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有大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魏成龙,郑志,张洁梅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1799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企业管理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有大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选题意义和价值1
1.1.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1
1.1.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2
1.1.3 研究意义3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3
1.2.1 主要内容及结论3
1.2.2 基本思路和方法28
1.3 主要创新之处29
第2章 国有大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演进的脉络37
2.1 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探索37
2.1.1 放权让利论37
2.1.2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40
2.1.3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51
2.2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创新57
2.2.1 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阶段58
2.2.2 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阶段60
2.2.3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战略性改组为特征的改革阶段63
小结69
第3章 国有大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主要成效73
3.1 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绩效73
3.1.1 推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73
3.1.2 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运行77
3.1.3 有效增加了中国经济总体的国际竞争力86
3.2 国有企业改革的微观效果91
3.2.1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91
3.2.2 政府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的倾向性:“丑女先嫁”94
3.2.3 改制前后国有企业绩效的变化98
3.2.4 各类改制企业绩效变化的比较101
3.2.5 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的logit分析108
小结113
第4章 国有大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115
4.1 采取了“允许试错”的基本方法论115
4.1.1 在“试错”中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思路和措施116
4.1.2 将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18
4.1.3 有选择地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教训121
4.2 选择了“渐进式”的基本路径122
4.3 采用了“自适应”的基本机制128
小结134
第5章 国有大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35
5.1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35
5.1.1 相关配套改革的推进相对滞后135
5.1.2 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任务依然繁重141
5.1.3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149
5.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156
5.2.1 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156
5.2.2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建立与完善160
5.2.3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163
小结167
第6章 国有大型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171
6.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71
6.1.1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71
6.1.2 《公司法》的颁布173
6.1.3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74
6.2 国有企业的股票发行与交易176
6.2.1 股份制试点办法出台和股份制试点的推广176
6.2.2 股票发行与交易狂潮177
6.2.3 国有企业的分拆式上市178
6.2.4 国有企业的境外上市180
6.3 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181
6.3.1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过程中投资主体分布情况181
6.3.2 投资主体单一化、集中化和非人格化的弊端183
6.4 投资主体多元化进展缓慢的原因186
6.4.1 国有企业自身的原因186
6.4.2 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188
6.4.3 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190
6.4.4 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191
6.5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本途径194
6.5.1 实行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194
6.5.2 推进法人之间相互持股196
6.5.3 债权转股权196
6.5.4 促进国有产权流动197
6.5.5 实行职工持股计划198
6.6.6 实行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199
小结199
第7章 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制度201
7.1 现行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题202
7.1.1 现行的国有企业领导制度的基本类型及特征202
7.1.2 国有企业领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04
7.2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难点209
7.2.1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209
7.2.2 国有企业有效经理市场的建立213
7.3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217
7.3.1 建立行使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职责部门217
7.3.2 正确处理“新三会”、“旧三会”之间的关系217
7.3.3 要注意改善外部治理机制219
7.3.4 加快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进程220
小结221
第8章 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225
8.1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225
8.1.1 报酬机制226
8.1.2 公司治理结构和控制权机制227
8.1.3 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227
8.1.4 来自市场竞争的激励与约束机制228
8.2 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229
8.3 建立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思路234
8.4 改革和完善高层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措施237
8.4.1 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报酬激励约束机制237
8.4.2 激励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长期化行为238
8.4.3 分类制定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方案238
8.4.4 控制企业家过度“在职消费”之类的隐性收入239
8.4.5 从制度设计角度预防和控制“59岁现象”239
8.4.6 着重优化现阶段国有企业的领导关系结构,建立内部制衡机制240
8.4.7 设立中介组织资源库,依靠会计、审计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审核240
8.4.8 要重视发挥银行对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债务约束作用241
8.4.9 尝试建立国有企业企业家经营责任终身追偿制度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命国有企业经营者责任制度242
8.4.10 培育经理市场,规范经理市场的运行机制242
小结243
第9章 国有大型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以焦煤集团的薪酬激励为例249
9.1 焦煤集团“四制四M”薪酬制度产生的背景249
9.2 “四制”薪酬激励模式251
9.2.1 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实行“算发工资”制251
9.2.2 子分公司对员工实行岗效工资制253
9.2.3 对子分公司经营者实行年薪制257
9.2.4 对机关处室实行特殊贡献奖励制262
9.3 “四M”期权激励模式263
9.3.1 “四M”期权激励模式的概念263
9.3.2 “四M”期权激励方案的设置264
小结269
第10章 国有大型企业的整体上市273
10.1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绩效的因子分析274
10.1.1 研究述评274
10.1.2 数据的获取和指标的选择276
10.1.3 绩效的因子分析278
10.2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291
10.2.1 研究假设292
10.2.2 变量定义与测量294
10.2.3 数据的获取及描述性统计302
10.2.4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303
小结320
第11章 “国进民退”现象分析327
11.1 对“国进民退”现象的判断327
11.1.1 总体上不存在328
11.1.2 “国进民退”大潮流论330
11.2 出现“国进民退”的成因332
11.2.1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竞争力增强的结果332
11.2.2 宏观调控论333
11.2.3 金融安全论335
11.3 “国进民退”价值的判断336
11.3.1 否定“国进民退”的观点336
11.3.2 支持“国进民退”的观点338
11.3.3 审时度势的“国进民退论”340
11.4 竞争性行业的国企去留问题342
11.4.1 退出论343
11.4.2 不退论343
11.4.3 国企与民企的市场选择论344
11.5 影响“国进民退”现象的因素345
11.5.1 宏观制度环境因素345
11.5.2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347
11.5.3 国家的产业政策所致347
小结348
参考文献349
索引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