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下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田昭林等副主编;田昭林修订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9154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254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622页
- 主题词:抗日战争-史料-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下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节 写作动机3
一、还历史以真实面目3
二、记取历史的教训10
第二节 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与作用17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8
二、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因素19
三、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23
四、推迟了日本法西斯的南进行动25
第三节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关系30
一、两个战场的形成31
二、统一战略下两个战场的合理分工34
三、两个战场的互相配合36
四、两个战场的地位与作用38
第四节 正面战场作战概述44
第一章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55
第一节 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55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扩张55
二、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跻入侵华列强行列65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占东北的军事准备80
一、东北概况及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活动80
二、日本侵占东北的军事准备83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88
一、事变前中日双方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88
二、事变爆发和辽宁、吉林的沦陷94
三、江桥抗战和黑龙江省的失陷98
四、锦州作战及其失陷103
五、哈尔滨保卫战106
六、国民政府依赖国联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破灭110
第四节 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114
一、辽宁义勇军的抗日斗争114
二、吉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119
三、黑龙江义勇军的抗日斗争124
四、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简析131
第五节 “一·二八”淞沪抗战135
一、日军侵沪的战略企图及中日双方在淞沪地区的兵力部署135
二、闸北巷战139
三、吴淞要塞及其附近的战斗140
四、庙行、江湾战斗143
五、浏河战斗149
六、《上海停战协定》的签订152
七、淞沪抗战简析155
第六节 长城抗战161
一、战前一般形势161
二、榆关、热河失守163
三、长城各关口的作战167
四、冀东沦陷和《塘沽协定》的签订179
五、长城抗战失败的原因183
第七节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战斗189
一、抗日同盟军的成立189
二、抗日同盟军的抗日行动193
三、抗日同盟军的解体和抗日讨贼军的组建及失败195
四、抗日同盟军失败的原因197
第八节 绥远抗战199
一、日本侵绥的战备企图和中日双方在绥远地区的兵力部署199
二、绥远作战经过202
三、绥远抗战的巨大影响和军事上的经验207
第九节 西安事变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210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侮局面的形成210
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213
第二章 “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241
第一节 “七七”事变前的一般形势241
一、国际形势和日本的侵略企图241
二、日本和中国的国力、军力概况247
第二节 “七七”卢沟桥事变256
一、“七七”事变前夕平津地区的态势256
二、日军挑衅和卢沟桥战斗258
三、中日两国最初的态度和停战谈判261
第三节 日本派兵华北 中国部署抗战266
一、日本派兵华北的决策和战争准备266
二、中国的抗战准备与部署272
三、全中国人民团结抗日278
第四节 日军发动总攻及平、津沦陷281
一、双方的作战准备及作战指导281
二、北平、天津战斗286
三、平津作战简析290
第五节 中日两国确立战时体制293
一、平、津沦陷后的形势293
二、日本政府放弃“不扩大”方针295
三、中国大本营的设立和战略方针的确定296
四、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与红军改编299
第三章 华北作战309
第一节 华北地区军事形势309
一、日军的战略企图及进攻华北的作战计划309
二、中国军队防守华北的作战部署312
第二节 平绥路东段作战317
一、南口地区争夺战317
二、天镇、阳高战斗与大同失陷324
三、作战简析327
第三节 平汉、津浦路北段作战332
一、中日两军在河北省北部地区的作战计划332
二、涿县、保定地区作战336
三、津浦路北段作战340
第四节 晋北作战与平型关作战347
一、察南、雁北撤退347
二、广灵、灵丘间的战斗348
三、第二战区的决战计划350
四、平型关大捷351
五、东跑池、鹞子涧战斗357
六、日军突入繁峙 内长城防线弃守358
七、平型关作战简析361
第五节 太原会战363
一、会战前的一般形势364
二、忻口作战368
三、正太路沿线作战384
四、太原陷落402
第六节 绥远、冀南作战与济南、青岛失陷420
一、日军进攻绥远及归绥、包头失陷420
二、冀南地区作战421
三、日军进攻山东及济南、青岛失陷423
四、作战简析428
第四章 华东战局433
第一节 淞沪会战433
一、平津失守后的华东形势433
二、会战经过446
三、会战简析499
