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栖霞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栖霞区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102584.jpg)
- 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628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90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13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栖霞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3
第一编 建置 地理第一章 建置 区划50
第一节 建置50
附:侨置郡县57
第二节 区划59
第二章 自然环境62
第一节 地质 地貌62
第二节 气候 物候67
第三节 长江栖霞段71
第四节 通江河流75
第五节 土壤 植被76
第六节 自然资源79
第七节 自然灾害81
第二编 人口88
第一章 人口规模88
第一节 总量与分布88
第二节 人口变动91
第二章 人口构成95
第一节 自然构成95
第二节 社会构成101
第三章 人口普查102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103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103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104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105
附:第五次人口普查109
第四章 人口控制1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110
第二节 宣传教育111
第三节 晚婚节育 优生优育112
第四节 管理服务114
第三编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第一章 栖霞山风景名胜区119
第一节 栖霞山119
第二节 栖霞寺121
第三节 舍利塔125
第四节 石雕 碑刻125
第五节 景点胜迹128
第六节 园林风光136
第二章 幕府山—燕子矶风景名胜区137
第一节 幕府山138
第二节 燕子矶138
第三节 景点胜迹139
第四节 园林风光141
附:《金陵四十八景》栖霞七景图144
第三章 墓葬 石刻 墓志147
第一节 墓葬148
第二节 南朝陵墓石刻152
第三节 六朝墓志156
第四章 文物古迹 纪念性建筑与雕塑159
第一节 文物159
第二节 遗迹 遗址161
第三节 古城镇165
第四节 古桥 古井 古树168
第五节 古寺庵宫观173
第六节 纪念性建筑与雕塑176
第五章 文物管理1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8
第二节 普查与保护178
第四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城乡规划与建设1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184
第二节 城乡规划185
第三节 村镇建设187
第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194
第一节 道路 桥梁 广场194
第二节 城市防洪199
第三节 供气 供水 供电201
第四节 路灯 公共交通203
第五节 市政设施维修与管理205
第三章 国土资源管理2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6
第二节 地籍管理207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保护210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211
第五节 执法与监察215
第四章 房产管理与开发2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6
第二节 房产管理217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223
第四节 城建拆迁224
第五节 房产开发公司226
第六节 栖霞建设集团227
第七节 小区管理230
第五章 建筑安装231
第一节 建筑业管理231
第二节 建筑企业234
第三节 建筑安装工程238
附:康乔农贸市场大棚倒塌事故241
第六章 环境保护2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2
第二节 江河水质保护243
第三节 大气保护246
第四节 噪声控制248
第五节 环保监管251
第七章 城市管理2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3
第二节 市容管理254
第三节 城建管理255
第四节 道路保洁 垃圾清运256
第五节 公厕建设与管理259
第八章 园林绿化2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1
第二节 道路绿化262
第三节 居民小区与单位绿化263
第五编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 统计26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9
第二节 计划管理270
第三节 统计管理275
第二章 质量技术监督2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7
附:全国县市技术监督协作网278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278
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283
第四节 质量管理288
第三章 价格管理2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92
第二节 市场价格管理293
第三节 收费管理301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308
