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信网络服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电信网络服务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0009785.jpg)
- 吴巍主编;骆连合,吴渭副主编;吴巍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10408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电信-网络服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电信网络服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电信网络服务的概念与内涵1
第1章 电信网络服务的概念1
1.1 各技术领域有关服务的定义1
1.1.1 开放系统互连(OSI)七层模型对服务的定义1
1.1.2 电信网络技术领域对服务的认识2
1.1.3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技术领域对服务的认识4
1.1.4 云计算技术领域对服务的认识5
1.2 本书对服务的认识6
1.3 电信网络服务体系框架7
1.4 电信网络服务技术发展趋势8
1.5 本书的章节安排9
参考文献11
第2章 服务技术基础12
2.1 SOA技术12
2.1.1 SOA基本概念12
2.1.2 SOA对服务的要求12
2.1.3 SOA模型13
2.1.4 面向服务14
2.1.5 企业服务总线(ESB)16
2.2 Web服务技术20
2.2.1 Web服务架构(WSA)21
2.2.2 Web服务分析22
参考文献24
第二部分 电信网络服务平台25
第3章 电信网络服务平台的演进25
3.1 服务平台概念与演进过程25
3.2 智能网中的服务平台27
3.3 移动环境中的服务平台28
3.3.1 CAMEL原理和结构28
3.3.2 CAMEL标准和应用程序29
3.4 开放网络应用编程接口(API)30
3.4.1 目标30
3.4.2 原理与结构30
3.4.3 标准和应用31
3.5 基于IMS的融合网络37
3.5.1 原理与标准37
3.5.2 增值服务38
3.6 展望38
参考文献39
第4章 电信网络服务模型与架构40
4.1 服务平台需求40
4.1.1 网络融合40
4.1.2 信息技术的发展41
4.1.3 开发方式的改变42
4.1.4 市场因素44
4.1.5 其他因素45
4.2 服务平台的网络模型46
4.2.1 通用网络模型46
4.2.2 PSTN网络模型47
4.2.3 智能网模型47
4.2.4 IMS网络模型49
4.2.5 面向服务的架构50
4.3 融合网络的服务平台体系架构51
4.3.1 基本原理52
4.3.2 体系结构55
4.3.3 工作过程60
4.4 服务平台部署方式63
参考文献70
第5章 服务平台技术标准71
5.1 Parlay与Parlay X71
5.1.1 Parlay概念71
5.1.2 Parlay功能73
5.1.3 Parlay体系结构75
5.1.4 Parlay X82
5.2 OMA服务环境83
5.2.1 OMA介绍83
5.2.2 OMA体系结构84
5.3 ITU开放服务环境(OSE)87
5.3.1 ITU介绍87
5.3.2 OSE功能需求87
5.3.3 OSE体系架构89
5.3.4 功能实体介绍91
参考文献98
第6章 IMS服务引擎技术100
6.1 状态呈现服务100
6.1.1 状态呈现的概念100
6.1.2 状态呈现服务引擎101
6.1.3 状态呈现信息发布102
6.1.4 状态呈现信息订阅102
6.1.5 状态呈现信息的访问控制103
6.2 群组管理服务104
6.2.1 群组管理概念105
6.2.2 访问策略106
6.2.3 资源列表107
6.2.4 OMA的实现方案108
6.3 无线一键通(PoC)服务112
6.3.1 PoC体系架构113
6.3.2 PoC特性114
6.4 消息服务118
6.4.1 IMS消息概览118
6.4.2 立即消息118
6.4.3 基于会话的消息119
6.4.4 消息互通120
6.4.5 OMA即时消息(IM)121
6.5 会议服务123
6.5.1 IMS会议服务的架构和原理123
6.5.2 IMS会议流程124
参考文献127
第7章 服务冲突处理技术129
7.1 服务冲突介绍129
7.1.1 服务冲突定义129
7.1.2 服务冲突分类130
7.1.3 研究现状131
7.2 IMS网络中的服务冲突132
7.2.1 IMS服务及其分类132
7.2.2 IMS服务冲突136
7.2.3 IMS服务冲突机理139
7.3 Web服务中的冲突问题141
7.3.1 Web服务冲突概述141
7.3.2 Web服务冲突分类142
7.3.3 Web服务原语操作冲突144
7.3.4 Parlay中的Web服务冲突145
7.3.5 Web服务冲突机理145
7.4 服务冲突机理分析146
7.4.1 同一逻辑触发不同资源和动作146
7.4.2 缺乏融合权限、屏蔽信息和安全信息的机制147
7.4.3 顺序触发导致活锁148
7.4.4 其他148
参考文献149
第8章 服务安全技术150
8.1 Web服务安全问题分析150
8.1.1 概述150
8.1.2 Web服务引入的安全问题151
8.2 Web服务安全标准框架155
8.3 Web服务安全规范156
8.3.1 传输安全156
8.3.2 XML数据安全157
8.3.3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SAML)159
8.3.4 SOAP消息安全161
8.3.5 密钥与信任管理165
8.3.6 策略规范167
8.3.7 访问控制策略169
8.4 Web服务安全标准的实现173
8.5 标准相关问题173
8.5.1 安全问题173
8.5.2 互用性174
8.5.3 性能问题174
8.5.4 XML应用机174
参考文献175
第三部分 业务控制服务176
