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的教育主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的教育主张](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915503.jpg)
- 陈立群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3512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的教育主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爱心编1
1.教育的真爱、假爱与错爱3
一、教育爱的三种表达形式3
二、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4
2.感动,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7
一、来自信念的感动7
二、来自学生的感动8
三、来自社会的感动11
3.寒门何以能出“贵子”14
一、生存张力强14
二、危机意识强15
三、承载能力强15
四、自主能力强16
五、适应能力强17
4.对“寒门难出贵子”的思考19
一、农村教育投入不足19
二、家庭期望值偏低21
三、学生个体竞争能力减弱21
5.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再思考23
一、关于宏志招生的障碍23
二、关于学校撤并的反思26
三、社会价值观导向的问题27
6.人—孩子—学生30
一、教育中,“他,,首先是“人”30
二、教育中,“他”只是个孩子32
三、教育中,“他”是我们的学生34
7.学生管理中若干关系的处理36
一、扬长与避短36
二、显性与隐性39
三、治标与治本42
四、宽松与严格48
五、管形与育神51
六、认知与行为54
七、竞争与合作58
八、基础与目标61
九、“有为”与“不为”63
十、“走得出”与“走得远”66
8.善待学生,乃为师之底线76
一、善在尊重76
二、善在理解77
三、善在信任77
四、善在帮助78
9.管,是为了不管79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79
二、班级中的管与理80
三、班级中管与理的比重80
四、班级管理的三种类型及其思考82
10.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83
一、班级管理的常见问题83
二、智慧型班主任应有度的把握85
11.爱之有理 行之有道88
一、“仁”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89
二、“仁”是一种彼此亲厚的真挚情感89
三、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90
12.再富也要苦孩子93
一、物质上的苦须有度的把握93
二、身心上的苦是一种历练94
责任编99
13.我的考试主张101
一、重在考察思维能力101
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104
三、探索精神成长的量化机制107
14.教育应多一点棋类思维113
一、棋与牌的不同之处113
二、规则与创新都是永恒的114
三、教育应多一点棋类思维116
15.教育应学会等待119
一、效率,从工业生产到生物技术119
二、效率疯狂的隐忧120
三、强调效率对教育的警示121
四、教育是慢活123
16.教育应追求“终身保质”125
一、为了学生的终生健康126
二、为了学生的终生学习129
三、为了学生的人格完善131
17.教育“中段现象”之辩136
一、德育中的“中段现象”136
二、教学中的“中段现象”138
三、管理中的“中段现象”140
四、生命教育中的“中段现象”141
五、“中段现象”的哲学探源142
六、教育克服“中段现象”的探索143
18.莫让孩子“被理科”146
一、重理轻文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146
二、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一样的147
三、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存在148
四、学校教育要以“文”化“人”149
19.“家文化”与责任感教育151
一、学生层面:安全感和内驱力151
二、学校层面:文化课和德育课153
三、家庭层面:厚重感和凝聚力154
四、社会层面:责任感和稳定器156
20.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走得更远158
一、对自我负责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158
二、担当责任,让一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159
三、从知到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61
四、多元价值冲击下的责任感教育162
21.学校德育:必须直面四大冲突164
一、教育的追求与现实的取向164
二、西方流行文化与东方传统道德165
三、教育理念与操作实施166
四、育人的较高要求与教师的实际素质167
22.学校德育的文化学思考169
一、德育的内容问题169
二、德育的形式问题171
三、德育的方法问题172
23.教育即心灵唤醒174
一、人的潜能中是善恶并存的174
二、心灵唤醒的前提是尊重学生175
三、心灵唤醒的关键是学生主体性的确立176
24.眷注精神,完善人性179
一、生物性是一种客观存在179
二、要重视精神性的力量181
三、教育要促进三性的统合发展183
25.重树教育信念187
一、教育应保护学生的自信188
二、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188
三、教育应唤醒学生的潜能189
26.转换育人模式的思考190
一、传统育人模式及欠缺191
二、时代的召唤:从传统到新型的转变192
三、教师的智慧和心量:转换育人模式的前提196
27.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想法199
一、家庭、学校包办过多199
二、要重视责任感教育200
三、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做什么202
四、让学生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203
28.破解教师管理之难205
一、教师管理难在何处205
二、学校的有为之处207
育才编211
29.我的教育主张213
一、从“为考而教”到“为人而教”213
二、从“有教无类”到“有类无等”216
三、从“知识增长”到“精神成长”218
四、从“全才培养”到“人才培养”220
30.识得、习得与悟得222
一、什么是学习222
二、衡量学习质量优劣的标准223
三、学习的三重境界224
31.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230
一、授之以鱼——三流的教师教知识230
二、授之以渔——二流的教师教方法231
三、授之以喻——一流的教师教思想233
32.教育应始于“童蒙求我”236
一、倡导“自主当家”236
二、倡导用心学习238
三、倡导先学后教240
33.探索男女生学习差异242
一、男女生学习差异的影响因素242
二、对策与思考244
34.高中创新人才培养之殇246
一、课堂教学问题246
二、教师素质问题248
三、课程设置问题250
四、学程衔接问题251
五、社会协同问题253
35.从高分“五步法”到创新人才培养255
一、“五步法”解读255
二、“五步法”的吸收与批判258
三、超越与创新261
36.轻负高质课堂的探索267
一、备课是动态生成的关键267
二、讲解是思维过程的外显268
三、理解是轻负高质的前提269
37.以理服人 以趣促情271
一、理的重要性271
二、趣的必要性273
三、教之秘诀在于度274
38.做一名研究型教师276
一、勤于思考276
二、勤于动笔277
三、勤于求教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