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摩擦磨损与耐磨材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摩擦磨损与耐磨材料](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024028.jpg)
- 王振廷,孟君晟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33850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磨损-研究;耐磨材料-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摩擦磨损与耐磨材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金属表面特性1
1.1 金属的表面结构1
1.1.1 金属表面几何形状1
1.1.2 金属的晶体结构6
1.1.3 金属晶体的缺陷8
1.2 表面能与表面张力11
1.2.1 表面能11
1.2.2 表面张力13
1.3 金属表面的化学性质14
1.3.1 物理吸附14
1.3.2 化学吸附14
1.3.3 氧化15
1.4 金属表层的组成15
1.5 接触表面间的相互作用16
1.5.1 固体表面的接触过程16
1.5.2 接触表面间的相互作用17
1.6 接触面积18
1.6.1 接触面积18
1.6.2 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19
第2章 摩擦22
2.1 摩擦的定义及分类22
2.1.1 摩擦的定义22
2.1.2 摩擦的分类22
2.2 古典摩擦定律23
2.3 滑动摩擦24
2.3.1 滑动摩擦理论24
2.3.2 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29
2.4 滚动摩擦32
2.4.1 基本概念32
2.4.2 滚动摩擦机理32
2.5 边界摩擦35
2.5.1 边界摩擦机理35
2.5.2 影响边界膜的因素36
第3章 摩擦过程中金属表层的变化39
3.1 摩擦表面几何形状的变化39
3.2 金属表面受力与变形39
3.2.1 表面和次表面应力39
3.2.2 塑性变形40
3.2.3 塑性变形的深度41
3.2.4 塑性变形沿深度的分布41
3.3 摩擦表面结构的变化42
3.4 摩擦表面温度及组织的变化43
3.4.1 摩擦表面温度的变化43
3.4.2 摩擦表面组织的变化44
3.5 摩擦时的扩散过程46
3.6 摩擦表面的氧化46
第4章 材料的磨损48
4.1 磨损概述48
4.1.1 磨损的定义48
4.1.2 磨损的分类49
4.1.3 磨损的评定方法49
4.2 黏着磨损51
4.2.1 黏着磨损的特点与分类51
4.2.2 黏着磨损的实验研究53
4.2.3 黏着磨损的机理56
4.2.4 黏着磨损的模型58
4.2.5 磨屑的形成过程63
4.2.6 影响黏着磨损的因素66
4.3 磨粒磨损71
4.3.1 磨粒磨损的定义与分类71
4.3.2 磨粒磨损的简化模型75
4.3.3 磨粒磨损机理77
4.3.4 磨粒及其磨损性能80
4.3.5 外部摩擦条件对磨粒磨损的影响90
4.3.6 材料内部因素对磨粒磨损的影响94
4.4 冲蚀磨损102
4.4.1 冲蚀磨损的定义与分类102
4.4.2 冲蚀磨损理论103
4.4.3 影响冲蚀磨损的主要因素106
4.5 接触疲劳磨损110
4.5.1 接触疲劳磨损理论111
4.5.1 影响接触疲劳磨损的主要因素113
4.6 腐蚀磨损115
4.6.1 氧化磨损116
4.6.2 特殊介质腐蚀磨损118
4.6.3 电化学腐蚀磨损119
4.6.4 腐蚀磨粒磨损120
4.7 微动磨损122
4.7.1 微动磨损的定义及特点122
4.7.2 微动磨损机理123
4.7.3 影响微动磨损的原因和保护措施125
第5章 摩擦与磨损的测试技术129
5.1 摩擦磨损试验机129
5.1.1 摩擦磨损试验方法129
5.1.2 摩擦磨损试验机的分类131
5.1.3 常用摩擦磨损试验机131
5.2 表面分析技术及常用分析仪器134
5.2.1 表面分析技术134
5.2.2 常用表面分析仪器136
5.3 磨屑检测分析技术138
5.3.1 光谱分析法139
5.3.2 铁谱分析法140
第6章 磨损失效分析143
6.1 磨损失效分析的特点及内容143
6.1.1 磨损失效分析的特点143
6.1.2 磨损失效分析的方法148
6.1.3 摩损失效分析的主要内容149
6.2 磨损失效分析的步骤149
第7章 合金耐磨铸钢152
7.1 铸造耐磨高锰钢152
7.1.1 标准成分高锰钢152
7.1.2 提高高锰钢耐磨性的方法162
7.1.3 改性高锰钢163
7.2 低合金耐磨铸钢167
7.2.1 低合金耐磨铸钢的优点167
7.2.2 低合金耐磨铸钢成分设计167
7.2.3 低合金耐磨铸钢的类型169
7.2.4 低合金耐磨铸钢的熔炼生产170
7.2.5 合金耐磨铸钢热处理加热过程的特点170
7.2.6 低合金耐磨铸钢的应用171
7.3 空淬贝氏体耐磨铸钢171
7.3.1 空淬贝氏体钢分类172
7.3.2 稀土空淬贝氏体钢的成分设计173
7.3.3 贝氏体钢的化学成分确定174
7.3.4 空淬贝氏体钢C曲线设计思路175
7.3.5 熔炼及浇注175
7.3.6 空淬贝氏体钢的组织与性能175
7.3.7 空淬贝氏体钢的应用176
第8章 合金耐磨铸铁178
8.1 低合金耐磨铸铁178
8.1.1 普通白口铸铁178
8.1.2 锰白口铸铁179
8.1.3 钨白口铸铁181
8.1.4 硼白口铸铁183
8.1.5 钒白口铸铁185
8.1.6 低铬白口铸铁187
8.2 高铬合金白口铸铁189
8.2.1 高铬白口铸铁组织与成分的关系190
8.2.2 高铬白口铸铁的化学成分设计191
8.2.3 高铬白口铸铁的铸态组织193
8.2.4 高铬白口铸铁熔炼194
8.2.5 高铬白口铸铁的热处理200
8.2.6 影响高铬白口铸铁耐磨的主要因素204
第9章 复合耐磨材料208
9.1 双金属复合铸造耐磨材料208
9.1.1 双金属复合铸造208
9.1.2 双金属复合镶铸211
9.2 复合铸渗耐磨材料214
9.2.1 铸渗的基本原理214
9.2.2 合金涂层(敷层)的制备215
9.2.3 铸渗机理217
9.2.4 影响铸渗层形成的因素218
9.2.5 铸渗工艺219
9.2.6 铸渗层的组织、性能及生产应用221
9.2.7 铸铁铸渗件工艺实例222
参考文献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