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交换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交换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027495.jpg)
- 张中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2108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通信交换-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交换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交换技术概述1
1.1交换的基本概念1
1.1.1交换的引入1
1.1.2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2
1.2交换技术分类3
1.2.1模拟交换与数字交换3
1.2.2布控交换与程控交换5
1.2.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5
1.2.4窄带交换与宽带交换11
1.3交换技术的发展11
1.3.1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11
1.3.2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14
1.3.3 ATM交换技术的发展15
1.3.4 IP交换技术的发展18
1.4电话交换信令方式21
1.4.1信令的概述21
1.4.2信令的类型22
1.4.3用户线信令24
1.4.4局间信令25
复习思考题29
第2章 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30
2.1数字交换原理30
2.1.1数字交换30
2.1.2时隙交换原理30
2.1.3数字交换网络32
2.2T型时分接线器32
2.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32
2.2.2 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33
2.2.3 T接线器的电路组成36
2.2.4 T接线器的实际电路与应用42
2.3S型时分接线器44
2.3.1 S型时分接线器的基本组成44
2.3.2 S型时分接线器的工作原理44
2.4三级时分交换网络46
2.4.1 T-S-T型时分交换网络46
2.4.2 S-T-S型时分交换网络51
2.5阻塞的概念与计算52
2.5.1 阻塞的概念52
2.5.2阻塞概率的计算52
复习思考题53
第3章 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55
3.1程控交换机的总体结构55
3.2话路系统56
3.2.1用户级话路56
3.2.2中继器63
3.2.3信号部件65
3.3控制系统68
3.3.1处理机控制方式68
3.3.2处理机的备用方式71
3.3.3控制系统可用性73
复习思考题73
第4章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75
4.1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组成75
4.1.1在线程序75
4.1.2支援程序77
4.1.3数据78
4.2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80
4.2.1呼叫处理过程及状态迁移80
4.2.2输入处理83
4.2.3分析处理91
4.2.4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95
4.3程序的执行管理99
4.3.1软件管理技术100
4.3.2程序的级别划分101
4.3.3程序的启动控制102
4.3.4周期级的调度管理104
4.3.5基本级程序的执行管理107
4.4系统的诊断与维护110
4.4.1故障处理的一般过程110
4.4.2故障检测与诊断111
4.4.3故障排除111
复习思考题111
第5章 移动交换系统简介113
5.1移动交换系统概述113
5.1.1移动通信系统组成113
5.1.2移动交换控制的特征115
5.2移动交换控制原理116
5.2.1移动呼叫处理116
5.2.2移动交换的基本技术118
5.3移动交换接口信令121
5.3.1无线接口信令122
5.3.2基站接入信令124
5.3.3网络接口信令126
复习思考题128
第6章 ATM交换技术129
6.1概述129
6.1.1 ATM的基本概念129
6.1.2 ATM交换系统的基本构成及要求133
6.2 ATM交换网络的实现技术135
6.2.1空分交换结构135
6.2.2时分交换结构138
6.2.3总线交换结构139
6.2.4令牌环交换结构141
6.2.5 ATM多级交换网络141
6.3 ATM交换的分层技术147
6.3.1 ATM交换的协议参考模型147
6.3.2物理层148
6.3.3ATM层152
6.3.4 ATM适配层154
复习思考题165
第7章 MPLS交换技术166
7.1 IP与ATM的融合166
7.1.1融合的技术模型167
7.1.2 IP交换168
7.1.3标记交换172
7.2MPLS总体介绍174
7.2.1 MPLS技术发展动力175
7.2.2 MPLS网络体系结构177
7.2.3 MPLS工作原理184
7.2.4实现MPLS的关键技术186
7.3标记分发协议192
7.3.1标记分发协议及其消息192
7.3.2 LDP操作193
7.3.3 LDP协议规范201
7.4标记交换路径208
7.4.1标记交换路径概述208
7.4.2 LSP路由选择210
7.4.3 LSP隧道211
7.4.4 LSP的快速重选路由213
复习思考题215
第8章 MPLS技术的工程应用216
8.1MPLS在流量工程中的应用216
8.1.1流量工程概述216
8.1.2 MPLS流量工程218
8.2 MPLS的QoS实现227
8.2.1 QoS概念及实现过程228
8.2.2 MPLS的QoS实现方案231
8.3 MPLS在虚拟专用网络上的应用237
8.3.1虚拟专用网的概念和结构238
8.3.2利用MPLS技术实现VPN243
复习思考题246
第9章 软交换技术247
9.1软交换概述247
9.1.1软交换的基本概念247
9.1.2软交换基本功能248
9.1.3软交换的好处249
9.2软交换的网络结构249
9.2.1基本功能架构249
9.2.2各功能层描述250
9.2.3网络结构实例252
9.3软交换的相关协议254
9.3.1软交换接口及其协议254
9.3.2 H.323协议256
9.3.3 SIP协议259
9.3.4 MGCP协议265
9.3.5 H.248/Megaco协议269
9.4软交换的应用272
9.4.1语音IP化承载272
9.4.2综合业务接入274
复习思考题279
第10章 交换新技术280
10.1 IMS技术280
10.1.1 IMS的概念与背景280
10.1.2 IMS的标准化进程283
10.1.3 IMS的网络架构286
10.1.4 IMS的相关接口协议293
10.2光交换技术295
10.2.1光交换的概念296
10.2.2光交换元件296
10.2.3光交换网络299
10.2.4新的光交换技术305
复习思考题306
附录 英文缩写对照表307
参考文献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