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翟婉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4247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导论1
第一节 铁路轮轨运输系统与轮轨系统动力学1
第二节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基本思想2
第三节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基本范畴4
第四节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研究方法7
第二章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10
第一节 轮轨动力分析模型的演进及其分类10
第二节 论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模型化13
第三节 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统一模型20
第四节 车辆—轨道空间耦合系统模型33
第五节 轮轨空间动态耦合关系模型62
第三章 车辆—轨道系统激励模型79
第一节 脉冲型速度激扰模型79
第二节 谐波型激扰模型87
第三节 动力型轨道刚度不平顺模型93
第四节 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模型97
第四章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数值分析方法107
第一节 大型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数值求解现状107
第二节 大系统动态分析的新型快速数值积分法109
第三节 复杂非线性问题计算稳定性的数值试验法122
第四节 新方法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中的应用124
第五章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计算机仿真128
第一节 车辆—轨道垂向相互作用的计算机仿真VICT分析系统128
第二节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综合分析软件包TTISIM132
第三节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可视仿真137
第六章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试验验证141
第一节 车辆—轨道垂向统一模型的试验验证141
第二节 车辆—轨道空间耦合模型的试验验证151
第七章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比较分析160
第一节 车辆—轨道垂向统一模型与传统的车辆垂向振动模型计算结果之比较160
第二节 车辆—轨道空间耦合模型与传统的车辆横向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之比较165
第三节 车辆—轨道统一模型与一般轮轨动力分析模型的比较173
第四节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等效集总参数简化模型174
第八章 车辆—轨道耦合振动的基本特征183
第一节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冲击响应183
第二节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对谐波型激扰的振动响应187
第三节 轨道动力型不平顺对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190
第四节 车辆通过曲线轨道的动态响应192
第五节 车辆通过道岔时系统的动力响应195
第六节 车辆在弹性轨道结构上的横向运动稳定性206
第九章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随机振动特性211
第一节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方法211
第二节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响应特征214
第三节 轨道不平顺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的影响220
第十章 新型低动力作用轮轨系统的设计准则226
第一节 发展新型低动力作用轮轨系统的意义226
第二节 轮轨相互动力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229
第三节 机车车辆的低动力作用设计原则232
第四节 轨道结构的低动力作用设计措施235
第五节 轮轨系统状态的低动力作用维护准则241
第十一章 既有铁路列车提速对线路的动力影响及其对策245
第一节 我国既有铁路列车提速概况及其意义245
第二节 既有铁路列车提速给线路带来的动力问题247
第三节 提速线路道岔处轮轨冲击作用问题及其对策248
第四节 提速线路钢轨焊接区不平顺的动力效应及其控制251
第五节 提速线路路桥连接段的动力问题及其对策253
第六节 提速列车车轮擦伤对线路的动力影响及其对策255
第七节 京秦线时速200公里提速改造工程应用实践257
第十二章 重载铁路货车与轨道的相互作用269
第一节 关于我国重载铁路运输及货车大型化问题269
第二节 大型货车对线路的动力影响270
第三节 减轻大型重载货车对线路动力作用的基本途径274
第四节 我国新型重载货车设计及其轮轨动力性能评价277
第十三章 高速铁路客车与轨道的相互作用286
第一节 高速铁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286
第二节 高速铁路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征288
第三节 高速铁道车辆簧下质量的动力学效应及其控制299
第四节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减振设计措施303
第五节 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动力分析应用举例305
第六节 我国高速铁路车线桥动力分析应用实践313
第十四章 铁道车辆在不平顺轨道上的运行安全性322
第一节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轨道不平顺安全标准研究中的应用322
第二节 轨道常见几何不平顺的安全限值323
第三节 轨道三角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327
第四节 轨道复合不平顺的安全控制准则329
第五节 高速铁路轨道长波不平顺的安全管理332
第十五章 轮轨相互作用脱轨及其评判339
第一节 现行脱轨评判标准及其缺陷340
第二节 根据车轮抬升量判定车辆脱轨的原理345
第三节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脱轨仿真研究中的应用实践347
第四节 评判车辆脱轨的新准则357
附录361
附录A 轮轨接触椭圆参数表361
附录B Kalker线性蠕滑理论之系数Cij363
附录C VICT仿真软件包数据文件364
附录D 常见铁道车辆基本参数365
附录E 常用轨道结构基本参数370
参考文献374
名词索引383
SUMMARY391
CONTENTS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