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按摩推拿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按摩推拿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974457.jpg)
- 于天源主编;林彩霞,薛卫国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2110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按摩疗法(中医)-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按摩推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础篇1
第一章 按摩推拿学基础1
第一节 按摩推拿的起源1
一、按摩推拿起源于日常生活1
二、商代有关按摩推拿的文字记载1
三、按摩推拿发源地1
第二节 按摩推拿学发展简史2
第三节 按摩推拿学名称的演变3
第四节 按摩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4
一、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4
二、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4
第五节 按摩推拿治疗原则4
第六节 影响按摩推拿疗效的因素6
一、手法的性质6
二、手法的刺激量6
三、治疗部位的特异性6
第七节 按摩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7
一、适应证7
二、禁忌证7
第八节 按摩推拿异常情况及处理7
一、晕厥7
二、瘀血、血肿8
三、软组织损伤8
四、骨折脱位8
五、脊髓损伤8
第九节 按摩推拿辅助物品8
一、按摩推拿介质8
二、按摩推拿辅助工具9
第二章 病因病机11
第一节 外因11
一、外力损伤11
二、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11
第二节 内因12
第三章 常用诊断方法13
第一节 一般检查法13
一、望诊13
二、量诊14
三、问诊16
四、闻诊17
五、切诊18
第二节 专业检查法19
一、颈部专业检查法20
二、背部专业检查法22
三、腰骶部专业检查法22
四、骶尾部专业检查法26
五、肩部专业检查法30
六、肘部专业检查法33
七、前臂及腕部专业检查法34
八、手部专业检查法37
九、髋部专业检查法37
十、膝部专业检查法39
十一、足部专业检查法46
第三节 X光片读片要点47
一、颈椎X光片读片要点47
二、胸椎X光片读片要点51
三、腰椎X光片读片要点51
四、骶尾部X光片读片要点53
五、胸部X光片读片要点53
六、肩部X光片读片要点53
七、肘部X光片读片要点54
八、前臂X光片读片要点54
九、腕部X光片读片要点54
十、手部X光片读片要点55
十一、髋部X光片读片要点55
十二、膝部X光片读片要点55
十三、踝部X光片读片要点57
十四、足部X光片读片要点58
第四章 常用功能锻炼方法59
一、颈部功能锻炼59
二、背腰部功能锻炼60
三、肩部功能锻炼61
四、肘及前臂部功能锻炼63
五、腕部功能锻炼63
六、髋部功能锻炼63
七、膝部功能锻炼65
八、踝部功能锻炼67
中篇 手法篇68
第五章 成人按摩推拿手法68
第一节 总论68
一、手法的概念68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68
三、手法操作时形体的基本要求69
四、手法操作时呼吸的基本要求69
五、手法操作时用力的基本原则69
六、手法的作用69
七、手法的分类70
第二节 放松类手法71
一、一指禅推法71
附:缠法74
二、?法74
三、揉法75
四、拿法77
五、拨法77
六、牵拉法79
七、搓法81
八、击法82
九、弹法84
十、梳头栉发85
十一、摩掌熨目85
十二、踩?法85
十三、按法86
第三节 温通类手法87
一、摩法87
二、擦法88
三、推法89
四、捋法92
五、抹法92
六、扫散法93
七、点法94
八、捏法94
九、捻法96
十、掐法96
十一、振法97
十二、拍法99
十三、推桥弓99
十四、鸣天鼓100
十五、刮法100
十六、按动脉法101
第四节 助动类手法102
一、颈部摇法102
二、腰部摇法103
三、肩部摇法104
四、前臂摇法106
五、腕部摇法106
六、髋部摇法107
七、膝部摇法108
八、踝部摇法109
九、颈部侧扳法110
十、后伸背法110
十一、侧背法111
十二、肩部抖法112
十三、髋部抖法113
十四、屈伸法114
十五、肩部拔伸法116
十六、膝关节拔伸法116
第五节 整复类手法117
一、颈部拔伸法117
二、腰部拔伸法117
三、手指拔伸法118
四、颈椎定位旋转扳法119
五、颈部端提法120
六、胸部提抖法120
七、背部按法121
八、仰卧位胸椎整复法122
九、胸椎对抗复位法123
十、扩胸牵引扳法124
十一、胸椎后伸扳肩法124
十二、腰部侧扳法125
十三、腰部后伸扳腿法125
十四、腰部后伸扳肩法126
十五、腰椎定位旋转扳法127
十六、直腰旋转扳法127
十七、腰部抖法128
第六章 儿科推拿手法130
第一节 总论130
一、儿科推拿的特点130
二、儿童年龄分期130
第二节 儿科推拿基础手法131
一、推法131
二、揉法133
三、按法134
四、摩法134
五、掐法136
六、捏法137
七、运法138
第三节 儿科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138
一、攒竹(天门)138
二、坎宫139
三、太阳139
四、天柱骨140
五、腹140
六、脐141
七、丹田141
八、脊柱142
九、七节 骨142
十、龟尾143
十一、脾经143
十二、肝经144
十三、心经144
十四、肺经145
十五、肾经145
十六、大肠146
十七、小肠146
十八、胃经147
十九、四横纹147
二十、板门148
二十一、内八卦148
二十二、二扇门149
二十三、外劳宫149
二十四、三关150
二十五、天河水150
二十六、六腑151
二十七、耳后高骨151
二十八、乳根152
二十九、乳旁152
三十、胁肋153
三十一、肚角153
三十二、肾纹154
三十三、肾顶154
三十四、小横纹155
三十五、掌小横纹155
三十六、小天心156
三十七、运水入土156
三十八、运土入水157
三十九、总筋157
四十、大横纹158
四十一、左端正、右端正159
四十二、老龙159
