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验项目与临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检验项目与临床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904768.jpg)
- 张永生,云清英,亓敏主编;吴闽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867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检验项目与临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
第一节 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内容1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
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1
第二节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2
一、检验项目的选择中临床实验室应做的工作2
二、检验项目选择的原则3
三、检验项目的“组合”4
四、检验申请单4
第三节 患者的准备4
一、情绪5
二、运动5
三、昼夜生理变化5
四、体位6
五、饮食6
六、药物的影响6
第四节 标本的正确采集8
一、送检标本的采集要符合两个基本原则8
二、标本的正确采集应注意的基本问题8
三、血液标本的采集9
四、尿液标本的采集12
五、粪便标本的采集14
六、脑脊液的采集14
七、骨髓的采集15
八、胃及十二指肠液的采集15
九、痰液标本的采集15
十、阴道分泌物的采集15
十一、精液和前列腺液的采集15
第五节 标本的输送与验收15
一、标本的输送15
二、标本的验收16
三、建立和健全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体系17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20
第一节 血常规检验20
一、红细胞计数21
二、血红蛋白23
三、红细胞压积24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5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26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27
七、红细胞形态检查27
八、白细胞计数28
九、白细胞分类计数30
十、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31
十一、血小板计数33
十二、平均血小板体积34
十三、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34
第二节 血液其他一般检查36
一、血沉36
二、血液寄生虫检查37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查38
第一节 简介38
一、血栓与止血的基本原理38
二、开展凝血实验的意义38
第二节 血凝四项检测39
一、凝血酶原时间测定39
二、凝血酶时间40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40
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1
五、血凝项目检测注意事项41
第三节 其他凝血项目检查42
一、血浆D-二聚体42
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43
第四节 临床应用43
一、出凝血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43
二、出凝血筛检试验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45
第四章 骨髓检查46
第一节 骨髓检查的目的和意义46
第二节 骨髓检查的方法46
第三节 正常骨髓参考值47
第五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52
第一节 概述52
一、简介52
二、可用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52
第二节 血流变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53
一、全血粘度测定53
二、全血还原粘度测定54
三、纤维蛋白原(Fb)54
四、红细胞变形能力54
五、血沉方程K值54
六、红细胞沉降率55
七、红细胞刚性指数55
八、血浆比粘度55
九、红细胞压积56
十、红细胞聚集指数56
十一、血浆粘度56
十二、红细胞变形指数56
第三节 血流变检验注意事项57
第六章 临床输血检验58
第一节 输血前检验58
一、输血前检验的内容58
二、血型鉴定58
三、交叉配血试验60
四、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61
五、不规则抗体检查61
第二节 输血流程62
一、输血申请62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62
三、发血62
四、输血63
第三节 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64
一、全血64
二、红细胞65
三、血小板65
四、单采中性粒细胞67
五、血浆67
六、冷沉淀69
第四节 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69
一、急性输血反应70
二、迟发性输血反应72
第七章 尿液检验75
第一节 尿液检验的目的75
第二节 尿液理学检查76
一、尿液气味76
二、尿液颜色和透明度76
三、尿量77
四、尿三杯实验78
第三节 尿常规检验78
一、尿酮体78
二、尿糖79
三、尿蛋白定性80
四、尿亚硝酸盐定性实验81
五、尿胆红素定性实验82
六、尿胆原定性试验83
七、尿比重83
八、尿酸碱度(尿液pH)84
九、尿潜血定性检查85
十、尿白细胞定性检查86
第四节 尿液有形成份检查87
第五节 尿液其他检验90
一、尿含铁血黄素实验90
二、尿液本-周氏蛋白91
三、尿乳糜实验91
四、尿液妊娠试验92
五、尿苯丙酮酸定性92
第八章 粪便检验94
第一节 理学检查94
第二节 化学检查95
一、粪便潜血检查95
二、粪胆素和粪胆原测定96
三、粪便苏丹Ⅲ染色检查96
第三节 粪便显微镜检查97
第九章 体液检验99
第一节 脑脊液检验99
一、理学检查99
二、CSF细胞计数100
三、生化检查101
四、脑脊液检验的临床应用102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103
