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学
  • 徐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3028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本章要求1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

一、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1

二、微生物的分类2

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4

四、微生物学5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简史6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6

二、微生物的发现6

三、微生物学的奠基7

四、病毒的发现7

五、免疫学的兴起7

六、化学疗剂的发明和抗生素的发现8

七、现代微生物学与现代免疫学发展时期8

八、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向9

小结10

复习思考题10

第一篇 微生物学概论13

第一章 细菌13

本章要求1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3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3

二、细菌的结构14

第二节 细菌形态的检查法23

一、不染色体标本检查法24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24

第三节 细菌的营养与繁殖25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25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26

三、细菌的营养类型27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28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30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33

第四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37

一、细菌的酶37

二、细菌的呼吸38

三、细菌的代谢过程39

四、细菌的代谢产物40

第五节 细菌的致病性43

一、毒力43

二、侵入机体的菌量45

三、细菌侵入的部位45

四、细菌感染的类型45

第六节 常见病源性细菌46

小结48

复习思考题48

第二章 放线菌50

本章要求50

第一节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51

一、链霉菌属的形态构造51

二、链霉菌的培养特征与菌落特征53

第二节 放线菌的代表属及其应用53

一、产生抗生素的放线菌属53

二、致病性放线菌及防治原则54

小结55

复习思考题55

第三章 真菌56

本章要求56

第一节 真菌的概念及其分类56

第二节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57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57

二、真菌的培养特性与菌落特征59

三、真菌的繁殖方式59

第三节 几类常见的真菌62

一、酵母菌属62

二、毛霉属63

三、根霉属63

四、曲霉属64

五、青霉菌属65

第四节 真菌与人类疾病65

一、浅部真菌病65

二、深部真菌病66

小结66

复习思考题67

第四章 病毒68

本章要求68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分类69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69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69

三、病毒的分类72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72

一、吸附与穿入73

二、脱壳73

三、生物合成73

四、装配与释放74

第三节 病毒的人工培养74

一、细胞培养75

二、鸡胚培养76

三、动物接种76

第四节 干扰现象和干扰素76

一、病毒的干扰现象76

二、干扰素77

第五节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78

一、物理因素对病毒的作用78

二、化学因素对病毒的作用78

第六节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78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与体内传播方式78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79

三、机体的抗病毒免疫80

四、病毒感染的类型81

第七节 噬菌体82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82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83

三、噬菌体的分离与测定85

四、噬菌体的应用85

第八节 常见的致病性病毒86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86

二、脊髓灰质炎病毒88

三、肝炎病毒89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95

五、朊粒98

六、其他致病性病毒98

小结99

复习思考题100

第五章 微生物的分布和消毒与灭菌101

本章要求10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101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101

二、水中的微生物102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102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103

五、正常人体中的微生物分布103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104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04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07

小结112

复习思考题112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13

本章要求113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13

一、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114

二、遗传的功能单位——基因115

第二节 基因突变116

一、突变的基本概念116

二、突变的基本特征116

三、突变的分子机制117

第三节 突变株的类型和实际应用121

一、突变株的类型和应用121

二、Ames试验123

三、诱变育种123

第四节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124

一、接合124

二、转化126

三、转导128

第五节 基因工程129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129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133

小结135

复习思考题136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139

第七章 抗原139

本章要求139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139

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139

一、异物性139

二、具有一定结构的大分子胶体物质140

三、特异性141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和医学上常见抗原141

一、抗原的分类141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42

第四节 免疫佐剂144

小结145

复习思考题145

第八章 抗体146

本章要求146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147

一、Ig基本结构147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147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148

四、Ig的生物学活性148

第二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150

一、IgG150

二、IgA150

三、IgM150

四、IgD151

五、IgE151

第三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152

小结153

复习思考题154

第九章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155

本章要求155

第一节 正常生理屏障155

一、皮肤和黏膜屏障155

二、血脑屏障156

三、胎盘屏障156

第二节 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156

一、吞噬细胞的种类156

二、吞噬、杀菌过程157

三、吞噬作用的结果158

第三节 正常体液因素158

一、补体系统158

二、溶菌酶162

三、干扰素162

四、C-反应蛋白162

小结162

复习思考题162

第十章 特异性免疫164

本章要求164

第一节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164

一、免疫器官164

二、免疫细胞166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形成过程170

一、抗原提呈及识别阶段170

二、反应阶段171

三、效应阶段171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71

一、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71

二、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173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174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75

一、Tc/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175

二、TDTH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175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176

第五节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关系176

小结177

复习思考题177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178

本章要求17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178

一、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178

二、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79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实例180

四、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180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181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181

二、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理181

三、Ⅱ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实例182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183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183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83

三、Ⅲ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实例183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185

一、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85

二、Ⅳ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实例186

小结187

复习思考题187

第十二章 免疫学应用189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189

一、免疫学预防189

二、抑制免疫功能的措施192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192

一、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193

二、细胞免疫体外测定法197

三、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内测定法197

小结198

复习思考题198

第三篇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203

第十三章 抗生素203

本章要求203

第一节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203

一、抗生素的定义203

二、抗生素的来源204

三、抗生素的分类204

四、医用抗生素应具备的条件205

五、抗生素剂量表示法206

第二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207

一、土壤微生物的分离207

二、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209

第三节 抗生素的制备210

一、抗生素的生产210

二、苄青霉素的生产211

第四节 抗生素的效价、单位及效价测定方法214

一、抗生素效价微生物测定法214

二、管碟法测定的原理及效价计算方法215

三、管碟法实验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216

第五节 抗药性217

一、抗药性的基本慨念217

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218

小结219

复习思考题220

第十四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制剂生产中的应用221

本章要求221

第一节 维生素221

一、β-胡萝卜素222

二、维生素B1、B2、B12222

三、维生素C224

第二节 氨基酸225

一、微生物生产氨基酸简介225

二、谷氨酸226

三、赖氨酸226

第三节 酶及酶抑制剂227

一、微生物合成的酶药物227

二、微生物产生的酶抑制剂类药物228

第四节 甾体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230

一、微生物对甾体药物结构的修饰位点和转化类型231

二、天然甾体药物之来源232

三、微生物转化在甾体激素类药物生产上的优势232

第五节 核酸类药物、微生物多糖等232

一、核酸类药物233

二、微生物多糖233

小结234

复习思考题235

第十五章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236

本章要求236

第一节 药物中微生物的来源236

一、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236

二、来自水中的微生物237

三、其它来源237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238

一、药物变质的判断238

二、药物变质的结果238

三、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239

第三节 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239

小结240

复习思考题240

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241

本章要求241

第一节 常用的药物体外抗菌试验241

一、连续稀释法241

二、琼脂扩散法242

三、影响药物体外抗菌试验的因素243

第二节 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244

一、无菌检查的基本原则244

二、无菌检查的基本方法244

第三节 口服药及外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246

一、口服药及外用药微生物检查的一般原则和判断标准246

二、细菌总数的测定246

三、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247

四、控制菌的检验247

五、活螨的检验250

小结250

复习思考题250

参考文献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