第9章 电信网络服务控制技术176
9.1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概述176
9.2 IMS的体系结构及功能实体177
9.2.1 平面177
9.2.2 网络接口178
9.2.3 IMS的功能单元179
9.2.4 参考点(Reference Points)183
9.3 基于IMS的PSTN/ISDN仿真系统(PES)185
9.3.1 PES系统的终端185
9.3.2 PES总体概述186
9.3.3 接入网关控制功能(AGCF)188
参考文献192
第10章 内容分发技术193
10.1 内容分发技术发展背景193
10.2 IPTV标准发展简介194
10.3 IPTV架构的标准化195
10.4 ITU-T IPTV服务的功能架构196
10.4.1 终端用户功能197
10.4.2 应用功能198
10.4.3 服务控制功能199
10.4.4 内容传送功能199
10.4.5 网络功能199
10.4.6 管理功能200
10.4.7 内容提供功能200
10.5 基于NGN的IPTV架构200
10.5.1 NGN与IPTV功能架构的比较200
10.5.2 NGN与IPTV的协调架构201
10.5.3 IPTV服务流程201
参考文献204
第11章 SIP与P2P协议融合技术205
11.1 P2P网络与SIP协议分析205
11.1.1 P2P网络205
11.1.2 SIP协议分析206
11.2 P2P技术与SIP协议的集成207
11.2.1 SIP协议的扩展——dSIP协议207
11.2.2 SIP定位服务的扩展208
11.2.3 RELOAD协议209
11.2.4 P2P SIP存在的问题210
11.3 IETF中P2P SIP的标准化210
11.3.1 概念211
11.3.2 P2P SIP系统架构211
11.3.3 分级的P2P SIP系统架构212
11.4 P2P技术在IMS体系中的应用212
11.4.1 P2P应用与IMS结合分析212
11.4.2 应用方式1:IMS之上的P2P覆盖网214
11.4.3 应用方式2:IMS核心网中的P2P214
参考文献216
第四部分 传送控制服务218
第12章 传送控制服务技术218
12.1 面向QoS的通用IMS资源控制与管理218
12.1.1 用户QoS配置文件218
12.1.2 QoS配置文件属性218
12.1.3 会话QoS管理219
12.1.4 承载层QoS和服务层QoS220
12.1.5 策略获取方式222
12.1.6 资源申请223
12.1.7 跨域QoS控制223
12.2 3GPP传送控制服务架构226
12.2.1 概念介绍226
12.2.2 应用功能实体228
12.2.3 策略和计费控制(PCC)228
12.2.4 UMTS的QoS机制232
12.2.5 3GPP的QoS接口235
12.3 TISPAN NGN资源接纳控制服务架构236
12.3.1 TISPAN NGN的QoS架构236
12.3.2 NGN应用实体功能(NGN AF)238
12.3.3 资源接入控制子系统(RACS)238
12.3.4 服务策略决策功能(SPDF)239
12.3.5 接入RACF(A-RACF)241
12.3.6 资源控制执行功能(RCEF)241
12.3.7 NGN边界网关242
12.3.8 网络端到端资源协商过程245
12.3.9 NGN QoS接口245
参考文献247
第13章 网络的虚拟化技术249
13.1 网络虚拟化的概念249
13.1.1 虚拟局域网249
13.1.2 虚拟专用网250
13.1.3 主动网络(Active Networks)250
13.1.4 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s)251
13.2 网络虚拟化技术现状251
13.2.1 ITU-T相关技术标准251
13.2.2 网络虚拟环境251
13.2.3 设计要求253
13.2.4 关键技术254
13.2.5 典型的网络虚拟化项目255
13.3 虚拟化网络体系结构256
13.3.1 虚拟化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256
13.3.2 控制平面和网络OS258
13.4 OpenFlow技术260
13.4.1 OpenFlow技术总体概述260
13.4.2 OpenFlow网络的基本组成262
13.5 Nicira公司网络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264
参考文献265
第五部分 技术发展前景266
第14章 云计算对NGN的新需求266
14.1 云计算简介266
14.1.1 主要特点266
14.1.2 主要服务方式267
14.2 通用需求267
14.2.1 可扩展性268
14.2.2 灵活性268
14.2.3 网卡虚拟化268
14.2.4 虚拟机的动态迁移268
14.2.5 虚拟机无缝迁移269
14.2.6 IPv4/IPv6支持269
14.3 云计算服务对NGN核心传送网络的功能需求269
14.4 云计算中心内部网络的功能需求270
14.4.1 云计算中心内部网络拓扑需求270
14.4.2 互连云计算中心的网络拓扑需求271
14.5 云计算对网络服务的需求273
14.5.1 带宽按需服务273
14.5.2 L4-L7层网络服务273
14.5.3 L2-L3层VPN网络需求274
14.6 对网络管理的需求274
14.7 云交换机与云路由器275
参考文献276
第15章 网络服务技术融合的趋势277
15.1 Web 2.0与电信网络服务的融合277
15.1.1 Web 2.0简述277
15.1.2 Web2.0与IMS的融合278
15.1.3 Web2.0与IMS融合的实例分析279
15.2 IMS与SOA服务交付平台的集成284
15.2.1 电信网络能力抽象284
15.2.2 基于Web服务的API:Parlay X285
15.2.3 NGN中基于SOA的服务交付平台(SDP)技术286
参考文献288
缩略语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