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良渚文化简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良渚文化简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104456.jpg)
- 杨法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8023825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20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742页
- 主题词:良渚文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良渚文化简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1936~2006年)9
特辑(2007良渚遗址发现5000年古城)57
第一章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与考古发掘76
第一节 良渚遗址的发现与良诸文化的命名76
第二节 良渚文化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83
第三节 良渚文化大遗址的分布108
一、太湖以东遗址区108
二、太湖以北遗址区109
三、杭嘉湖遗址区110
四、江淮遗址区110
五、宁镇遗址区110
六、宁绍遗址区111
附:前良渚文化遗址的分布112
一、吴家埠遗址112
二、南湖遗址112
三、小古城遗址114
四、荀山遗址114
五、张堰遗址114
六、陶春桥遗址115
七、老和山遗址115
八、水田畈遗址115
第二章 良渚文化中心遗址—良渚遗址群124
第一节 良渚遗址群的分布124
一、莫角山遗址片区126
二、荀山遗址片区151
三、瑶山遗址乾区160
四、姚家墩遗址片区165
五、塘山遗址片区169
六、汇观山遗址片区173
七、其他遗址点174
第二节 良渚遗址群的类型190
一、礼制性工程190
二、祭坛190
三、墓地191
四、居址192
五、作坊193
六、土垣194
第三节 良渚遗址群的等级194
一、一级中心遗址195
二、二级中心遗址196
三、三级中心遗址196
第四节 良渚遗址的聚落演变197
一、早期聚落197
二、中期聚落198
三、晚期聚落198
第三章 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205
第一节 良渚文化广泛的自然基础205
第二节 古气候对良渚文化发展的影响210
第三节 良渚遗址群的地貌类型与余杭地质的发育过程216
附:古东苕溪的变迁220
第四章 良渚文化时期的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和原始商业227
第一节 良渚文化时期的原始农业227
一、犁耕的诞生、发展及影响228
二、水利建设与抗洪治水232
三、水运业与渔业238
第二节 良渚文化时期的原始手工业241
一、石器241
二、木器245
三、竹器248
四、陶器249
五、玉器258
六、纺织265
七、漆器270
八、骨器与象牙制品271
九、酿酒与酒器271
第三节 良渚文化时期的原始商业273
一、良渚文化时期原始商业出现的考古学依据274
二、良渚文化时期原始商业兴起的社会基础275
三、良渚文化时期原始商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76
第五章 良渚玉器284
第一节 良渚玉器的种类284
一、玉琮285
二、玉璧288
三、玉钺290
四、玉冠状器291
五、玉三叉形器293
六、玉玦294
七、玉牌器294
八、玉璜295
九、锥形玉器295
十、串饰296
十一、玉镯296
十二、动物形玉雕饰品296
十三、贬针297
十四、玉带钩298
十五、其他玉器299
附:神徽简介300
图腾简介300
复合件玉器简介302
玉器用途简介303
第二节 良渚玉文化—彩石器304
第三节 良渚玉器的早期记载、盗挖与海外收藏306
附:中国玉器在世界玉器中的地位311
第六章 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形态318
第一节 良渚文化社会的基本形态318
一、军事民主制与家长奴隶制318
二、父系社会319
三、方国320
四、邦国322
第二节 良渚文化时期的政治特征323
一、世袭323
二、强权324
三、尚武325
四、尊老328
第三节 良渚先民的饮食与服饰331
一、饮食331
二、服饰335
第四节 良渚先民的体质、寿命与男女分工338
一、良渚先民的体质与寿命338
二、良渚先民的男女分工339
第五节 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阶层340
一、贵族340
二、巫师340
三、农民341
四、工匠342
五、奴隶342
第六节 良渚先民住居的基本结构形态343
一、竖穴类住居343
二、地面类住居344
三、高床类住居346
四、台基类住居346
第七节 良渚文化时期的礼制与原始宗教347
第八节 良渚陶符与中国最早文字产生研究353
第九节 良渚文化社会分期研究成果360
第十节 关于“玉器时代”的讨论365
一、玉器时代论365
二、玉器时代否定论367
第七章 良渚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化的关系373
第一节 良渚文化与大汉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关系373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与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的关系375
第三节 良渚文化与吴文化、越文化的关系381
第四节 良渚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385
第八章 良渚文化衰亡的原因与去向394
第一节 良渚文化走向衰亡的外因394
第二节 良渚文化走向衰亡的内因398
第三节 良渚文化的最后去向399
第九章 良渚文化的研究、保护、宣传与良渚文化资源的利用406
第一节 良渚文化的研究406
一、良渚文化研究的最初认识阶段406
二、良渚文化研究的确立阶段409
三、良渚文化研究的兴旺阶段411
四、良渚文化研究的深人发展阶段415
五、其他420
第二节 良渚文化的保护424
一、良渚文化保护的现状424
二、良渚文化中心遗址的环境整治428
三、良渚文化中心遗址的依法管理433
四、良渚遗址保护领导小组与咨询机构438
五、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及负责人446
六、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规划449
七、《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的制订背景与出台经过460
第三节 良渚文化的宣传461
一、新闻媒体、文艺团体、学校宣传良渚文化463
二、博物馆、学术会议、大型庆典活动宣传良渚文化466
三、标志性建筑等宣传良渚文化469
附:良渚文化博物馆470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477
第四节 良渚文化资源的利用480
一、良渚文化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480
二、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与瓶窑镇概述484
第十章 良渚文化馆藏文物精品492
第一节 馆藏石器精品492
第二节 馆藏陶器精品497
第三节 馆藏玉器精品503
人物539
良渚文化的最早发现人—施昕更539
良渚文化研究的先驱—何天行545
·人物传略·552
梁思永552
夏鼐553
苏秉琦554
张光直556
俞伟超557
·人物简介·558
黄景略558
张忠培558
严文明560
李伯谦561
李学勤561
徐苹芳562
傅熹年563
王景慧564
王瑞珠564
毛昭晰565
牟永抗567
丛录573
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573
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660
良渚文化论著目录667
后记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