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模式探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模式探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947588.jpg)
- 卿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040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民间文学-著作权法-研究-中国;民间艺术-著作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模式探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节 主题的说明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二、研究现状2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6
一、研究对象的定义6
二、研究对象的范围7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7
一、研究方法7
(一)法学与经济学相结合7
(二)以法律哲学引领法律推理与演绎8
(三)比较研究8
(四)必要的实证分析8
二、研究创新9
第一章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概述10
第一节 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解析10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基本属性10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词源考察10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内涵11
二、民间文学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3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13
(二)民间文学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起源14
(三)民间文学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16
三、民间文学艺术与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概念的辨析16
四、民间文学艺术的学理特征18
(一)民间性18
(二)相对公开性和共享性19
(三)表达形式的复杂性与时间的久远性20
(四)传承过程的活态性21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概况22
一、中国民间文学艺术面临的危机22
(一)文化生态的变迁22
(二)文明的冲突22
(三)社会转型23
(四)过度商业化24
二、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传统与立法基础26
(一)保护传统26
(二)立法基础27
三、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经验的域外考察28
(一)日本28
(二)韩国29
(三)意大利30
四、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价值目标31
(一)促进创新与发展31
(二)构建合理的理论体系31
(三)重塑对传统文化的道德敬畏33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公法模式与私法模式34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公法保护34
(一)公法保护的含义35
(二)公法保护模式的弊端36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私法保护37
(一)私法保护的内涵37
(二)私法保护与公法保护的关系38
三、民间文学艺术私法保护的意义39
(一)体现了对创造群体的关怀与尊重39
(二)促进传承与发展40
(三)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智慧41
第四节 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42
一、知识产权客体的基本属性42
(一)本质42
(二)特征43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客体属性44
(一)符合权利客体要件44
(二)属于信息类无体物45
(三)可共享性和无消耗性45
三、知识产权领域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问题46
(一)问题的提出46
(二)知识产权范畴内的民间文学艺术48
第二章 民间文学艺术的著作权保护50
第一节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可行性50
一、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优越性50
(一)著作权权利体系符合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需求50
(二)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特殊功能51
(三)符合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现实需要51
二、著作权法与民间文学艺术的联系53
(一)民间文学艺术与著作权客体的契合53
(二)主体差异不构成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障碍55
(三)民间文学艺术具备著作权意义的独创性57
三、民间文学艺术与著作权公有领域的关系59
(一)公有领域的基本原理59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公有领域误区61
(三)民间文学艺术并未进入公有领域62
四、演进中的著作权法对民间文学艺术独特性的包容63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的法理基础65
一、所有权理论65
(一)所有权理论概述65
(二)所有权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的解读66
二、天赋人权论67
(一)天赋人权论概述67
(二)天赋人权理论与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正当性68
三、经济利益论69
(一)经济利益论概述69
(二)经济利益论与著作权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激励功能70
四、利益平衡论70
(一)利益平衡论简介70
(二)著作权有助于矫正民间文学艺术领域的利益失衡状态71
五、利益补偿论对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的解读72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实践73
一、国际层面的立法实践73
(一)最初的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诉求73
(二)1967年《伯尔尼公约》修正案74
(三)《突尼斯发展中国家版权示范法》76
(四)《班吉协定》79
二、国内法层面的立法实践81
第三章 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模式的构想83
第一节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制度障碍83
一、制度的缺失83
(一)几乎未涉及民间文学艺术创作群体的利益83
(二)没有明确保护作出贡献的发现人、整理人、记录人85
(三)未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基本元素85
二、保护需求的冲突86
(一)著作权法的功利主义特征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宗旨的冲突86
(二)对衍生作品的保护门槛过低导致利益纷争不断87
(三)公有领域的误区导致民间文学艺术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88
(四)难以满足民间文学艺术精神权利以及无限期保护的需求88
三、客体的差异89
(一)不完全符合著作权客体要件89
(二)保护期限难以限定90
(三)创作群体并非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91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的理论困境93
一、民间文学艺术与著作权理论基础的冲突93
(一)功利论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矛盾93
(二)劳动论的局限性95
(三)人格论与民间文学艺术的群体人格保护不相容97
(四)社会规划论用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可能产生的危害97
二、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与著作权法理念的背离98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流变发展规律与著作权法无关98
