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音科学技术思想文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音科学技术思想文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978176.jpg)
- 吴鸿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978710403508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南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音科学技术思想文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南音科学技术思想命题的提出2
二、南音科学技术思想研究的意义和价值8
三、南音科学技术思想史料来源的有关版本15
第一章 南音乐律及其科学技术思想25
第一节 南音乐律的主要源流26
一、《管子·地员》的律学思想26
二、《国语·周语下》的律学思想27
三、《史记·律书》的律学思想28
四、《淮南子·天文训》的律学思想31
第二节 南音乐律的特征及其规律35
一、南音的管门特征35
二、五空管为正管的缘由37
第二章 南音工乂谱及其科学技术思想42
第一节 南音工乂谱的谱式43
一、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43
二、南音工乂谱的符号表征45
第二节 南音工乂谱的功能50
一、南音工乂谱是信息的载体50
二、南音工乂谱负载信息的三个层次51
三、南音工乂谱作为信息媒介的形式表现56
第三节 南音工乂谱的特性57
一、南音工乂谱的精确与模糊57
二、南音工乂谱的简单与复杂60
第四节 南音工乂谱的价值64
一、古音阶乐学规律的历史遗存64
二、荀勖笛上三调乐学规律的历史遗存67
三、清商乐乐学规律的历史遗存68
四、隋代八音之乐乐学规律的历史遗存70
五、盛唐音乐信息的历史遗存71
六、早期佛教音乐的历史遗存73
七、曲子词的历史遗存73
第五节 南音工乂谱的诠释75
一、南音工乂谱诠释之规范75
二、南音工乂谱与其他谱式78
三、南音工乂谱的现代探索81
第三章 南音润腔及其科学技术思想85
第一节 南音润腔的主要源流86
一、汉相和歌之源86
二、传统唱论之源87
第二节 南音润腔的相反相成律91
一、“声中无字”和“字中有声”的辩证统一91
二、“引”、“塞”、“贯”、“折”的有机结合94
三、润腔“停声待拍”和“连接”之互为97
四、润腔“宫唱而商和”的发展变化98
第三节 南音润腔的价值99
一、赋予有限音符以无限意义99
二、赋予古老乐种以生命意义100
第四章 南音拍板及其科学技术思想103
第一节 南音拍板的主要源流104
一、柷敔、舂牍和拍板的共性104
二、拍板的来源、形制与功用106
三、南音拍板的由来115
第二节 南音拍板的物质构成116
一、南音拍板的形式结构116
二、南音拍板的生态材料117
第三节 南音拍板的制作和修复119
一、南音拍板的制作方法119
二、南音珍稀拍板的抢救和修复123
第四节 南音拍板的声学原理及其演奏技法124
一、南音拍板的耦合振动系统124
二、南音拍板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125
第五节 南音拍板的思想意味126
一、“拍”之同一性问题及其理解126
二、南音拍板的“中庸”之道及其启示129
三、南音拍板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意义130
第五章 南音尺八及其科学技术思想133
第一节 南音尺八的源流134
一、先秦及汉代笛的基本特征135
二、唐代尺八的基本特征136
三、宋代尺八的基本特征138
四、元代和明代洞箫的基本特征140
五、南音尺八的由来142
第二节 南音尺八的物质构成144
一、南音尺八的形式结构144
二、南音尺八的生态材料145
第三节 南音尺八的制作方法及其思想观念147
一、南音尺八的制作方法147
二、制作南音尺八的工具使用150
三、南音尺八制作的现代探索151
四、南音尺八制作的思想观念153
第四节 南音尺八的声学原理155
一、南音尺八的耦合振动系统155
二、南音尺八声波的表达式157