第五节 价格服务311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3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2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313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314
第四节 集贸市场管理316
第五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317
第六节 经济监督检查318
第五章 审计3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9
第二节 国家审计320
第三节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324
第六编 交通 邮政 电信第一章 交通327
第一节 铁路328
第二节 公路330
第三节 水路336
第四节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338
第五节 交通管理339
第六节 区属交通企业342
第二章 邮政345
第一节 服务网点345
第二节 邮路 投递段道347
第三节 邮政业务349
第三章 电信350
第一节 电报351
第二节 长途电话352
第三节 市内电话352
第四节 无线电通信354
第七编 工业358
第一章 工业管理3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8
第二节 人、财、物管理360
第三节 产、供、销管理361
第二章 工业体制及改革362
第一节 企业体制362
第二节 体制改革372
第三章 工业门类376
第一节 建材工业376
第二节 化学工业378
第三节 机械工业380
第四节 电子工业383
第五节 其他工业385
附:名优产品选介386
第四章 工业园区389
第一节 栖霞工业园389
第二节 摄山工业园390
第三节 马群工业园393
第五章 驻区工业企业395
第一节 建材企业395
第二节 石油化工企业398
第三节 汽车制造企业401
第四节 冶金机械企业403
第五节 电子企业405
第六节 电力企业407
第七节 建筑安装企业408
第八节 纺织企业411
第九节 其他企业412
第十节 优质产品和优质工程414
第八编 农林水利第一章 机构4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2
第二节 局属单位424
第二章 农村生产关系425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425
第二节 土地改革426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426
第四节 人民公社427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28
第三章 粮棉油生产429
第一节 粮食生产429
第二节 油料生产435
第三节 棉麻生产437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示范片、区439
第四章 蔬菜生产440
第一节 菜地建设与分布440
第二节 大宗蔬菜品种442
第三节 名特优蔬菜445
第四节 野生蔬菜447
第五节 八卦洲芦蒿448
附:家菜野菜谁更香——南京芦蒿挑战上海市场450
第六节 蔬菜生产技术450
第五章 多种经营453
第一节 水产养殖453
第二节 家禽家畜457
第三节 奶牛饲养462
第四节 瓜果463
第五节 蚕桑465
第六节 茶叶466
第七节 花卉 苗木469
第六章 林业生产470
第一节 森林资源470
第二节 植树造林472
第三节 营林技术474
第四节 林木保护475
第七章 农业机具477
第一节 传统农具477
第二节 农业机械480
第三节 农机修造与供应484
第四节 管理与服务486
第八章 水利489
第一节 农田水利工程489
第二节 堤防建设492
第三节 防汛抗旱493
第九章 驻区国营农牧场496
第一节 南京市西岗果牧场497
第二节 南京市尧辰畜牧场498
第三节 南京市仙林农牧场499
第九编 商贸 旅游第一章 机构与体制5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4
第二节 商贸体制507
第三节 体制改革508
第二章 商业网点509
第一节 网点开发510
第二节 贸易市场511
第三章 商品经营514
第一节 百货514
第二节 食品516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519
第四节 农副产品 废旧物资520
第五节 燃料 土产杂品522
第六节 药品 医疗器械523
第四章 粮油购销524
第一节 统购统销524
第二节 议购议销527
第三节 粮食仓储527
第四节 食品、饲料加工及经营528
第五节 经营管理体制改革529
第五章 饮食 服务 旅游530
第一节 饮食业531
第二节 服务业531
第三节 旅游业533
第四节 宾馆选介534
第十编 财税 金融第一章 财政539
第一节 机构540
第二节 管理体制542
第三节 收入和支出546
第四节 财政管理552
第五节 财政监督556
第二章 税务557
第一节 机构558
第二节 税制及其改革560
第三节 税种及税费征收561
第四节 税务管理566
第五节 税务稽查监督568
第三章 金融570
第一节 银行业570
第二节 保险业576
第三节 国库券业务576
第十一编 中共栖霞区地方组织第一章 中共栖霞区地方各级组织581
第一节 中共地下组织581
第二节 区委及其工作机构582
第三节 党组、党(工)委589
第二章 区党代表大会592
第一节 1971年前召开的区党代会592
第二节 1971年后召开的区党代会592
第三章 区委党务594
第一节 重要会议594
第二节 组织建设595
第三节 宣传教育601
第四节 纪检监察604
第五节 统战工作606
第六节 政法工作608
第七节 农村工作609
第十二编 人大 政府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615
第一节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16
第二节 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616
第三节 区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620
第四节 区人大常委会工作623
第五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625
第六节 驻区各级人大代表625
第二章 人民政府629