四十三、五指节160
四十四、上马160
四十五、威灵161
四十六、精宁161
四十七、膊阳池162
四十八、一窝风162
四十九、箕门163
第七章 古今按摩推拿手法选164
第一节 《黄帝内经》中的手法164
一、确立“按摩”为手法治疗之总称164
二、阐述手法的作用机理164
三、按压动脉的手法164
四、其他方面164
第二节 《肘后备急方》中的手法165
一、抄腹法165
二、拈脊骨皮法——捏脊法165
第三节 《太清道林摄生论》与《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手法165
一、自按摩法165
二、老子按摩法166
附:老子按摩法(《备急千金要方》)168
第四节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伤科八法169
一、手法总论(原文)169
二、手法释义(原文)170
第五节 《按摩经》中的手法170
第六节 儿科按摩推拿复式手法172
一、二龙戏珠法172
二、凤凰展翅法173
三、苍龙摆尾法173
四、黄蜂入洞法173
五、黄蜂出洞法174
六、打马过天河法174
七、水底捞月法(水中捞月、水里捞明月、水底捞明月)175
八、双凤展翅法175
九、揉耳摇头法(捧耳摇头法)176
十、老汉扳缯法176
十一、猿猴摘果法176
十二、丹凤摇尾法177
十三、凤凰单展翅法177
十四、孤雁游飞法177
十五、取天河水法178
十六、引水上天河法178
十七、飞经走气法178
十八、飞金走气法179
十九、天门入虎口法179
二十、按弦搓摩法179
二十一、摇?肘法180
二十二、?肘走气法180
二十三、乌龙摆尾法180
二十四、双龙摆尾法180
二十五、赤凤摇头法(丹凤摇头法、赤凤点头法)181
二十六、凤凰鼓翅法181
二十七、老虎吞食法181
二十八、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 骨法182
二十九、开璇玑法182
三十、按肩井法(总收法)182
三十一、龙入虎口法182
三十二、运水入土183
三十三、运土入水183
第七节 夏锡五的提法183
一、背提法183
二、搭提法184
第八节 曹泽普《按摩实用指南》中的手法184
一、开导按摩法184
二、放通按摩法185
三、收抚按摩法185
四、补助性按摩法185
五、和络按摩法186
六、顺循按摩法186
七、推动按摩法186
八、拿复按摩法186
九、揉和按摩法187
十、捶击按摩法187
第九节 俞天农的挤拧疗法187
第十节 王文、王雅儒《脏腑图点穴法》中的手法188
一、《脏腑图点穴法》的九种基本手法188
二、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189
三、胸腹部专用手法190
四、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191
第十一节 《刘寿山正骨经验》中的手法192
一、接骨八法192
二、上骱八法192
三、治筋八法192
四、治疗腕部伤筋的八面缝手法193
第十二节 曹锡珍《中医按摩疗法》中的古代按摩手法194
一、阳型刚术194
二、阴型柔术195
第十三节 董好魁《脏腑经络按摩》中的手法196
一、疏皮疗法常用的几种力197
二、疏皮疗法常用的几种手法197
下篇 治疗篇198
第八章 成人按摩推拿治疗198
第一节 伤科病证198
一、颈椎病198
二、落枕212
附:胸廓出口综合征214
附:寰枢椎半脱位215
三、胸胁屏伤215
四、肋软骨炎218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219
六、腰部软组织劳损228
七、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232
八、退行性脊柱炎234
九、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236
十、隐性脊柱裂237
附:腰椎管狭窄240
附:腰椎滑脱240
十一、梨状肌综合征240
十二、肩关节周围炎244
十三、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251
十四、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253
十五、肩峰下滑囊炎255
十六、肱骨外上髁炎257
十七、肱骨内上髁炎259
十八、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261
十九、三角软骨盘损伤262
二十、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265
附:腕管综合征266
二十一、腱鞘囊肿267
二十二、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269
二十三、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272
二十四、膝关节韧带损伤273
二十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78
二十六、半月板损伤282
二十七、髌骨软化症285
二十八、胫骨结节骨骺炎288
附:膝关节滑膜炎290
二十九、踝关节软组织损伤290
三十、跟痛症293
第二节 内科病证295
一、头痛295
二、失眠296
三、胃脘痛297
四、便秘298
五、泄泻298
六、半身不遂299
七、面神经炎300
八、高血压301
第三节 男科病证302
一、阳痿302
二、前列腺炎302
第四节 妇科病证303
一、痛经303
二、乳痈(急性乳房炎)304
第九章 儿科按摩推拿治疗305
一、疳积305
二、发热307
三、泄泻308
四、遗尿310
五、儿童肌性斜颈312
六、小儿桡骨头半脱位313
七、儿童保健推拿314
附篇 练功篇315
第十章 少林内功315
第一节 基本步势315
一、站势315
二、马步315
三、弓步316
第二节 练功姿势317
一、伸臂撑掌317
二、前推八匹马317
三、倒拉九头牛319
四、风摆荷叶319
五、霸王举鼎321
第十一章 易筋经322
预备势322
一、韦驮献杵势第一势322
二、韦驮献杵势第二势323
三、韦驮献杵势第三势324
四、摘星换斗势324
五、出爪亮翅势325
六、倒拽九尾势325
七、九鬼拔马刀势326
八、三盘落地势327
九、青龙探爪势328
十、卧虎扑食势329
十一、打躬势330
十二、工尾势331
参考文献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