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奇志,吴之凌,黄焕,丘永东,罗巧灵,李晓慧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4713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建筑物-保护-研究-中国-近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绪论1
0.1研究意义与目的1
0.1.1研究意义1
0.1.2研究目的2
0.2相关概念的界定3
0.2.1关于近现代的时间界定3
0.2.2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界定4
0.2.3关于近现代历史建筑研究重点的界定5
0.3研究方法与框架6
0.3.1研究方法6
0.3.2研究框架6
1理论综述8
1.1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提出8
1.2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9
1.2.1关于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研究9
1.2.2关干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研究12
1.2.3关于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实施机制的研究15
1.3小结17
2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现状特征18
2.1纵向特征——按照时间脉络梳理18
2.1.1中国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建设阶段18
2.1.2我国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纵向特征小结22
2.2横向特征——按照空间脉络梳理23
2.2.1数量类型:类型多样,现存数量庞大23
2.2.2风格特色:风格各异,凸显中西文化的交融27
2.2.3空间分布:多集中在沿海沿江以及政权集中城市28
2.2.4历史文化:鲜活的历史史料,贴近生活的体验29
2.2.5我国近现代历史建筑的横向特征小结31
3中国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及问题32
3.1中国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历程32
3.1.1起步保护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1988年)32
3.1.2拓展保护阶段(1988~2002年)33
3.1.3全面保护阶段(2002年至今)34
3.2中国主要城市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36
3.2.1逐步开展普查工作36
3.2.2着手编制保护规划40
3.2.3逐步完善法规体系42
3.2.4小结45
3.3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45
3.3.1保护对象及范围方面(普查情况):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45
3.3.2保护方式方面(保护性破坏):缺乏保护与利用的方法47
3.3.3保护与利用方面(动力机制问题):缺乏有效的实施保障机制49
4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策略53
4.1开展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53
4.1.1调查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3
4.1.2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53
4.1.3规划与实施相结合的原则53
4.2保护策略53
4.2.1建立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科学评价方法53
4.2.2探索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模式与方法54
4.2.3完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实施机制54
5完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评价体系55
5.1借鉴与对策55
5.1.1发达国家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体系55
5.1.2对我国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借鉴意义57
5.1.3建立适应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体系58
5.2评价流程60
5.2.1详尽的现状调查60
5.2.2综合的评价方法61
5.2.3严格的审查程序61
5.2.4明确的保护对象62
5.3评价标准62
5.3.1相关法规评价标准62
5.3.2国外城市评价标准64
5.3.3评价标准65
5.4保障措施68
5.4.1评价认定机构及专家组成68
5.4.2历史建筑的登录与历史档案的建立68
6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方法70
6.1分层次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控制方法70
6.1.1国内外保护与控制体系70
6.1.2保护与控制方法71
6.1.3保护图则的编制74
6.1.4历史建筑的修复技术80
6.2多模式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再利用方法81
6.2.1博物馆式保护82
6.2.2改造性再利用保护86
6.2.3小结93
6.3多模式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方法94
6.3.1协调法95
6.3.2统一法98
6.3.3模糊插入法100
7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实施机制103
7.1强化动力机制103
7.1.1资金筹措机制103
7.1.2配套政策106
7.1.3建立公众参与机制111
7.2加强管理控制114
7.2.1建立强有力的专门管理机构114
7.2.2编制便于管理实施的保护规划115
7.3完善法规体系118
8结论120
8.1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保护与利用价值120
8.2本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创新120
