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力学地基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力学地基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014350.jpg)
- 陈希哲,叶菁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2073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31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土力学-高等学校-教材;地基-基础(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力学地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成败实例1
0.2本课程的任务和作用15
0.3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要求16
0.4本学科发展简介18
第1章 工程地质19
1.1概述19
1.1.1工程地质的内容与重点19
1.1.2建筑场地的形成19
1.1.3地质年代20
1.2矿物与岩石20
1.2.1主要的造岩矿物20
1.2.2岩石的类型和性质21
1.3第四纪沉积层23
1.3.1残积层23
1.3.2坡积层24
1.3.3洪积层24
1.3.4冲积层25
1.3.5海相沉积层26
1.3.6湖沼沉积层27
1.4不良地质条件27
1.4.1断层27
1.4.2岩层节理发育的场地28
1.4.3滑坡28
1.4.4河床冲淤29
1.4.5岸坡失稳29
1.4.6河沟侧向位移30
1.5地下水31
1.5.1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31
1.5.2地下水分类32
1.5.3地下水位33
1.5.4地下水的运动33
1.5.5地下水水质36
复习思考题37
习题37
第2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39
2.1土的生成与特性39
2.1.1土的生成39
2.1.2土的结构和构造40
2.1.3土的工程特性41
2.1.4土的生成与工程特性的关系42
2.2土的三相组成43
2.2.1土的固体颗粒43
2.2.2土中水46
2.2.3土中气体47
2.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47
2.3.1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质指标48
2.3.2反映土的松密程度的指标49
2.3.3反映土中含水程度的指标50
2.3.4特定条件下土的密度(重度)51
2.4土的物理状态指标54
2.4.1无黏性土的密实度54
2.4.2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55
2.5地基土的工程分类59
2.5.1岩石60
2.5.2碎石土61
2.5.3砂土62
2.5.4粉土63
2.5.5黏性土63
2.5.6人工填土64
复习思考题65
习题66
第3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68
3.1土的变形特性69
3.1.1基本概念69
3.1.2土的应力应变关系70
3.2有效应力原理72
3.2.1土中两种应力试验72
3.2.2有效应力原理72
3.2.3现场应用实例73
3.3侧限条件下土的压缩性73
3.3.1侧限压缩试验74
3.3.2侧限压缩性指标74
3.3.3土层侧限压缩变形量77
3.4土的压缩性原位测试78
3.4.1载荷试验78
3.4.2旁压试验83
3.5地基中的应力分布85
3.5.1土层自重应力85
3.5.2基础底面接触压力86
3.5.3基础底面附加压力88
3.5.4地基中的附加应力89
3.6地基的最终沉降量101
3.6.1分层总和法101
3.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推荐沉降计算法106
3.6.3相邻荷载对地基沉降的影响114
3.7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115
3.7.1土的回弹曲线和再压缩曲线115
3.7.2正常固结、超固结和欠固结的概念116
3.7.3正常固结黏性土的现场原始曲线117
3.7.4超固结土与欠固结土的现场原始压缩曲线119
3.7.5超固结土与欠固结土的沉降计算119
3.8地基回弹和再压缩变形的计算120
3.8.1地基回弹变形的计算120
3.8.2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的计算122
3.9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125
3.9.1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计算目的125
3.9.2饱和土的渗流固结126
3.9.3单向固结理论127
3.9.4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计算131
3.9.5地基沉降与时间经验估算法133
3.9.6地基瞬时沉降与次固结沉降134
3.10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允许变形值135
3.10.1地基变形特征135
3.10.2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36
3.10.3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137
3.10.4防止地基有害变形的措施138
复习思考题139
习题140
第4章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143
4.1概述143
4.1.1地基强度的意义143
4.1.2土的强度的应用145
4.2土的极限平衡条件146
4.2.1土体中任一点的应力状态146
4.2.2莫尔-库仑破坏理论149
4.2.3土的极限平衡条件149
4.3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153
4.3.1直接剪切试验153
4.3.2三轴压缩试验156
4.3.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163
4.3.4十字板剪切试验165
4.4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的因素167
4.4.1抗剪强度的来源167
