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诊断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942054.jpg)
- 陈家旭主编;邹小娟,刘燕平,方朝义,胡志希,何建成,丁成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2293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二、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3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4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6
五、中医诊断学科发展动态10
六、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12
上篇 四诊15
第一章 望诊15
第一节 全身望诊16
一、望神16
二、望色18
三、望形体22
四、望姿态24
第二节 局部望诊24
一、望头面25
二、望五官26
三、望躯体30
四、望四肢33
五、望二阴34
六、望皮肤35
第三节 望排出物37
一、望痰37
二、望涕37
三、望涎37
四、望唾38
五、望呕吐物38
六、望大便38
七、望小便39
第四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39
一、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原理与意义39
二、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39
三、正常络脉40
四、食指络脉的变化与意义40
第五节 舌诊41
一、舌的形态结构与舌诊原理41
二、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2
三、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43
四、望舌质44
五、望舌苔49
六、舌象的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53
附:危重症舌象的诊法55
第二章 闻诊56
第一节 听声音56
一、正常声音57
二、病变声音57
第二节 嗅气味62
一、病体气味62
二、分泌物、排泄物气味63
三、病室气味63
第三章 问诊65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65
一、问诊的意义65
二、问诊的方法66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66
四、问诊中的医患沟通67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69
一、一般情况69
二、主诉70
三、现病史70
四、既往史71
五、个人生活史71
六、家族史72
第三节 问现在症72
一、问寒热72
二、问汗75
三、问疼痛76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80
五、问耳目82
六、问睡眠83
七、问饮食口味84
八、问二便86
九、问妇女89
十、问男子91
十一、问小儿92
第四章 切诊94
第一节 脉诊94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95
二、脉诊的部位和方法95
三、脉象要素及正常脉象98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100
五、脉象的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105
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109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110
第二节 按诊111
一、按诊的意义111
二、按诊的方法111
三、按诊的内容112
中篇 辨证117
第五章 八纲辨证117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117
一、八纲辨证概念117
二、八纲辨证源流118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118
一、表里辨证118
二、寒热辨证120
三、虚实辨证122
四、阴阳辨证123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26
一、证候相兼错杂126
二、证候转化128
三、证候真假129
第四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131
第六章 病性辨证133
第一节 六淫辨证133
一、风淫证134
二、寒淫证134
三、暑淫证135
四、湿淫证135
五、燥淫证136
六、火淫证136
附:疫疠辨证137
第二节 情志内伤辨证138
一、喜伤证138
二、怒伤证139
三、忧伤证139
四、思伤证139
五、悲伤证139
六、恐伤证140
七、惊伤证140
第三节 劳伤辨证140
一、劳力过度140
二、劳神过度141
三、房劳过度141
四、过逸少动141
第四节 食积辨证141
附1:虫积辨证142
附2:外伤辨证142
第五节 气血津液辨证142
一、气病辨证143
二、血病辨证145
三、气血兼病辨证147
四、津液病辨证149
第七章 脏腑辨证152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152
一、肝血虚证153
二、肝阴虚证153
三、肝郁气滞证153
四、肝火炽盛证154
五、肝阳上亢证154
六、肝风内动证155
七、寒凝肝脉证157
八、肝胆湿热证157
九、胆郁痰扰证158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158
一、心气虚证158
二、心阳虚证159
三、心阳暴脱证159
四、心脉痹阻证159
五、心血虚证161
六、心阴虚证161
七、心火亢盛证162
八、痰蒙心神证162
九、痰火扰神证162
十、瘀阻脑络证163
十一、小肠实热证163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163
一、脾(胃)气虚证164
二、脾虚气陷证165
三、脾(胃)阳虚证165
四、脾不统血证166
五、寒湿困脾证166
六、湿热蕴脾证167
七、胃阴虚证167
八、寒滞胃脘证167
九、胃火炽盛证168
十、食滞胃脘证168
十一、胃虚饮停证168
十二、瘀滞胃脘证169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169
一、肺气虚证169
二、肺阴虚证170
三、肺阳虚证170
四、风寒束肺证170
五、风热犯肺证171
六、燥邪伤肺证171
七、寒饮阻肺证171
八、肺热炽盛证172
九、痰热壅肺证172
十、大肠湿热证173
十一、肠热腑实证173
十二、肠燥津亏证173
十三、大肠虚寒证174
十四、虫积肠道证174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174
一、肾精不足证175
二、肾阴虚证175
三、肾阳虚证176
四、肾气不固证176
五、肾不纳气证177
六、肾虚水泛证177
七、膀胱湿热证178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178
一、心肾不交证179
二、心肾阳虚证179
三、心肺气虚证179
四、心脾两虚证180
五、心肝血虚证180
六、肺脾气虚证180
七、肺肾阴虚证181
八、肝火犯肺证181
九、肝胃不和证182
十、肝郁脾虚证182
十一、肝肾阴虚证182
十二、脾肾阳虚证183
第八章 其他辨证方法简介184
第一节 六经辨证184
一、太阳病证185
二、阳明病证187
三、少阳病证188
四、太阴病证188
五、少阴病证189
六、厥阴病证190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190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191
一、卫分证191
二、气分证192
三、营分证192
四、血分证193
五、卫气营血的传变193
第三节 三焦辨证194
一、上焦病证194
二、中焦病证195
三、下焦病证195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195
第四节 经络辨证196
一、十二经脉病证要点196
二、奇经八脉病证要点197
三、十五络脉病证要点197
下篇 综合运用199
第九章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和诊断思路199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199
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199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200
三、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程度200
四、辨别病情资料的主次201
五、分析病情资料的属性201
第二节 辨证思维的方法和具体要求与目标202
一、辨证思维的方法202
二、辨证的具体要求与目标204
第三节 疾病诊断思路206
一、疾病的概念206
二、疾病诊断意义208
三、疾病诊断的一般方法和途径209
第四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211
一、辨病在先,以病限证211
二、从病辨证,深化认识211
三、辨病辨证,相得益彰211
第十章 病历书写213
第一节 病历的沿革与意义213
一、病历的沿革213
二、病历的意义214
第二节 病历书写的要求和内容214
一、中医病历书写要求214
二、中医病历书写的重点内容217
第三节 病历书写格式219
一、门诊病历格式219
二、住院病历格式219
三、急诊病历格式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