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检测技术
  • 施文康,余晓芬主编;孙长库,许陇云,吉小军参编;靳世久,安志勇,梅杓春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0063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传感器-检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检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检测的基本概念1

一、检测的地位与作用1

二、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1

三、单位制2

四、量值的传递与溯源4

第二节 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4

第三节 本课程的任务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联5

第四节 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6

思考题9

第二章 测试系统10

第一节 测试系统的组成10

第二节 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及频率特性11

一、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11

二、线性系统的性质13

三、传递函数14

四、环节的串联和并联14

五、频率响应函数15

六、频率特性及其图像16

七、一阶、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17

八、理想频率响应函数21

第三节 测试系统对瞬态激励的响应22

一、单位脉冲输入和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22

二、单位阶跃输入和系统的阶跃响应22

三、测试系统对任意输入的响应23

第四节 测试系统频率特性的测定25

一、正弦信号激励25

二、阶跃信号激励25

第五节 测量仪器的特性27

一、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及其定量指标27

二、重复性29

三、灵敏度、分辨力、鉴别力阈和信噪比29

四、标称范围、量程、测量范围和动态范围30

五、漂移、回程误差、死区和线性度30

六、工作频率范围、响应特性和响应时间32

第六节 测量不确定度33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含义33

二、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33

三、自由度及其确定34

四、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34

五、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电压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35