第五节 南音尺八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与功能159
一、南音尺八的演奏技法159
二、南音尺八演奏技法的规律163
三、南音尺八演奏技法的功能167
第六章 南音琵琶及其科学技术思想169
第一节 南音琵琶的源流170
一、从统称到专名170
二、相品的无有之变177
三、拨奏的媒介之变181
四、持琴之变186
第二节 南音琵琶的物质构成190
一、南音琵琶的基本形式190
二、南音琵琶的具体结构190
三、南音琵琶的生态材料196
第三节 南音琵琶的制作及其思想观念200
一、南音琵琶的制作方法200
二、制作南音琵琶的工具使用209
三、南音琵琶制作的现代探索211
四、南音琵琶制作的思想观念216
第四节 南音琵琶的声学原理219
一、南音琵琶的耦合振动系统219
二、南音琵琶声波的表达式220
第五节 南音琵琶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与功能226
一、南音琵琶的演奏技法226
二、南音琵琶演奏技法的规律228
三、南音琵琶演奏技法的功能229
第七章 南音二弦及其科学技术思想232
第一节 南音二弦的源流233
一、奚与奚琴233
二、奚琴、竹擦法和弓擦法235
三、奚琴和南音二弦236
第二节 南音二弦的物质构成238
一、南音二弦的形式结构238
二、南音二弦的生态材料241
第三节 南音二弦的制作方法及其思想观念245
一、南音二弦的制作方法245
二、南音二弦制作的思想观念251
第四节 南音二弦的声学原理252
一、南音二弦的耦合振动系统252
二、南音二弦声波的表达式254
第五节 南音二弦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与功能256
一、南音二弦的演奏技法256
二、南音二弦演奏技法的规律259
三、南音二弦演奏技法的功能260
第八章 南音三弦及其科学技术思想264
第一节 南音三弦的源流265
一、弦鼗、秦汉子以及外来文明的互动265
二、弦索、三弦、小三弦和大三弦的变化270
第二节 南音三弦的物质构成273
一、南音三弦的形式结构273
二、南音三弦的生态材料275
第三节 南音三弦的制作方法及其思想观念276
一、南音三弦的制作方法276
二、南音三弦制作的现代探索279
三、南音三弦制作的思想观念280
第四节 南音三弦的声学原理282
一、南音三弦的耦合振动系统282
二、南音三弦声波的表达式283
三、南音三弦与南音琵琶的谐波283
第五节 南音三弦的演奏技法及其规律与功能284
一、南音三弦的演奏技法284
二、南音三弦演奏技法的规律285
三、南音三弦演奏技法的功能286
第九章 南音传播及其科学技术思想288
第一节 传播与南音传播289
一、传播的语义289
二、南音传播的指归292
第二节 南音传播的历史回顾293
一、南音传播之源293
二、南音传播的实物见证296
三、南音传播的繁衍区域300
第三节 南音传播的动力系统310
一、南音传播与科技进步310
二、南音传播与科学精神313
三、南音传播与政权扶持315
四、南音传播与南音馆阁322
五、南音传播与海外资助324
第四节 南音传播的规律特征325
一、南音传播的家族相似性325
二、南音传播的主体间性326
三、南音传播的基本范式328
第五节 南音传播的功能作用331
一、南音音乐功能全面实现的基本条件331
二、保存南音音乐风格的重要技术手段332
三、改善两岸关系和多方民族关系的法宝334
四、我国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可靠证明337
第十章 生生不息的南音模式338
第一节 模式和南音模式339
一、模式及其意指339
二、南音模式及其意指340
第二节 南音模式的形成和特点341
一、南音模式的形成341
二、南音模式的特点344
第三节 南音模式的活力与局限351
一、南音模式的活力351
二、南音模式的局限356
第四节 南音模式的突破和创新358
一、南音模式的突破358
二、南音模式的创新360
第五节 南音模式的演变可能368
一、得乎自然与回归自然368
二、得乎和谐与回归和谐373
附录一 图例索引381
附录二 表格索引384
附录三 谱例索引386
附录四 有关陕北民间曲项琵琶的调查报告387
附录五 明刊谱式与当代谱式比对图388
附录六 参考文献390
跋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