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风雅大太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风雅大太行](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013917.jpg)
- 王怀中,沈琨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54740521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184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太行山-文化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风雅大太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巍乎甚尊其名太行——走笔千里话太行1
巨龙形的主干山势2
追古述今说沿革5
中华民族的摇篮8
“太行为天下脊”9
古都“旋趾于其下”11
“得太行而得天下”12
“豸”字型的旁系支脉13
第二章山高源远水长流——太行“水经”新注15
清浊相揉为一河:漳河16
一路高唱雁塞歌:滹沱河20
一道清流入黄河:沁河23
河水洋洋古韵长:卫河27
北流活活过滏口:滏阳河31
一曲悲歌慷慨多:拒马河33
桃花夹岸清溪水:唐河38
山欲阻挡水要奔:大沙河40
第三章雄关险道接穹苍——太行“八陉”与古关寻踪43
古道车辚马箫箫——第一陉轵关陉45
羊肠险峻入高关——第二陉太行陉47
悬天曲径成遗迹——第三陉白陉50
峡谷幽长隐弓弦——第四陉滏口陉54
辙印深深隘重重——第五陉井陉57
古道奇峡战云飞——第六陉飞狐陉61
河山带砺上紫荆——第七陉蒲阴陉65
峰峦叠翠走居庸——第八陉军都陉68
第四章群山万壑赴京门——环绕太行的古都群落73
中原形胜 风水宝地74
旋趾太行 大都雄魂77
风雨沧桑 名都异彩87
寻寻觅觅 古都纷呈94
灿若群星 小国都邑98
帝王陵寝 墓草青青99
第五章金戈铁马刀枪鸣——太行古战争与古战场凭览111
炎黄文明的奠基战:涿鹿之战112
周克商之大决战:牧野之战114
变被动为主动的战例:阏与之战116
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平之战118
破釜沉舟败秦军:巨鹿之战123
背水阵大破陈余:井陉之战125
摧轮诘屈走羊肠:壶关之战127
奇袭的典型战例:潞州之战129
两军相争勇者胜:巴公原之战130
围城打援的战例:晋阳之战132
太行山北段抗辽英雄:杨家将134
太行山南段抗金英杰:“八字军”与“忠义社”136
声东击西的战例:夹击居庸关138
第六章寸土寸血铸丰碑——抗日在太行山上141
千仞壁立 血染关山——太行山抗日的重要战役142
将星陨落 千秋楷模——殉国太行的爱国抗日将领158
第七章猛士挥戈唱大风——八路军光辉业绩耀千秋177
千山万壑 铜壁铁墙——抗日烽火遍太行178
红色圣地 万古丰碑——太行山的革命纪念地188
第八章千年精华荟此间——太行山古建筑巡礼197
华夏古文明 历史赋遗珍——山西太行山古建筑198
壮美大中原 文物多瑰宝——河南太行山古建筑215
京畿拱卫地殿宇好巍峨——河北太行山古建筑226
京华遍胜迹 富丽又堂皇——北京太行山古建筑239
古长城 古城池 古村落 古民居250
第九章一望青山秀色迷——太行山自然风光掠影257
地貌奇观:大山运动兀起的雄峦秀峰259
深谷奇峡:鬼斧神工造就刚柔跌宕268
森林蓊郁:美丽外衣镶嵌绿色宝石276
青山岭外:阅不尽人文景观留胜迹284
山重水复:读不完河声瀑韵大文章290
第十章物华天宝地蕴丰——太行物产篇297
千里太行 煤铁之乡298
陶瓷世界 名窑异彩303
特色名产 争艳斗奇308
民间技艺 巧夺天工314
特色食品 趣味盎然323
第十一章乡情俗韵古风存——太行风情录327
盛大的民众狂欢328
醉人的民间戏曲335
喧阗的曲艺鼓乐342
古老的“武术之乡”347
十二章百代俊杰奋如云——太行人物谱351
帝王篇:九五之尊 独居无上之高端352
文臣武将篇:建功立业 位处庙堂之高层357
思想哲学家篇:天人之思 究宇宙之本真366
文学家篇:砚田笔耕 书写天下之万状370
艺术家篇:山水真韵 谱绘审美自由之精神378
科学家篇:境界超远 立蹈先进之峰巅387
释道篇:超凡脱俗 悟觉出尘之玄妙393
第十三章悲歌慷慨是精神——太行山文化散论401
中原文化的重要支柱403
燕赵文化的核心依凭406
京都文化的始发之地409
三晋文化的源头所在413
后记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