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弹性与地域重建从传统知识和大数据两个方面探索国土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林良嗣,(日)铃木康弘著;陆化普,陆洋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1976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防灾-城市规划-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弹性与地域重建从传统知识和大数据两个方面探索国土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城市弹性的丧失和恢复3
第1章 为什么日本城市的弹性会降低3
1.1 现在关注的城市弹性是什么4
1.2 为什么城市弹性会成为问题——20世纪末以后的情况5
1.3 日本学术会议的警告(2007年)6
1.4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城市弹性问题8
1.5 城市弹性与地域重建12
第2章 恢复和提升城市弹性的战略15
2.1 什么是城市弹性的恢复和提升16
2.2 吸取东日本大地震的教训18
2.2.1 了解东日本大地震的破坏和混乱18
2.2.2 从海啸灾害档案中学习防灾设计20
2.2.3 从海啸爬高地图中学习“预测能力”的重要性21
2.2.4 关注物质损失并实现灾害预测的图像化23
2.3 对传统知识和区域特性的理解24
2.3.1 巧妙地考虑土地的脆弱性24
2.3.2 维持并提升传统木制建筑物的恢复能力25
2.3.3 了解民族的传统知识26
2.3.4 向海外的受灾地学习27
2.3.5 借鉴大城市交通堵塞的空间传播特性29
2.4 重要概念及大数据的有效利用30
2.4.1 用QOL评估的城市弹性的提升30
2.4.2 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认识的平台32
2.4.3 通过居住地区的小型化来稳定财政33
2.4.4 利用微地理数据对受灾风险和地区应对能力的定量分析34
2.4.5 以智慧收缩为关键词的具有城市弹性的国土设计35
第3章 城市弹性丧失的案例39
3.1 从东日本大地震看城市弹性的丧失40
3.1.1 东日本大地震的三个特征40
3.1.2 物质损失的根本原因41
3.1.3 灾害应对混乱的根本原因44
3.1.4 灾后重建混乱的根本原因46
3.1.5 如何培育地区的城市弹性50
3.2 木制建筑物的形势变化对城市弹性的影响51
3.2.1 木制建筑物的城市弹性51
3.2.2 木工充足率54
3.2.3 木材自给率58
3.2.4 木制建筑物的恢复能力61
3.3 荷兰对洪灾的城市弹性65
3.3.1 荷兰应对气候变化的治水措施Room forthe River的概要66
3.3.2 土地利用和治水措施:荷兰和日本的政策69
3.4 菲律宾的风暴潮灾害和城市弹性73
3.4.1 台风海燕造成的菲律宾风暴潮灾害的调查和档案构建73
3.4.2 沿岸地形和地区对风暴潮、巨浪的城市弹性79
3.5 乌兰巴托的蒙古包地区再开发规划和城市弹性84
3.5.1 蒙古游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城市弹性84
3.5.2 乌兰巴托的蒙古包地区和再开发问题86
3.5.3 蒙古包地区再开发规划和居民的应对91
3.5.4 蒙古在城市弹性研究方面的努力96
3.6 可持续性和城市弹性——向秘鲁的古代文明、土著社会和现代都市的灾害学习97
3.6.1 序言97
3.6.2 秘鲁土著社会的畜牧——定牧99
3.6.3 安第斯的移动农业——移农102
3.6.4 古代安第斯文明的城市弹性103
3.6.5 皮斯科受灾4年后——对政治不信任105
3.6.6 从灾害中看到的拉丁美洲城市地区的“脆弱性”108
3.6.7 结论——灾后重建和“反结构”世界109
第二部 提升城市弹性的国土设计115
第4章 利用地理大数据对东日本大地震的验证和新措施115
4.1 利用航空照片和国土基础信息对海啸的详细测绘116
4.1.1 大规模灾害时的受灾地图116
4.1.2 日本地理学会的地震后海啸测绘117
4.1.3 高解析度的海啸爬高高度分布图的绘制和意义120
4.1.4 海啸地图未来的有效利用124
4.2 海啸灾害的实地信息档案125
4.2.1 基于信息共享方案的海啸受灾情况调查125
4.2.2 海啸信息档案的构建和有效利用126
4.2.3 沿海地区的城市弹性提升课题128
4.3 推测海啸灾害造成的物质损失量135
4.3.1 掌握物质损失的重要性135
4.3.2 物质积累量的推测方法136
4.3.3 东日本大地震海啸造成的物质损失量139
4.3.4 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海啸灾害的估算物质损失量140
4.3.5 信息发布网站Map Layered Japan144
4.4 伴随受灾的QOL降低和恢复程度147
4.4.1 序言147
4.4.2 灾害时的生活环境(QOL)评估方法149
4.4.3 QOL水准的计算结果150
第5章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提高城市弹性的国土设计159
5.1 利用微地理数据库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160
5.1.1 现有的灾害预测课题160
5.1.2 创建以建筑物为单位的微地理数据161
5.1.3 利用微地理数据预测大规模地震发生时的受灾169
5.2 市民和居民对地理大数据的利用和课题——从减灾、防灾的角度出发174
5.2.1 充分利用地理大数据提升城市弹性的可能性174
5.2.2 地理大数据对未来防灾城镇建设的支撑175
5.2.3 地理大数据对防灾规划精度的提升180
第6章 提升城市弹性并实现地域重建的国土设计189
6.1 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确保城市弹性的课题190
6.1.1 社会、经济和财政状况的变化191
6.1.2 土地利用的扩大造成脆弱性问题浮出水面195
6.2 基于QOL评估的国土设计201
6.2.1 序言201
6.2.2 基于Tripe Bottom Line的城市弹性和可持续性的定量表达202
6.2.3 巨大灾害导致的QOL变化和城市弹性204
6.2.4 城市弹性提升措施的探讨方法206
6.3 对灾害评估的建议208
6.3.1 序言208
6.3.2 灾害评估的概述210
6.3.3 基于灾害脆弱性评估的二阶段灾害评估211
6.3.4 灾害评估和抗海啸土地利用条例的关联性212
6.3.5 评估主体和评估项目214
6.3.6 结论216
6.4 提升QOL水平并实现地域重建的制度性课题——智慧收缩的推进217
6.4.1 实现智慧收缩的课题218
6.4.2 智慧收缩推进的现状219
6.4.3 地方自治体的财政奖励221
6.4.4 从灾害恢复的角度出发对智慧收缩推进的奖励222
6.4.5 灾害风险地区为实现智慧收缩的激励措施225
后记230
索引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