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咸水滴灌荒漠植物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咸水滴灌荒漠植物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987613.jpg)
- 何新林,王振华,杨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1578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荒漠-植物-滴灌-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咸水滴灌荒漠植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微咸水滴灌技术与典型荒漠植物耗水规律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3
第二节 微咸水灌溉基础理论5
第三节 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4
第四节 本篇主要研究内容24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6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26
第二节 供试植被26
第三节 试验方法27
第三章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梭梭植物耗水规律与生长过程33
第一节 植被耗水规律33
第二节 不同矿化度灌溉水条件下梭梭植物耗水规律35
第三节 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微咸水灌溉梭梭耗水规律38
第四节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对梭梭生理指标的影响39
第五节 不同灌溉水矿化度对梭梭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43
第六节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梭梭水分生长函数47
第七节 梭梭植物测坑滴灌条件下土壤剖面水盐分布特征50
第四章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柽柳的耗水与生长过程54
第一节 不同灌溉水矿化度下的柽柳耗水规律54
第二节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对柽柳生理指标的影响55
第三节 不同灌溉水矿化度下对柽柳生长指标的影响57
第四节 不同灌溉水矿化度下对柽柳冠幅的影响61
第五节 盐分胁迫对柽柳生长过程的影响61
第六节 柽柳耗水生长规律62
第七节 柽柳土壤水分和盐分分布特征63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66
第一节 小结66
第二节 展望68
主要参考文献70
第二篇 微咸水滴灌技术与典型荒漠植物土壤水盐运移规律83
第一章 绪论83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8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8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98
第四节 本篇研究内容98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100
第一节 试验区概况100
第二节 供试植物100
第三节 试验设计101
第四节 试验内容与仪器102
第三章 咸水滴灌对胡杨生理、生长耗水和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107
第一节 咸水滴灌胡杨的耗水与生长分析107
第二节 胡杨生育期内土壤水盐动态变化111
第三节 咸水灌溉胡杨生育期内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117
第四节 咸水灌溉对胡杨生理生长的影响129
第五节 本章小结135
第四章 咸水滴灌对梭梭植物耗水、土壤盐分和生理生长的影响137
第一节 不同盐分处理梭梭田间耗水分析137
第二节 咸水灌溉梭梭生育期内土壤盐分累积规律139
第三节 咸水灌溉对梭梭生理生长的影响141
第四节 本章小结151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153
第一节 结语153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155
主要参考文献157
第三篇 微咸水滴灌技术与典型荒漠植物生理生态响应特征169
第一章 绪论17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7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73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179
第一节 试验概况179
第二节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181
第三节 试验处理182
第三章 水、盐胁迫下胡杨、梭梭植物各生长指标变化规律研究186
第一节 胡杨、梭梭茎粗在水、盐胁迫下的生长规律186
第二节 胡杨、梭梭株高在水、盐胁迫下的生长变化规律192
第三节 胡杨、梭梭冠幅生长在水、盐胁迫的变化规律197
第四节 胡杨、梭梭新枝在水、盐胁迫下的生长变化规律201
第五节 本章小结206
第四章 水、盐胁迫下胡杨、梭梭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研究208
第一节 胡杨、梭梭叶绿素含量在水盐胁迫下的变化规律208
第二节 胡杨、梭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水、盐胁迫下的变化规律214
第三节 胡杨、梭梭丙二醛含量在水、盐胁迫下的变化规律219
第四节 胡杨、梭梭膜透性在水、盐胁迫下的变化规律224
第五节 本章小结227
第五章 咸水灌溉水、盐阈值预测及初步安全评价体系构建229
第一节 模型建立229
第二节 水、盐阈值预测231
第三节 评价体系239
第四节 本章小结242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243
第一节 结语243
第二节 展望244
主要参考文献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