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震概论
  • 赵晓燕,于仁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0870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地震-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0章 绪言1

0.1地震灾害研究2

0.2地震学的应用3

0.3地震学研究进展4

第1章 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6

1.1华县地震——有历史记载伤亡之最7

1.2三河、平谷地震——推动封建统治者革除弊政8

1.3邢台地震——揭开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序幕9

1.4海城地震——世界上唯一成功准确预报的主震型地震11

1.5唐山地震——20世纪让人刻骨铭心的地震劫难14

1.5.1历史将永远铭记的这一个时刻14

1.5.2灾后重建见真情16

1.5.3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经验性预报没有普遍的适用意义17

1.5.4震后思考——抗震设防是关键18

1.6南黄海地震——稳定社会的快速、准确的震后地震趋势预报19

1.7巴楚—伽师地震——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0

1.8江西九江地震——少震、弱震区仍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21

1.8.1震级不高但震害不小21

1.8.2此次地震再次提醒人们应重视规划选址与抗震22

1.8.3防震减灾宣传教育22

1.8.4必须重视农村的抗震设防23

1.9汶川8.0级大地震——共和国为平民的生命哀悼24

1.9.1悲情巴蜀24

1.9.2震后思考26

1.10美国旧金山地震——促进地震研究发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立法27

1.11日本关东地震——震后次生灾害远远大于主震灾害29

1.12智利地震——引发跨太平洋海啸30

1.13印尼大地震——启发人们健全防灾预警系统30

1.14东日本大地震——敲响世界“核”警钟的大地震32

1.14.1大地震引发海啸33

1.14.2地震的破坏以及对日本领土的影响33

1.14.3重大核泄漏事故34

1.14.4“核辐射”恐慌与防护34

习题136

第2章 地震的成因与地震活动特征37

2.1古人对地震的认识37

2.2地震成因38

2.3地震类型41

2.4断层运动与地震43

2.4.1断层43

2.4.2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45

2.5板块构造学说46

2.6世界地震活动分布50

2.6.1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50

2.6.2全球地震活动51

2.7中国地震活动特征53

习题256

第3章 地震烈度与抗震设防59

3.1地震烈度及地震烈度表59

3.1.1地震烈度59

3.1.2评定地震烈度大小的宏观指标60

3.1.3中国地震烈度表61

3.1.4地震烈度影响因素65

3.1.5地震烈度分布图67

3.1.6地震烈度异常区69

3.2基本烈度与地震危险性区划70

3.2.1基本烈度70

3.2.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71

3.2.3抗震设防和防震减灾71

3.2.4抗震设防目标和分类72

3.2.5抗震设防烈度74

习题376

第4章 地震波的传播78

4.1地震波79

4.1.1地震波的组成79

4.1.2 P波和S波的速度81

4.2地震波的传播83

4.2.1地震波在分界面上的传播83

4.2.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84

4.2.3地震走时85

4.3地震波的序列87

4.4地震波的应用88

4.4.1地震波是打开地心之门的金钥匙88

4.4.2地震波是一盏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89

4.4.3地震波的其他应用91

习题492

第5章 地震参数及地震序列94

5.1地震基本参数96

5.1.1发震时刻、震源位置参数的测定97

5.1.2地震震级100

5.1.3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区别与联系102

5.2地震能量102

5.2.1能量的积累和释放103

5.2.2震级和能量的关系103

5.3地震序列105

5.3.1地震活动期间地震序列的结构105

5.3.2余震预测107

习题5108

第6章 地震监测预报110

6.1中国地震监测预报的历史回顾111

6.2地震前兆现象114

6.2.1宏观前兆115

6.2.2微观前兆119

6.3地震监测方法121

6.4地震预测及其工作程序126

6.4.1地震预测126

6.4.2地震预测的工作程序与内容128

6.4.3地震预测现状129

习题6132

第7章 防震减灾133

7.1防震减灾法律法规133

7.1.1防震减灾工作133

7.1.2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135

7.1.3《防震减灾法》(2008.12.27)137

7.1.4《防震减灾法》在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的作用137

7.1.5地震谣言138

7.2防震减灾规划141

7.2.1防震减灾规划的属性及其法定效力141

7.2.2防震减灾规划的宗旨142

7.2.3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批准和组织实施142

7.2.4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原则和依据142

7.2.5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142

7.2.6防震减灾规划编制的民主程序143

7.2.7防震减灾规划的公布和修改143

7.3地震预警144

7.3.1什么是地震预警144

7.3.2地震预警技术(系统)145

7.3.3中国地震预警现状146

7.4地震应急救援148

7.4.1震前应急准备148

7.4.2震时应急避险152

7.4.3震后应急救援152

7.4.4地震的自救与互救153

7.5震后安置重建154

7.5.1震后安置重建的工作重点154

7.5.2震后安置重建的基本原则155

7.5.3过渡性安置的方式155

7.5.4震后安置重建工作中的职责155

7.5.5震后安置重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56

习题7157

附录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12.27)159

附录B《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5.2.11)172

参考文献1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