第一节 区与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工作机构629
第二节 政务纪略638
附:政务运作规则641
第三节 政府法制644
第四节 外事管理和友好往来645
第五节 群众信访646
第三章 人民政协647
第一节 区政协全体委员会议647
第二节 区政协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651
第三节 区政协工作655
第十三编 镇乡661
第一章 栖霞镇661
第一节 自然状况662
第二节 组织机构663
第三节 经济建设665
第四节 社会事业666
附1:十月村简介668
附2:石埠桥村简介668
附3:新合村简介668
第二章 迈皋桥镇669
第一节 自然状况669
第二节 组织机构670
第三节 经济建设672
第四节 社会事业673
附:万寿村简介674
第三章 燕子矶镇675
第一节 自然状况675
第二节 组织机构676
第三节 经济建设679
第四节 社会事业680
附1:吉祥村简介681
附2:电瓷新村居委会简介681
第四章 马群镇682
第一节 自然状况682
第二节 组织机构683
第三节 经济建设685
第四节 社会事业686
附1:狮子坝村简介688
附2:马群居委会简介688
附3:马群村简介688
第五章 龙潭镇689
第一节 自然状况689
第二节 组织机构690
第三节 经济建设693
第四节 社会事业694
附1:龙潭村简介696
附2:锥子山街居委会简介696
第六章 摄山镇696
第一节 自然状况697
第二节 组织机构698
第三节 经济建设700
第四节 社会事业702
附1:摄山村简介703
附2:西湖村简介703
附3:东阳村简介704
第七章 尧化镇704
第一节 自然状况704
第二节 组织机构705
第三节 经济建设708
第四节 社会事业709
附1:尧化村简介711
附2:尧化居委会简介711
第八章 营防乡711
第一节 自然状况712
第二节 组织机构713
第三节 经济建设715
第四节 社会事业716
第九章 长江乡717
第一节 自然状况717
第二节 组织机构718
第三节 经济建设720
第四节 社会事业722
附:大棚村简介723
第十章 八卦洲乡723
第一节 自然状况724
第二节 组织机构725
第三节 经济建设727
第四节 社会事业728
附:上坝村简介729
第十四编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章 管理体制7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734
第二节 内部管理736
第三节 驻区管理机构738
第四节 区区联合739
第二章 开发建设740
第一节 基础设施与服务机构741
第二节 招商引资742
第三节 工业园746
第四节 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47
第五节 进区企业选介749
第六节 开发建设实绩752
第十五编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第一章 民主党派 工商业联合会75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支部)758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支部)758
第三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支部)759
第四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支部)759
第五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760
第六节 九三学社(成员)760
第七节 中国致公党(成员)760
第八节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成员)760
第九节 区工商业联合会(商会)761
第十节 民主党派与工商联主要活动762
第二章 群众团体763
第一节 工会764
第二节 共青团768
第三节 少先队772
第四节 妇联772
第五节 农会776
第十六编 政法779
第一章 公安779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779
第二节 户政管理783
第三节 对敌斗争与安全保卫787
第四节 刑事侦查与看守794
第五节 交通管理795
第六节 消防管理797
第二章 检察799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799
第二节 刑事检察801
第三节 案件侦查802
第四节 法律监督802
第三章 审判804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804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810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811
第四节 经济案件审判812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813
第六节 立案与审判监督813
第七节 案件执行814
第四章 司法行政815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815
第二节 人民调解816
第三节 法制宣传与依法治区817
第四节 律师819
第五节 公证819
第六节 法律服务与援助820
第七节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820
第十七编 军事825
第一章 人民武装部825
第一节 区人武部826
第二节 镇乡人武部827
第三节 驻区单位人武部828
第二章 民兵829
第一节 民兵组织830
第二节 民兵教育830
第三节 军事训练与竞赛832
第四节 治安保卫834
第五节 救灾助民834
第三章 兵役835
第一节 兵役制度836
第二节 预备役与预备役部队837
第四章 人民防空838
第一节 人防机构与工程838
第二节 防空指挥与通讯839
第三节 人防知识教育840
第五章 驻区军事单位841
第一节 驻军841
第二节 军队院校及军事机构842
第三节 军事遗迹843
第六章 历代战事844
第一节 民国前战事8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847
附:金陵孤儿义勇军飞袭日寇汉奸848
第三节 侵华日军暴行849
附1:目击侵华日军幕府山大屠杀849
附2:日军眼中的幕府山大屠杀849
第四节 难民营纪实850
附1:栖霞山难民给拉贝先生的求援信851