(二)著作权法难以扭转民间文学艺术的衰落99
(三)私权主张与民间文学艺术共享性质的矛盾101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模式的建立102
一、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切入102
(一)著作权制度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有限兼容102
(二)民间文学艺术独特的产权观念与规则104
(三)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权利性质106
二、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模式的必要性107
(一)更适合民间文学艺术的独特性质107
(二)符合效益原则109
三、有借鉴意义的相关立法实践109
(一)1982年《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他侵害行为的国内法示范条例》109
(二)《保护传统知识和文化表达的太平洋地区框架协议》112
第四节 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理论构建115
一、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与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反思115
(一)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缺失115
(二)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对知识产权的理论突破117
二、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理论119
(一)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理论的提出119
(二)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理论的含义和特征120
三、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理论基础121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分享性质121
(二)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启示122
四、民间文学艺术的利益分享机制124
(一)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必要性124
(二)利益分享机制的立法与实践125
(三)民间文学艺术利益分享机制的实现126
第四章 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主体研究129
第一节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界定129
一、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特殊性129
(一)著作权主体界定的一般性原则129
(二)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界定的困惑130
(三)界定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基本理念132
二、民间文学艺术主体界定的不同观点评析134
(一)个人主义权利主体观134
(二)“二元论”权利主体观136
(三)集体主义权利主体观137
三、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界定的原则140
(一)以创造性劳动作为行为要素140
(二)以权利主体的身份标准作为物理要素141
四、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范畴142
(一)国外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界定142
(二)中国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范围的独特性143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的集体权利主体145
一、构建集体权利主体模式的意义145
(一)符合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特征145
(二)有利于激发民间文学艺术来源群体的主体意识145
二、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权利主体的特征147
(一)特定的群体性147
(二)空间性148
(三)传承性149
三、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权利主体类型149
(一)集体权利主体类型划分的相关理论149
(二)对相关理论的评析151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集体主体制度的构建152
一、现存不同权利主体模式的评析152
(一)国家模式152
(二)政府模式153
(三)社区模式154
(四)来源群体模式155
二、集体主义权利主体的立法与实践156
(一)美国有关印第安部族的集体主义权利主体实践156
(二)澳大利亚立法与判例对原住民集体权利的认可158
(三)其他集体权利主体的立法159
三、民间文学艺术的管理主体160
(一)构建民间文学艺术管理主体的必要性160
(二)民间文学艺术管理主体的职责161
(三)民间文学艺术管理主体的确定162
第四节 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人164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主体164
二、传承人的地位与贡献167
三、传承人的现实困境导致民间文学艺术的衰微170
四、传承人权利的保障与规范172
第五章 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客体制度174
第一节 民间文学艺术与著作权客体的比较分析174
一、民间文学艺术与作品的相似性174
(一)民间文学艺术与作品表现形式的共性174
(二)与民间文学艺术密切关联的作品类型175
二、民间文学艺术与作品的差别176
(一)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176
(二)民间文学艺术与作品的本质差异179
三、客体的独特性180
(一)活态性180
(二)群体性和生态性181
(三)积累性181
四、民间文学艺术的特殊结构182
(一)母型与子型的划分182
(二)民间文学艺术母型184
(三)民间文学艺术子型185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客体的界定186
一、客体的范围186
二、客体的边界188
(一)不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事项188
(二)准工业产权的事项189
(三)宗教类民间文学艺术189
(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190
(五)民间文学艺术主题、素材等191
三、客体的明确化192
(一)对民间文学艺术具体类型的认定192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固定193
四、小结194
第六章 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具体制度的若干思考196
第一节 权利内容与权利限制196
一、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权利内容196
(一)权利内容的局限性196
(二)对传统著作权的突破198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经济权利199
(一)使用权199
(二)获得经济补偿权200
(三)有限制的转让权200
三、民间文学艺术精神权利的保护201
(一)民间文学艺术精神利益面临的困境201
(二)民间文学艺术精神权利体系的建构204
四、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权利限制问题205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合理使用206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定许可208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权利期限208
一、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与著作权权利期限制度208
(一)权利期限制度的立法宗旨208
(二)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与权利期限制度的冲突209
二、民间文学艺术特别著作权的无限期保护210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法律地位213
一、发现人213
二、记录人213
三、整理人214
四、改编人215
五、再创作人216
结语218
参考文献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