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鹤庆湖泊深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沈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4816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湖泊-岩芯-钻探-研究-鹤庆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云南鹤庆湖泊深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鹤庆盆地地质概况、自然地理环境及深钻岩心特征1
1.1 研究区地质地貌概况1
1.2 自然地理概况4
1.2.1 现代气候特征4
1.2.2 土壤4
1.2.3 现代植被5
1.3 鹤庆古湖泊深钻实施和岩心特征简述8
1.3.1 古湖泊深钻实施8
1.3.2 岩心特征简述8
参考文献13
第2章 深钻岩心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学研究14
2.1 磁性地层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14
2.1.1 古地磁学和磁性地层学14
2.1.2 磁性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15
2.2 鹤庆钻孔湖相岩心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18
2.3 岩石磁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21
2.3.1 岩石磁学的概念21
2.3.2 岩石磁学研究、应用的主要方法24
2.3.3 岩石磁学在湖泊中的应用29
2.4 鹤庆钻孔湖相岩心的岩石磁学特征31
2.4.1 χ-T曲线33
2.4.2 J-T曲线38
2.4.3 等温剩磁热退磁40
2.4.4 低温磁化率43
2.4.5 等温剩磁(IRM)获得曲线44
2.4.6 磁滞特征47
2.4.7 一阶反转曲线(FORC)图解50
2.4.8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53
2.4.9 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56
2.4.10 其他磁学参数及其比值58
2.4.11 岩石磁学特征58
2.5 岩石磁学、环境磁学揭示的鹤庆盆地古环境演化特征及其与印度季风的联系61
2.5.1 还原成岩过程对磁学性质的影响61
2.5.2 岩石磁学性质的变化机制64
2.5.3 磁化率的古环境指示意义65
2.5.4 频率磁化率与湖泊沉积环境变化的关系69
2.5.5 磁化率记录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71
2.5.6 更新世以来鹤庆古湖的发展演化特征72
参考文献73
第3章 鹤庆深钻岩心孢粉研究与古气候演化81
3.1 孢粉概述81
3.2 孢粉研究方法81
3.2.1 孢粉样品采集82
3.2.2 孢粉分析的实验方法82
3.2.3 孢粉鉴定与数据处理83
3.2.4 降维对应分析(DCA分析)86
3.2.5 定量重建方法86
3.3 云南省第四纪植被与气候研究现状88
3.4 云南表土孢粉与主要植物生态特征89
3.4.1 云南表土孢粉及其环境意义90
3.4.2 云南主要植物的生态特征92
3.5 鹤庆湖泊深钻孢粉记录与环境变迁100
3.5.1 鹤庆湖泊深钻的孢粉分析结果100
3.5.2 云南鹤庆地区2.78 Ma以来的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112
3.5.3 云南鹤庆地区2.78 Ma以来的植物多样性演化及其与古环境关系119
3.6 约87万年以来高分辨率鹤庆古湖泊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定量重建126
3.6.1 约87万年以来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126
3.6.2 约87万年以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136
3.6.3 鹤庆深钻上部约174 m岩心中孢粉记录的降维对应分析(DCA分析)141
3.6.4 生物群区化定量重建云南鹤庆地区约87万年以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144
3.7 基于孢粉指标的西南季风演化机制探讨151
图版说明154
参考文献162
第4章 硅藻研究及其古湖泊水环境演化169
4.1 硅藻研究概述169
4.2 材料与方法175
4.2.1 样品采集与分割175
4.2.2 样品处理175
4.2.3 样品测年176
4.3 深钻岩心周边地区的现代湖泊沉积硅藻研究177
4.3.1 样品采集、分割与处理177
4.3.2 样品测年177
4.3.3 底质分析177
4.3.4 被研究湖泊环境的主要特征178
4.3.5 研究结果179
4.3.6 被研究湖泊沉积硅藻种群组合的变化183
4.3.7 讨论188
4.4 鹤庆硅藻优势种和敏感种类的生态指示意义190
4.4.1 菱形椭圆小环藻Cyclotella rhomboideo-elliptica的生态特征190
4.4.2 眼斑小环藻Cyclotella ocellata的生态特征191
4.4.3 不定环冠藻Cycloste phanos dubius的生态特征192
4.4.4 Asterionella formosa的生态特征192
4.4.5 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的生态特征192
4.4.6 小型Fragilaria的生态特征193
4.4.7 Aulacoseira granulata的生态特征193
4.4.8 附生种类Achnanthes minutissima的生态特征193
4.5 130ka以来鹤庆钻孔沉积硅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水环境193
4.5.1 年代序列的建立194
4.5.2 硅藻群落结构194
4.5.3 讨论197
4.6 鹤庆钻孔11.3~617.47 m的硅藻群落及其环境变化198
4.6.1 硅藻组合带Ⅰ,钻孔深617.47~442.3 6 m,年代2.608~1.975 Ma(以下同)199
4.6.2 硅藻组合带Ⅱ,442.36~283.09 m,年代1.975~1.311 Ma199
4.6.3 硅藻组合带Ⅲ,283.09~184.43 m,年代1.311~0.899 Ma199
4.6.4 硅藻组合带Ⅳ,184.43~11.3m,年代0.899~0.130 Ma201
4.6.5 鹤庆钻孔11.3~617.47 m的沉积硅藻记录与古湖泊环境关系201
参考文献205
第5章 深钻岩心环境指标分析及其演化阶段214
5.1 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方法214
5.1.1 粒度指标的分析方法215
5.1.2 烧失量指标的测试方法215
5.1.3 碳酸盐含量分析方法215
5.1.4 有机碳同位素的测试方法215
5.2 粒度垂向分布和环境分析216
5.2.1 鹤庆钻孔粒度指标的变化特征217
5.2.2 粒度的分维特征及其意义分析219
5.3 烧失量226
5.4 碳酸盐229
5.5 有机质碳同位素230
5.6 鹤庆深钻揭示的2.78 Ma以来气候、环境演化过程232
参考文献237
第6章 深钻岩心环境指标揭示的区域气候轨道尺度演化241
6.1 米兰科维奇理论241
6.1.1 黄赤交角(ε)241
6.1.2 岁差(p)242
6.1.3 偏心率(e)242
6.2 气候轨道尺度演化的研究状况243
6.2.1 关于中更新世转型243
6.2.2 米兰科维奇理论面临的问题248
6.2.3 轨道周期与地质计时249
6.2.4 轨道周期的地理差异251
6.2.5 高、低纬度在轨道周期中的作用252
6.3 气候轨道周期的研究方法252
6.4 鹤庆钻孔天文时间标尺的确定253
6.5 鹤庆深钻揭示的区域气候轨道尺度演化254
6.5.1 斜率和岁差是驱动区域气候演化的重要动力,斜率周期的强度高于岁差周期257
6.5.2 区域气候轨道尺度演化中的两次转型257
6.6 鹤庆钻孔有机质δ13C指标演化的周期性分析259
6.7 鹤庆钻孔碳酸盐沉积纪录与深海δ18O记录、黄土粒度纪录的对比分析260
6.7.1 11.8 ~990 ka阶段的对比260
6.7.2 990~1552 ka阶段的对比262
6.7.3 1552~2581 ka阶段的对比263
6.7.4 结论263
参考文献264
附录 鹤庆钻孔(HQ)原始进尺深度与校正深度对照说明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