附2:跨洲寻找南京栖霞山的“辛德勒”852
附3:历史照片和影片印证那段悲惨历史853
第十八编 民政859
第一章 管理机构859
第一节 区、镇(乡)民政机构859
第二节 专门工作机构861
第二章 优抚安置863
第一节 抚恤863
第二节 拥军优属866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868
第四节 双拥共建870
第三章 社会救济873
第一节 定期救济873
第二节 临时救济878
第四章 社会福利880
第一节 福利企业与残疾人安置880
第二节 敬老抚孤882
第三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85
第四节 福利经费募集886
第五节 社区服务887
第五章 婚姻与殡葬管理887
第一节 婚姻管理887
第二节 殡葬管理889
第六章 地名管理890
第一节 地名普查890
第二节 地名标准化890
第三节 地名选录891
附:地名来历898
第十九编 劳动 人事第一章 劳动9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903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905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保险914
第四节 劳动保护923
第五节 劳动仲裁 劳动监察924
第二章 人事9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926
第二节 管理制度927
第三节 干部管理929
第四节 工资 福利 保险933
第五节 编制机构与管理936
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管理941
第一节 机构942
第二节 设施943
第三节 经费945
第二章 各类教育948
第一节 学前教育948
第二节 初等教育951
第三节 中等普通教育959
第四节 中等职业教育966
第五节 成人教育968
第六节 乡村师范教育970
第七节 驻区学校974
第三章 教师976
第一节 教师队伍977
第二节 教师进修与职称评定978
第三节 教师待遇979
第四章 科技981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981
第二节 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区984
第三节 科技普及985
第四节 科研开发986
第五节 驻区科研机构990
第二十一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机构994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994
第二节 区级医疗卫生机构996
第三节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1001
第四节 驻区医疗卫生机构1003
第五节 个体诊所1006
第二章 卫生行政管理1008
第一节 医政1008
第二节 药政1009
第三节 经费管理1011
第四节 医疗制度1012
第三章 医疗 护理1013
第一节 医疗1014
附1:栖霞地区中药草名目及分类1015
附2:栖霞地区民间药方举例1015
第二节 护理1016
第四章 卫生防疫1017
第一节 计划免疫1017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1019
第三节 食品卫生与消毒杀虫1022
第四节 生命统计1024
第五章 血吸虫病防治1027
第一节 查螺灭螺1028
第二节 个人防护1030
第三节 急性感染病人1031
第四节 查病治病1031
第六章 妇幼保健1033
第一节 妇女保健1033
第二节 儿童保健1035
第七章 爱国卫生运动与卫生保健1036
第一节 环境卫生治理1036
第二节 灭害防病1037
第三节 改水改厕1038
第四节 创建文明卫生单位1039
第五节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1040
第八章 体育1041
第一节 机构1042
第二节 群众体育1042
第三节 学校体育1044
第四节 体育训练与竞赛1045
第五节 体育设施与经费1049
第二十二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机构及文化市场管理10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1054
第二节 文化馆站 娱乐场所1055
第三节 文学与文艺团体1059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1062
第二章 文学艺术 群众文化1064
第一节 文艺作品及创作1064
附:文艺作品选录1065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1076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1081
第四节 栖霞龙舞1084
第三章 新闻传播媒体1086
第一节 广播1087
第二节 有线电视1089
第三节 报刊1090
第四章 档案 方志1092
第一节 档案管理1093
第二节 方志编纂1094
第二十三编 社会第一章 居民生活1101
第一节 收入与消费1101
第二节 衣食住行1105
第二章 风俗民情1107
第一节 岁时习俗1108
第二节 节庆习俗1111
第三节 婚丧寿诞1112
第四节 生产劳动习俗1115
第五节 信仰习俗1116
第六节 社会新风1118
第三章 家族 姓氏 宗谱1120
第一节 家族1120
第二节 姓氏1121
第三节 宗谱1123
第四章 宗教1126
第一节 佛教1126
第二节 基督教1127
第三节 其他宗教1128
第五章 帮会 会道门 民间善义组织1129
第一节 帮会1129
第二节 会道门1130
第三节 民间善义组织1130
第六章 方言1131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1132
第二节 词汇1133
第三节 语法1137
第二十四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1141
第二章 人物表1152
附:名人与栖霞1162
综录1167
诏敕碑铭1167
历代诗词1180
历代散文1207
楹联撷萃1215
旧志序跋1220
民间传说1226
歌谣谚语1230
文献辑录1236
索引1246
编后记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