第二节 南京保卫战521
一、日本大本营的成立及进攻南京的决策522
二、中国政府对南京地区的抗战准备及作战指导524
三、会战经过528
四、南京保卫战简析543
五、国际形势与陶德曼调停549
第三节 徐州会战561
一、南京失守后的形势562
二、国民政府组织全面抗战563
三、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措施566
四、会战前第五战区的作战方案568
五、序战阶段津浦路南北段的战斗573
六、会战前期——台儿庄作战580
七、会战后期——徐州突围604
八、航空作战概况628
九、徐州会战简析630
第五章 武汉会战及广州失陷649
第一节 武汉会战前中日双方的部署649
一、日军的战略企图及秘密和谈649
二、国民政府的战略方针及保卫武汉的作战准备654
三、日军进攻武汉的作战指导及兵力660
四、中国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及兵力662
第二节 会战经过668
一、序战中的主要战斗670
二、防守前方要地的主要战斗682
三、武汉外围主要阵地的作战693
四、赣北地区的主要作战712
五、大别山北麓的作战722
六、中国军队自动放弃武汉732
七、会战简析738
第三节 日军突袭大亚湾与广州陷落753
一、日军进攻广州的部署753
二、中国军队仓促防守755
三、作战经过756
四、广州失守的原因760
第六章 相持阶段前期的作战763
第一节 武汉失守后的形势763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764
二、日本侵华政略、战略的转变766
三、国民政府调整抗战方针770
四、国共关系的新发展及对抗战的影响774
第二节 南昌会战777
一、会战前的一般形势777
二、会战经过780
三、会战简析787
第三节 海南岛及汕头作战793
一、海南岛作战793
二、汕头作战795
第四节 随、枣会战796
一、会战前双方态势796
二、日军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797
三、第五战区的作战方针和兵力部署799
四、会战经过801
五、会战简析804
第五节 第一次长沙会战809
一、会战前双方态势809
二、日军的战役企图和部署811
三、第九战区的作战方针和兵力部署812
四、会战经过813
五、会战简析818
第六节 桂南会战823
一、日军的战役企图、作战指导和部署823
二、第四战区的防御部署825
三、会战经过826
四、会战简析834
第七节 1939年冬季攻势839
一、军委会的战略企图、方针和部署839
二、作战经过841
三、作战简析844
第八节 枣、宜会战846
一、日军的战役企图、作战指导和部署846
二、中国军队的战役企图、作战方针和部署848
三、会战经过849
四、会战简析856
第九节 上高会战862
一、双方的战役企图及兵力部署862
二、会战经过863
三、会战简析866
第十节 中条山会战869
一、双方的战役企图及兵力部署869
二、会战经过873
三、会战简析877
第十一节 第二次长沙会战881
一、日军的战役企图及兵力部署881
二、第九战区的战役企图及兵力部署884
三、会战经过885
四、会战简析895
第十二节 日军对中国沿海的封锁作战和对内地的航空作战902
一、对沿海的封锁作战902
二、对内地的航空作战905
三、简析908
第七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911
第一节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战区的建立911
一、日本的南进政策911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英对中国抗战的态度914
三、日本南进作战的准备916
四、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918
五、中国战区的建立921
第二节 第三次长沙会战925
一、会战前一般情况925
二、中日双方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927
三、会战经过930
四、会战简析942
第三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947
一、战前一般形势947
二、中英联军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951
三、日军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953
四、作战经过954
五、作战简析970
第四节 浙赣会战975
一、战前一般情况975
二、日军的战略企图、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977
三、第三战区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979
四、会战经过982
五、会战简析1008
第五节 监利、华容地区作战及鄂西会战1014
一、监利、华容地区作战1014
二、鄂西会战1021
第六节 常德会战1037
一、战前一般情况1037
二、日军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1038
三、军委会、第六战区的防御作战计划及兵力部署1041
四、会战经过1043
五、会战简析1057
第八章 走向最后的胜利1065
第一节 1943年国际国内形势1065
一、轴心国瓦解 同盟国转入战略反攻1065
二、中国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066
三、日本转变侵华战略1068
第二节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1072
一、反攻缅甸战略决策的形成1072
二、中国驻印军、远征军的组建及整训1077
三、驻缅日军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1080
四、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作战1082
五、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作战1102
六、反攻作战简析1115
第三节 豫、湘、桂会战1121
一、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的战略企图及兵力部署1121
二、豫中会战1123
三、长、衡会战1136
四、桂、柳会战1153
五、豫、湘、桂会战简析1167
第四节 击退日军的最后两次进攻1179
一、老河口地区作战(豫西、鄂北会战)1181
二、芷江地区作战1188
第五节 局部反攻 收复广西1199
一、中国战区的反攻计划1199
二、日军实施战略收缩1203
三、收复广西1205
第六节 日本投降1209
后论1215
后记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