思考题36

习题36

第三章 信号描述及分析38

第一节 概述38

一、确定性信号38

二、随机信号39

三、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39

四、信号的描述和评价40

第二节 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分析42

一、傅里叶变换的原理42

二、傅里叶变换的基本形式43

三、频谱分析的应用实例46

第三节 信号滤波47

一、经典滤波器的工作原理47

二、经典滤波器的分类和主要参数48

第四节 相关分析及其应用50

一、相关函数的定义50

二、相关函数的应用50

第五节 随机信号描述与分析52

一、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52

二、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53

第六节 短时傅里叶变换56

第七节 小波变换58

第八节 Hilbert-Huang变换与经验模态分解60

一、算法简介60

二、EMD方法对实际漏磁信号的处理实例61

思考题64

习题64

第四章 电学与磁学量的测量66

第一节 概述66

第二节 电学量测量67

一、电学量测量简介67

二、电压、电流的测量69

三、电阻、电容、电感的测量70

四、电功率的测量72

第三节 频率的测量72

一、直接测频法72

二、测周法73

三、多周期同步测频法74

四、频率测量专用芯片75

五、微波频率的测量75

第四节 相位差的测量76

一、脉冲计数法测相位76

二、基于FFT的相位测量77

三、相关法测相位78

四、基于集成芯片的相位测量79

第五节 磁场测量技术及仪器80

一、磁测量技术简介80

二、磁感应法测磁82

三、霍尔效应法83

四、磁阻效应法87

五、磁通门法88

六、其他磁测量技术简介92

第六节 材料磁特性测量技术93

思考题97

习题97

第五章 长度及线位移的测量98

第一节 概述98

一、长度单位和定义98

二、长度量值传递系统98

三、长度测量的标准量98

四、阿贝原则99

五、长度测量的环境标准要求99

第二节 长度尺寸的测量99

一、常见尺寸的测量100

二、大尺寸的测量107

三、微小尺寸的测量111

四、测量误差分析113

第三节 形位误差和异形曲面的测量116

一、形位误差的测量116

二、异形曲面的测量120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24

一、测量仪器125

二、评定参数128

第五节 线位移量的测量130

一、大位移量的测量130

二、物位的测量132

第六节 纳米测量技术135

一、扫描隧道显微镜135

二、原子力显微镜136

三、大量程的纳米测量技术137

思考题138

习题138

第六章 角度及角位移的测量141

第一节 概述141

一、角度单位及量值传递141

二、角度的自然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141

三、实物基准与分度误差的特性141

第二节 单一角度尺寸的测量144

一、直接测量144

二、间接测量148

第三节 圆分度误差的测量154

一、圆分度误差评定指标154

二、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155

三、圆分度误差的相对测量158

四、圆分度误差的组合测量159

第四节 角位移量的测量161

一、单自由度角位移的测量161

二、多自由度角位移的测量166

思考题168

习题168

第七章 速度、加速度和振动的测量170

第一节 概述170

第二节 速度的测量171

一、线速度的测量171

二、角速度的测量179

三、转速测量183

第三节 加速度的测量187

一、加速度测量的基本原理187

二、基于位移的加速度测量187

三、基于惯性力的加速度测量189

第四节 振动测试193

一、振动的基本类型193

二、振动测试系统196

三、振动激励装置196

四、振动系统参量的测量200

思考题204

习题204

第八章 力、力矩和压力的测量205

第一节 概述205

第二节 力的测量206

一、力的测量方法206

二、测力仪206

三、称重210

第三节 力矩的测量215

一、力矩传递法215

二、力平衡法218

三、能量转换法219

第四节 压力的测量219

一、压力量值的溯源和传递220

二、压力测量仪220

三、真空测量226

四、超高压测量230

思考题230

习题231

第九章 温度的测量232

第一节 概述232

一、温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32

二、温标233

第二节 膨胀式温度计和压力式温度计233

一、膨胀式温度计234

二、压力式温度计235

第三节 热电偶温度计236

一、热电效应和热电偶236

二、热电偶基本定律237

三、标准化热电偶238

四、热电偶的参比端处理239

五、测温电缆241

六、薄膜热电偶242

第四节 电阻温度计242

一、铂电阻温度计243

二、铜电阻温度计243

三、半导体热敏电阻244

四、热电阻温度计的测量误差245

五、P-N结与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246

第五节 光辐射测温方法及仪表247

一、热辐射基本定律247

二、辐射温度计249

三、亮度温度计250

四、颜色温度计252

五、光导纤维测温技术253

思考题257

习题257

第十章 流量的测量259

第一节 概述259

一、流量的概念259

二、流量计的分类259

第二节 总量测量仪表261

一、椭圆齿轮流量计261

二、腰轮流量计(罗茨流量计)262

三、容积式流量计的误差262

第三节 差压式流量计262

一、差压式管道用流量计262

二、差压式明渠流量计265

第四节 流体阻力式流量计266

一、转子流量计266

二、靶式流量计268

第五节 测速式流量计269

一、电磁流量计269

二、涡轮流量计271

三、超声波流量计272

第六节 振动式流量计274

第七节 质量流量计276

一、直接式质量流量计277

二、推导式质量流量计278

思考题280

习题280

第十一章 环境量的测量281

第一节 概述281

一、环境量和环境检测281

二、环境检测的特点281

三、环境检测的方法282

第二节 噪声的测量283

一、测量项目和评价参数284

二、测量仪器288

三、噪声的测量方法291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监测292

一、大气污染形式和监测项目293

二、大气监测原理和方法294

三、光谱测试技术及仪器296

四、电化学测试技术301

五、室内空气的监测302

六、PM2.5检测介绍305

第四节 水污染的监测306

一、概述306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309

三、色谱法原理及其应用310

四、质谱法原理及其应用315

五、联用技术317

思考题321

习题322

第十二章 现代测试系统323

第一节 概述323

第二节 智能仪器323

第三节 虚拟仪器324

一、基本概念324

二、虚拟仪器的组成325

三、虚拟仪器应用举例327

第四节 网络化仪器和网络化传感器328

一、网络化测试技术328

二、网络化测试系统的组成328

第五节 微型仪器330

第六节 综合测控系统330

第七节 工程应用实例332

一、电梯导轨多参数测量系统333

二、海底敷缆测量系统334

三、管道缺陷的漏磁检测系统336

四、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337

五、计算机辅助水泵试验测试系统338

六、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深孔表面质量检测系统339

七、大型电力变压器综合在线监测系统340

八、海洋浮标340

思考题341

习题341

参考文献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