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
  • 赵颖著;张新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6930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创作场域及其文化坐标1

第一节 研究起点与相关概念3

一、海外华文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与新加坡华文文学3

二、旧体诗的概念7

三、海外华文文学不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8

四、研究的出发点:“海外华文中心”而非“中国中心”10

第二节 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10

一、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的概貌11

二、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的态势17

三、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总体特点、局限及展望20

第三节 世界华文旧体诗的文化图景21

一、与中国文学同步发展的东亚旧体诗23

二、多元文化冲击下的东南亚旧体诗24

三、极度边缘的北美欧洲旧体诗27

四、多元文化交织下的旧体诗图景29

第四节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文化观察与研究路径29

一、旧体诗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样式的特殊品种30

二、基本思路和研究路径31

第二章 吟到中华以外天——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的时代背景与身份背景34

第一节 中国与新加坡交往史略34

一、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交通要道34

二、唐代开始,直到宋元时期,新加坡成为重要的贸易枢纽,同时开始有华人在岛上居住36

三、明清时期,两国联系空前密切,发展政治、贸易、文化等多方面联系38

第二节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分类42

第三节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传播途径47

一、报纸及其副刊47

二、诗集印制49

三、社团传播51

四、网络传播51

第三章 诗在南洋——新加坡“过客”的旧体诗53

第一节 中华风景记桃符:出使海外的晚清官员54

一、第一次出洋高潮期间创作于新加坡的旧体诗54

二、第二次出洋高潮期间创作于新加坡的旧体诗57

三、第三次出洋高潮期间创作于新加坡的旧体诗59

第二节 我视新洲成旧洲:任职异域的新加坡总领事61

一、中国在新加坡设置领事的社会背景61

二、左秉隆:不似他官似教官65

三、黄遵宪:驰域外之观,写心上之语81

四、杨云史:炎洲往事堪流涕98

第三节 更望佗城作故乡:出访南洋的文人101

一、丘逢甲:我是渡海寻诗人,行吟欲遍南天春101

二、许南英:独客已无家,客中重作客107

第四节 去国离家岁又终:政治原因流亡到新加坡的诗人111

一、康有为:天荒地老哀龙战,去国离家又岁终111

二、郁达夫:故园归去已无家,传舍名留炎海涯116

第五节 异域人生与文学定位124

一、“过客”眼中的新加坡“形象”124

二、就文学隶属关系而言,新加坡“过客”诗人创作的旧体诗作品,属于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128

三、就文本创作趋势而言,新加坡“过客”诗人创作的旧体诗作品是与中国社会发展同步的130

四、就文本创作整体风貌而言,新加坡“过客”诗人创作的旧体诗作品开始展现一定的南洋风貌131

五、就创作形式而言,广泛地沿用以往的诗歌题目命名方式之外,“过客”诗人创作的一个非常突出特点就是善于长题132

第四章 新移民的浪子——新加坡“流寓者”的旧体诗135

第一节 “流寓者”的身份背景特征135

一、“流寓者”的文化认同136

二、“流寓者”的政治认同138

三、“流寓者”的民族认同139

第二节 星洲明月无古今:“南洋才子”邱菽园140

一、流寓异域,心属旧土:关于中国政治变迁143

二、咏史感怀:作为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学表述146

三、本土关怀:邱菽园笔下的星洲风物152

四、文人唱和:流寓者的文学交际159

五、心系两地:作为“流寓”者的诗词风貌162

第三节 翠墨新挥海国篇:“国宝诗人”潘受166

一、当时最念亭林语,天下兴亡在匹夫:关于中国政治文化168

二、本土关怀:潘受笔下的新加坡风物171

第四节 呕心吟就诗千首:南洋诗人萧雅堂174

第五节 不碍南冠客里身:流寓诗人的竹枝词创作178

一、文明冲突交融下的南洋竹枝词180

二、南洋竹枝词的艺术特征182

三、南洋竹枝词的社会功能184

第六节 故土回望与文化建构185

一、就文学隶属关系而言,新加坡“流寓”诗人创作的旧体诗作品,属于离境文学的组成部分185

二、就文本创作趋势而言,新加坡“流寓”诗人创作的旧体诗表现出与中国政治同步的特点187

三、就文本传递的思想而言,新加坡“流寓”诗人创作的旧体诗反映的是海外华人思想情感188

四、就文本创作的视角而言,新加坡“流寓”诗人创作的旧体诗作品以主人公的心态对南洋社会进行客观反映190

五、就文本创作整体风貌而言,新加坡“流寓”诗人创作的旧体诗展现出心系两地的趋势192

第五章 新土地、新生活、新经验——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195

第一节 词流星散文坛寂: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的创作背景195

一、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的身份认同195

二、新加坡华文的式微对旧体诗的影响197

第二节 海国欣传径有阴: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诗社传播——以“新声诗社”为例198

第三节 重光汉学见天开: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网络传播——以随笔南洋网为例204

第四节 宣扬汉粹共扶骚: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诗集印制207

一、方修208

二、李金泉210

三、梁荣基210

四、李西浪211

第五节 城市书写与文化认同212

一、为写诗而写诗的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作者213

二、新加坡当代华文旧体诗对汉语的坚守214

三、隶属新加坡国家文学的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216

四、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变异216

五、关于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今古韵之争的看法219

六、品质相对低下的当代新加坡华文旧体诗220

第六节 旧体诗在新加坡的发展趋向221

一、依旧边缘的新加坡华文旧体诗222

二、新加坡华文旧体诗边缘状态下生存的原因及策略223

三、以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为依托建立的文化圈225

四、新加坡华文旧体诗在传承和接纳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融入228

五、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创作虽然一直持续,但是竞争力却在弱减229

第六章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发展脉络与特色230

第一节 合同异:新加坡华文旧体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受容与变异230

一、新加坡华文旧体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受容230

二、新加坡华文旧体诗对于中国本土旧体诗的变异235

第二节 辨东西: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选择与困境238

一、多元文化形态中的身份认同238

二、中华文化情感和现实生存策略间的矛盾冲突240

三、新加坡华文旧体诗中所反映的文学及社会文化意义241

第三节 学理攸同: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文学史定位及其价值243

一、新加坡华文旧体诗是海外华文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44

二、旧体诗在海外的创作,其行为意义大于写作意义246

三、新加坡华文旧体诗所建立的文化沟通交流248

第四节 结语251

参考文献252

索引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