4.4.2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的各种因素167
4.5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169
4.5.1地基的临塑荷载169
4.5.2地基的临界荷载172
4.6地基的极限荷载175
4.6.1地基的极限荷载概念175
4.6.2太沙基(Terzaghi K)公式177
4.6.3斯凯普顿(Skempton)公式181
4.6.4汉森(Hansen J B)公式183
4.6.5影响极限荷载的因素188
复习思考题189
习题190
第5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193
5.1概述193
5.1.1挡土墙的用途与类型193
5.1.2土压力的种类194
5.1.3影响土压力的因素195
5.1.4挡土墙发生事故实例196
5.2静止土压力计算197
5.2.1产生条件197
5.2.2计算公式198
5.2.3静止土压力的应用199
5.3朗肯土压力理论200
5.3.1无黏性土的土压力200
5.3.2黏性土的土压力204
5.4库仑土压力理论208
5.4.1无黏性土主动土压力208
5.4.2无黏性土被动土压力211
5.5几种常见情况的土压力214
5.5.1黏性土应用库仑土压力公式214
5.5.2填土表面作用均布荷载216
5.5.3墙后填土分层217
5.5.4填土中有地下水218
5.6挡土墙设计220
5.6.1挡土墙型式的选择220
5.6.2挡土墙初定尺寸222
5.6.3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223
5.6.4墙后回填土的选择225
5.6.5墙后排水措施226
5.7土坡稳定分析228
5.7.1土坡稳定的作用228
5.7.2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230
5.7.3土坡稳定分析圆弧法231
5.7.4简单土坡稳定计算238
复习思考题240
习题240
第6章 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242
6.1概述242
6.1.1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242
6.1.2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245
6.1.3野外勘察的准备工作246
6.2各阶段勘察的内容与要求249
6.2.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249
6.2.2初步勘察250
6.2.3详细勘察251
6.2.4施工勘察252
6.3岩土工程勘察方法253
6.3.1钻探法253
6.3.2触探法258
6.3.3掘探法263
6.4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264
6.4.1地基土野外鉴别264
6.4.2土的野外描述266
6.5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268
6.5.1文字部分268
6.5.2图表部分268
6.5.3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实例269
6.6验槽275
6.6.1验槽的目的275
6.6.2验槽的内容277
6.6.3验槽注意事项277
复习思考题278
习题279
第7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281
7.1概述281
7.1.1地基基础的重要性与复杂性281
7.1.2地基基础方案的类型282
7.1.3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内容与步骤285
7.1.4浅基础设计所需资料285
7.2浅基础的类型285
7.2.1浅基础的结构类型285
7.2.2基础的材料289
7.3基础的埋置深度292
7.3.1上部结构情况292
7.3.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292
7.3.3当地冻结深度294
7.3.4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298
7.4地基计算300
7.4.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300
7.4.2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300
7.4.3荷载效应不利组合与相应抗力限值301
7.4.4荷载效应不利组合302
7.4.5承载力计算303
7.4.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304
7.4.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304
7.4.8地基变形计算307
7.4.9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307
7.4.10地基稳定性计算308
7.5基础尺寸设计309
7.5.1中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尺寸309
7.5.2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尺寸310
7.6无筋扩展基础设计313
7.6.1无筋扩展基础适用范围313
7.6.2无筋扩展基础底面宽度314
7.7扩展基础设计315
7.7.1扩展基础适用范围315
7.7.2扩展基础构造要求316
7.7.3扩展基础计算317
7.8柱下条形基础设计323
7.8.1应用范围323
7.8.2截面类型324
7.8.3设计要点324
7.9十字交叉基础326
7.9.1应用范围326
7.9.2设计要点326
7.9.3三种节点荷载分配327
7.10筏形基础328
7.10.1应用范围328
7.10.2筏形基础内力的计算及配筋要求328
7.10.3筏形基础的承载力计算要点329
7.11箱形基础简介329
7.11.1概述329
7.11.2箱形基础的特点329
7.11.3箱形基础的适用范围330
7.12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概念330
7.12.1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330
7.12.2基础刚度的影响331
7.12.3地基软硬的影响332
7.12.4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334
