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发展及其地理背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发展及其地理背景
  • 胡兆量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2915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发展及其地理背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综述2

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2

(一)两个不同的估计2

(二)中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5

(三)漫长的赶超道路7

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9

(一)改革开放后的持续高速增长9

(二)追赶中的后发效应10

(三)大国的难处和优势12

(四)区位优势14

(五)文化优势15

三、地域经济结构变化17

(一)1952年~1978年地域经济结构变化17

(二)1978年~1996年地域经济结构变化21

(三)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26

(四)产业结构变化28

(五)国际贸易增长30

四、中美和中日的文化区域对比32

(一)文化区域对比的意义32

(二)中美文化对比32

(三)中日文化对比36

(四)文化势能消长与中国文化的积极面38

五、从十万吨到一亿吨——钢铁工业走过的道路40

(一)曲折的发展过程40

(二)技术和结构上的差距42

六、人口迁移规律与我国人口迁移44

(一)迁移机制律——改善生活是迁移的主要动力44

(二)城乡迁移律——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45

(三)人口结构律——性别上男多,年龄上青年多46

(四)距离律——迁移量与距离成反比46

(五)递补律——人口迁移圈层递补现象47

(六)双向律——正向迁移和反向迁移并存48

(七)集聚律——移民居住集聚性与文化差异成正比49

七、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影响50

(一)外资的规模与形成机制50

(二)外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1

(三)外资对经济布局的影响53

八、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55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55

(二)政治修明和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56

(三)振兴文化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57

(四)防灾消灾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59

(五)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60

中篇·差异64

一、社会文化的南北差异和南北凝聚64

(一)南北差异65

(二)南北凝聚70

二、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地域变迁73

(一)黄河流域的兴衰73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75

(三)珠江流域的开发76

(四)晋商和徽商的崛起76

三、“怪”与不怪——奇风异俗与环境78

(一)烟囱安在山墙边——气候是寒冷地区民俗的基础78

(二)火车没有汽车快——高原上地貌的影响加强79

(三)泡馍大碗卖——受环境间接影响的饮食风俗81

(四)唱戏大声吼起来——文艺中有环境的曲折反映82

四、政治中心为什么位于北方?——国都变迁的规律性85

(一)国都变迁的特点85

(二)一统的力量主要来自北方87

(三)建都规律性与明朝迁都88

(四)国都变迁的启示89

五、人才与区域持续发展91

(一)状元的分布及其背景91

(二)人才是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95

(三)人才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江浙最密96

(四)自然背景和历史渊源99

(五)人才迁移的社会意义102

六、东西的地理与社会差异105

(一)东西差异的地理与文化背景105

(二)山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08

(三)加速中西部的开发112

(四)三峡工程114

(五)东西协作,加快扶贫进度116

七、七个经济区域118

(一)七个经济区域的性质118

(二)七个经济区域的基础数据119

(三)七个经济区域的主要特征121

(四)七个经济区域的过渡性123

下篇·区域和城市126

一、城市化与城市建设126

(一)进入高速度城市化时期126

(二)城市建设新趋势128

(三)建设和谐的生态化城市130

(四)边境优势论与陆地边境口岸建设132

二、北京的城市性质与发展战略138

(一)地域范围与短缺的水资源138

(二)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与城市规模膨胀140

(三)文化与北京发展战略143

三、广东奇迹151

(一)外资流入与资金优化组合151

(二)劳动力大规模迁入152

(三)技术、设备和人才的转移153

(四)美好的前程154

(五)特区特在哪里?——对经济特区三次争论的质疑156

四、上海——长江流域的龙头160

(一)港口与经济160

(二)浦东新区161

(三)新的圈层格局163

(四)与香港的分工协作164

五、香港——国际经济中心的回顾与展望166

(一)国际金融、贸易、信息、旅游中心166

(二)支撑国际经济中心的主要条件167

(三)大陆改革开放的积极影响169

(四)回归后的展望170

六、澳门城市性质的演变173

(一)填海架桥,对环境的大规模改造173

(二)澳门葡萄牙人,宝贵的人文资源174

(三)鸦片战争前,中西方交流的桥梁176

(四)鸦片战争后,香港的“郊区”和休憩地178

(五)回归以后,祖国大陆通向世界的又一座门户179

七、台湾经济发展的启示181

(一)适时调整产业政策——拓展外向型经济181

(二)企业化和民营化——公营企业的归宿183

(三)重视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184

(四)建设小而精的加工出口区185

参考文献188

表1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占世界比重(1996年)3

表2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规模位次比较(1995年)5

表3中、印两国经济指标比较(1995年)6

表4中国、菲律宾、印尼和印度社会经济指标比较(1995年)6

表5中、美、英钢消费水平比较7

表6中、美、英电生产水平比较7

表7中国部分产品人均产量增长10

表8英国经济高速增长期情况11

表9美国经济高速增长期情况11

表10中国与印尼、菲律宾、泰国周劳工报酬比较(美元)14

表111952年~1978年省、市、自治区国民收入比重变化18

表121952年~1978年国民收入地域变化(%)19

表131952年~1978年人口与国民收入地理联系率变化20

表141978年~1996年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22

表151978年~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地域变化(%)23

表161978年~1996年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地理联系率变化24

表17广东、浙江、江苏和辽宁四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异27

表181996年分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27

表19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变化(%)29

表20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化(%)29

表21中国历年钢产量(万吨)43

表22黑龙江外省知识青年返迁率44

表23天津市外地籍贯居民的迁入地(%)47

表241996年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50

表251996年外资企业资金地域分布(%)54

表26我国南方和北方社会文化比较65

表27贵州人和黑龙江人身高比较(1980年,%)67

表28东北十大怪79

表29云南十八怪80

表30关中十大怪82

表31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建都86

表32公元907年~公元1911年建都87

表33历代状元籍贯地93

表34我国人才籍贯分布97

表35我国历史名人分期分布102

表36京、津、沪教授籍贯地构成(1987年)103

表37上海、湖北、贵州社会经济指标比较(1996年)105

表38我国东、中、西自然资源比较(%)112

表39七个经济区域基础数据121

表40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126

表41我国陆地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34

表42《世界竞争力报告》对香港的评估169

表43澳门陆地面积增长表(平方千米)173

图11978年~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图21

图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布图(1996年)25

图3南北分界图64

图4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56项重点工业项目分布图66

图5主要城市人均啤酒消费量(1996年)67

图6中国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图69

图7北煤南运示意图70

图8长城和运河图72

图9三河与《禹贡》九州图73

图10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国都分布图86

图11状元籍贯分布图92

图12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籍贯分布图(1987年)98

图13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分布图(1957年)99

图14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籍贯分布图(1989年)100

图15中国东部、中部、西部范围图106

图161978年后开放形势图108

图17主要贫困县分布图109

图18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116

图19七个经济区域示意图120

图20深圳华侨城总体规划示意图131

图21北京市1949年~2000年建成区扩展图139

图22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162

图23澳门略图175

图24台湾经济发展战略图示1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