三)功能改变154

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155

(一)临床表现155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157

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160

(一)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紧急处理160

(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处理163

五、并发症166

(一)反复缺血发作166

(二)心律失常166

(三)心功能不全168

(四)右心室梗死168

(五)机械性并发症168

(六)心包炎169

(七)Dressler综合征(梗死后综合征)169

(八)血栓栓塞170

六、心肌梗死后的危险分层与治疗170

第8章 瓣膜性心脏病172

一、风湿热172

二、二尖瓣病变174

(一)二尖瓣狭窄174

(二)二尖瓣反流177

(三)二尖瓣脱垂181

三、主动脉瓣病变182

(一)主动脉瓣狭窄182

(二)主动脉瓣反流184

四、三尖瓣病变186

(一)三尖瓣狭窄186

(二)三尖瓣反流187

五、肺动脉瓣病变187

(一)肺动脉瓣狭窄187

(二)肺动脉瓣反流187

六、人工瓣膜187

七、感染性心内膜炎188

(一)发病机制189

(二)临床表现190

第9章 心力衰竭194

一、生理学194

(一)正常心脏收缩功能的决定因素195

(二)压力-容量环198

二、病理生理学200

(一)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201

(二)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201

(三)右心衰竭202

三、代偿机制203

(一)Frank-Starling机制203

(二)神经内分泌代偿203

(三)心室肥厚和重构205

四、心肌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206

诱发因素206

五、临床表现207

(一)症状207

(二)体征209

(三)诊断209

(四)预后210

六、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的治疗210

(一)利尿药211

(二)血管扩张药212

(三)正性肌力药物213

(四β受体阻滞药214

(五)醛固酮拮抗药214

(六)其他治疗214

(七)心脏再同步化治疗215

(八)心脏移植治疗215

七、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治疗215

八、急性心力衰竭215

急性肺水肿216

第10章 心肌病218

一、扩张型心肌病219

(一)病因学219

(二)病理220

(三)病理生理221

(四)临床表现222

(五)体格检查222

(六)诊断222

(七)治疗222

(八)预后223

二、肥厚型心肌病223

(一)病因224

(二)病理224

(三)病理生理225

(四)临床表现226

(五)体格检查227

(六)诊断228

(七)治疗228

(八)预后229

三、限制型心肌病230

(一)病理生理230

(二)临床表现231

(三)体格检查231

(四)诊断231

(五)治疗231

第11章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233

一、正常激动的形成234

(一)自律性的离子基础234

(二)自发和潜在起搏点235

(三)超速抑制236

(四)电张力作用236

二、异常激动的形成237

(一)窦房结自律性的改变237

(二)逸搏心律238

(三)潜在起搏点自律性的增高239

(四)异常自律性239

(五)触发活动239

三、激动传导异常240

(一)传导阻滞240

(二)单向阻滞和折返240

四、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生理学基础244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244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245

第12章 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248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249

(一)窦房结249

(二)逸搏心律250

(三)房室传导系统251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253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253

(二)室性心律失常261

第13章 高血压267

一、什么是高血压267

二、血压是怎样调节的268

三、原发性高血压270

四、继发性高血压273

五、高血压的结果278

六、高血压危象281

七、高血压的治疗282

第14章 心包疾病288

一、解剖和功能288

二、急性心包炎288

(一)病因学289

(二)发病机制290

(三)病理学290

(四)临床特征291

(五)诊断方法291

(六)治疗291

三、心包积液292

(一)病因学292

(二)病理生理学292

(三)临床特征293

(四)诊断方法294

(五)治疗294

四、心脏压塞294

(一)病因学295

(二)病理生理学295

(三)临床特征295

(四)诊断方法296

(五)治疗296

五、缩窄性心包炎298

(一)病因学和发病机制298

(二)病理学298

(三)病理生理学298

(四)临床特征298

(五)诊断方法299

(六)治疗300

第15章 周围血管疾病301

一、主动脉疾病301

(一)主动脉瘤302

(二)主动脉夹层305

二、周围动脉疾病307

(一)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307

(二)急性动脉闭塞310

(三)脉管炎综合征311

三、血管痉挛:雷诺现象312

四、静脉疾病313

(一)静脉曲张313

(二)静脉血栓形成314

第16章 先天性心脏病319

一、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319

(一)心管的发育319

(二)心襻的形成320

(三)心脏的分隔321

(四)心房的分隔321

(五)心瓣膜的发育323

二、胎儿与过渡期的血液循环325

(一)胎儿的血液循环325

(二)过渡期血液循环326

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327

(一)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27

(二)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35

四、艾森门格综合征338

第17章 心血管药物340

一、正性肌力药物及血管升压药340

(一)强心苷类药物(洋地黄)341

(二)拟交感胺类药物344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药345

(四)血管加压素347

二、血管扩张药347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348

(二)AⅡ受体1亚型拮抗药350

(三)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药351

(四)钙离子通道阻滞药353

(五)有机硝酸酯类355

(六)利钠肽356

(七)磷酸二酯酶-5抑制药——西地那非356

三、抗肾上腺素能药物356

中枢肾上腺素抑制药(CNS α2受体激动药)358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360

(一)IA型抗心律失常药物362

(二)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364

(三)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365

(四)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365

(五)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366

(六)Ⅳ类抗心律失常药368

(七)腺苷369

五、利尿药370

(一)襻利尿药372

(二)噻嗪类利尿药372

(三)保钾利尿药373

六、抗血栓形成药物374

七、调脂药381

(一)HMG COA还原酶抑制药381

(二)胆汁酸螯合剂382

(三)胆固醇吸收抑制药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