7.13地基基础方案比较与改善的措施337
7.13.1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比较337
7.13.2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337
7.13.3补偿性基础设计340
复习思考题341
习题342
第8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344
8.1概述344
8.1.1桩基础与深基础适用范围344
8.1.2深基础的类型344
8.1.3深基础的特点345
8.2桩及桩基础的分类345
8.2.1按承载性状分类345
8.2.2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346
8.2.3按桩身材料分类347
8.2.4按桩的施工方法分类352
8.2.5按成桩方法分类361
8.2.6按桩径大小分类362
8.3桩的承载力362
8.3.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363
8.3.2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371
8.3.3单桩水平承载力371
8.3.4桩身材料验算371
8.3.5群桩竖向承载力372
8.3.6桩的负摩阻力373
8.4桩基础设计375
8.4.1选择桩的类型375
8.4.2确定桩的规格与单桩竖向承载力375
8.4.3计算桩的数量进行平面布置376
8.4.4桩基础验算377
8.4.5桩承台设计379
8.5深基础383
8.5.1沉井基础383
8.5.2地下连续墙393
8.5.3箱桩基础397
8.5.4大直径桩墩基础398
8.5.5深基槽护坡工程399
复习思考题402
习题403
第9章 软弱地基处理405
9.1概述405
9.1.1建筑物的地基处理目的与意义405
9.1.2地基处理的对象406
9.1.3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410
9.1.4地基处理施工注意事项410
9.2机械压实法411
9.2.1土的压实原理411
9.2.2分层碾压法412
9.2.3振动压实法412
9.3强夯法413
9.3.1概述413
9.3.2强夯法的设备与施工413
9.3.3强夯法设计415
9.3.4强夯法的适用范围417
9.3.5强夯加固地基的效果418
9.3.6对强夯法的评价419
9.4换填垫层法419
9.4.1概述419
9.4.2垫层的设计420
9.4.3垫层的施工421
9.4.4垫层的质量控制标准423
9.4.5换土垫层的承载力423
9.5预压固结法425
9.5.1预压法的原理与作用425
9.5.2堆载预压法427
9.5.3真空预压法428
9.5.4质量检验430
9.5.5预压的效果430
9.6挤密法431
9.6.1砂石桩法431
9.6.2土桩挤密法435
9.6.3灰土桩挤密法436
9.7振冲法437
9.7.1振动水冲法437
9.7.2干法振动砂石桩439
9.7.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440
9.8化学加固法443
9.8.1概述443
9.8.2灌浆法444
9.8.3高压喷射注浆法445
9.8.4深层搅拌法447
9.8.5电渗硅化法449
9.9托换技术449
9.9.1托换技术的原理449
9.9.2托换前的准备工作450
9.9.3基础加固托换450
9.9.4桩式托换451
9.10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453
9.10.1吹填土地基453
9.10.2杂填土地基453
9.10.3局部软土、暗沟处理454
9.10.4大面积地面堆载454
9.10.5局部旧结构物454
复习思考题454
习题455
第10章 特殊土地基457
10.1湿陷性黄土地基457
10.1.1湿陷性黄土概述457
10.1.2黄土湿陷性的测定方法459
10.1.3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463
10.1.4湿陷性黄土地基计算465
10.1.5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466
10.2膨胀土地基471
10.2.1膨胀土及对建筑物的危害471
10.2.2膨胀土的特征472
10.2.3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474
10.2.4膨胀土场地与地基评价475
10.2.5膨胀土地基计算476
10.2.6膨胀土地区建筑工程措施479
10.3红黏土地基480
10.3.1红黏土的形成条件480
10.3.2红黏土的特征481
10.3.3红黏土地基的评价481
10.4冻土地基482
10.4.1冻土地基的特点482
10.4.2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483
10.4.3建筑物(构筑物)冻害的防治措施486
复习思考题488
习题489
第11章 地震区的地基基础490
11.1地震概述490
11.1.1地震的成因类型491
11.1.2地震的分布491
11.1.3震源、震中与地震波492
11.1.4地震震级493
11.1.5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表493
11.1.6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烈度区划图497
1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和目标498
11.2.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498
11.2.2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目标499
11.3建筑场地类别与震害500
11.3.1建筑场地及其震害500
11.3.2地基液化失效504
11.3.3软土地基震沉505
11.3.4地震滑坡和地裂506
11.4土的动力特性507
11.4.1振动对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507
11.4.2饱和砂土与粉土的振动液化510
11.4.3黏性土的触变现象515
11.4.4砂土振动压密515
11.5地基基础抗震设计516
11.5.1抗震设计基本原则516
11.5.2天然地基抗震验算517
11.5.3软弱黏性土地基抗震设计519
11.5.4不均匀地基抗震设计524
11.5.5基础工程抗震设计525
复习思考题526
习题527
参考文献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