8.3研究展望121
附录一 中国主要城市近现代建筑保护现状122
1上海(华东)122
1.1现状特点122
1.1.1发展历程122
1.1.2空间分布125
1.2保护状况126
1.2.1保护历程126
1.2.2保护普查状况126
1.2.3相应法规127
1.2.4保护规划编制情况128
1.2.5保护实践情况129
2南通(华东)132
2.1现状特点132
2.1.1发展历程132
2.1.2空间分布133
2.2保护状况133
2.2.1保护普查状况133
2.2.2相应法规133
3安庆(华东)135
3.1现状特点135
3.2保护情况135
3.2.1保护普查状况135
3.2.2保护规划编制状况135
4南京(华东)137
4.1现状特点137
4.1.1发展阶段137
4.1.2空间分布137
4.1.3建筑特色138
4.1.4现状情况140
4.2保护状况140
4.2.1保护普查状况140
4.2.2相应法规141
4.2.3保护规划编制情况142
4.2.4保护实践情况143
5广州(华南)146
5.1建筑特点146
5.2保护状况147
6武汉(华中)150
6.1现状特点150
6.1.1发展历程150
6.1.2近代建筑的特点及类型152
6.2保护状况153
6.2.1相应法规153
6.2.2保护规划编制情况154
6.2.3保护实践情况155
7北京(华北)163
7.1发展历程及特点163
7.1.1晚清时期(1840~1911年)163
7.1.2民国时期(1912~1949年)164
7.1.3“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5年)165
7.1.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165
7.2保护状况165
7.2.1保护普查状况——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界定165
7.2.2相应的法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体系166
7.2.3保护规划编制情况168
7.3保护实践情况168
8天津(华北)170
8.1现状特点170
8.1.1空间分布170
8.1.2特点170
8.2保护状况172
8.2.1保护普查状况172
8.2.2相应的法规173
8.2.3保护规划编制情况173
8.3保护实践情况174
9重庆(西南)176
9.1现状特点176
9.1.1近现代建筑的特点及类型176
9.1.2空间分布177
9.2保护状况177
9.2.1保护普查状况177
9.2.2相应的管理模式177
9.2.3保护规划编制情况178
9.2.4保护实践178
10北海(西南)180
10.1现状特点180
10.1.1空间分布180
10.1.2特点180
10.2保护状况181
10.2.1保护普查状况181
10.2.2相应的法规181
10.2.3保护规划编制情况182
10.3保护实践情况182
11兰州(西北)184
11.1现状特点184
11.1.1空间分布184
11.1.2特点184
11.2保护状况184
11.2.1保护普查状况184
11.2.2相应的法规185
11.2.3保护规划编制情况185
11.3保护实践情况186
12哈尔滨(东北)188
12.1现状特点188
12.1.1空间分布188
12.1.2特点188
12.2保护状况189
12.2.1保护普查状况189
12.2.2相应的法规190
12.3保护实践情况——圣·索菲亚教堂的保护及改造190
附录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遗产保护案例汇编192
1中国香港现行城市遗产保护框架192
1.1四个框架192
1.1.1制度和行政管理框架192
1.1.2法律框架193
1.1.3政策框架194
1.1.4其他相关组织和个人194
1.1.5香港遗产保护制度和行政管理的总体策略195
1.2案例学习196
1.2.1林边屋(Woodside)——历史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196
1.2.2甘堂第(Kam Tong Hall)——财产私有化下的历史遗产保护196
1.3评论与思考197
2中国澳门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198
2.1澳门现行城市遗产保护框架198
2.2文物保护和城市再生的总体策略199
2.3案例分析:议事亭前地文物保护区199
2.3.1背景199
2.3.2合作199
2.3.3旅游元素200
2.3.4城市再生200
2.4评论与思考200
3新加坡城市遗产保护的成果202
3.1新加坡的城市遗产保护途径202
3.1.1政策机制202
3.1.2历史保护和城市更新的背景202
3.2城市保护的方式和设计标准203
3.3案例研究:新加坡河振兴计划——以克拉克码头(Clark Quay)为例204
3.3.1背景204
3.3.2克拉克码头地区更新发展的策略205
3.3.3过去与新建街区对比205
3.4评论与思考205
4法国城市遗产保护207
4.1法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决策体系207
4.1.1法国遗产保护体系发展历程208
4.1.2法国现行遗产保护体系构成209
4.1.3行政程序简化和民主化210
4.1.4各方面的利益协调211
4.2案例学习:雷诺车厂拆建213
4.2.1背景213
4.2.2历史地段再生策略——拆建213
4.2.3总结214
4.3评论与思考215
4.3.1行政体系215
4.3.2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协商215
4.3.3保护资源216
5英国城市遗产保护217
5.1英国历史保护的三个阶段218
5.2英国遗产保护结构体系218
5.2.1法律构架218
5.2.2保护体系219
5.2.3历史遗产保护的慈善机构219
5.2.4历史遗产保护的运营219
5.3案例学习:曼彻斯特安科斯旧城保护案例220
5.3.1背景介绍220
5.3.2组织机构220
5.3.3规划工具221
5.3.4公众支持222
5.4结论222
6总结223
6.1比较分析223
6.2案例启示223
附录三 相关法律法规条款简要汇总226
1 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2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节选)229
3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节选)232
4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节选)234
5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节选)235
6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节选)238
7 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节选)241
主要参考文献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