一、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检查103
二、关节腔积液检查106
第三节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107
一、胃液检验107
二、十二指肠液检查108
第四节 痰液检查110
一、一般性状检查110
二、显微镜检验111
第五节 生殖系统分泌物检验112
一、精液常规检查112
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113
三、阴道分泌物检查114
第十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17
第一节 肝功能检验117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7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18
三、血清碱性磷酸酶119
四、γ-谷氨酰转肽酶120
五、总胆红素121
六、直接胆红素121
七、间接胆红素122
八、血清总蛋白123
九、白蛋白124
十、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24
十一、血清蛋白电泳125
十二、血清总胆汁酸126
十三、血清胆碱酯酶127
十四、肝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128
第二节 肾功能检验130
一、血清尿素氮130
二、血清肌酐131
三、血清尿酸132
四、血清β2微量球蛋白132
五、血清胱抑素C133
六、血清转铁蛋白133
七、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134
八、尿微量白蛋白134
九、肾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135
第三节 糖及其代谢物135
一、血糖(葡萄糖)136
二、葡萄糖耐量实验137
三、糖化血红蛋白138
四、糖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139
五、丙酮酸139
六、血清β-羟丁酸140
七、乳酸141
第四节 血脂和脂蛋白141
一、甘油三酯:141
二、总胆固醇142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3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4
五、血清载脂蛋白A1145
六、血清载脂蛋白B145
七、脂蛋白(a)146
八、血脂检测的临床应用146
第五节 心肌酶谱148
一、肌酸激酶148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149
三、乳酸脱氢酶测定149
四、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150
五、心肌肌钙蛋白-Ⅰ150
六、血清心肌酶的临床应用150
第六节 电解质和无机微量元素的检测153
一、血清钾153
二、血清钠154
三、血清氯155
四、血清钙156
五、总二氧化碳157
六、血清无机磷157
七、血清镁158
八、血清锌158
九、血清铜159
十、血清铁160
第七节 胰腺功能161
一、淀粉酶161
二、血清脂肪酶162
第十一章 血气分析163
第一节 血气分析检测项目163
一、血液酸碱度163
二、血液二氧化碳分压164
三、血浆二氧化碳总量164
四、血浆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165
五、血液缓冲碱166
六、血液碱剩余166
七、血液氧分压167
八、血液氧饱和度和血液氧含量168
九、血红蛋白50%氧饱和时的氧分压168
十、肺泡-动脉氧分压差169
十一、阴离子隙170
十二、血红蛋白170
第二节 血气标本采集170
第十二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172
第一节 细胞免疫检测172
一、T淋巴亚群测定172
二、B细胞免疫检测173
三、自然杀伤细胞173
第二节 体液免疫检测174
一、免疫球蛋白174
二、补体测定174
第三节 自身免疫相关检测175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0’、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175
二、抗核抗体175
三、抗双链DAN抗体177
四、抗EAN抗体177
五、抗中性粒细胞细胞浆抗体178
第四节 感染免疫检测179
一、艾滋病初筛实验179
二、肺炎支原体抗体179
三、甲型肝炎病毒检查180
四、乙型肝炎检测180
五、HBV前S和抗前S(anti-Pre-S)抗体181
六、乙型肝炎病毒DNA181
七、丙型肝炎病毒检查(丙肝抗体、丙肝RNA)182
八、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测定183
九、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183
十、优生四项(风疹病毒、单纯疱疹1,2、巨细胞病毒、弓形虫)184
第十三章 化学发光检测项目185
第一节 性激素检测185
一、雌二醇185
二、孕酮186
三、睾酮186
四、泌乳素186
五、促滤泡成熟激素187
六、促黄体生成激素188
七、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188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检测188
一、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188
二、游离甲状腺素189
三、促甲状腺素189
四、甲状腺球蛋白190
五、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90
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90
七、甲状腺素结合力191
八、甲状旁腺素191
第三节 心血管、糖尿病检测项目191
一、胰岛素及胰岛素释放191
二、C-肽和C-肽释放192
三、胰高血糖素192
四、血栓素B2193
五、6-酮-前列腺素F1a193
六、内皮素194
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94
八、血浆醛固酮194
九、肾素-血管紧张素Ⅱ195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195
一、肿瘤相关物质195
二、癌胚抗原测定196
三、甲胎蛋白测定197
四、前列腺特异抗原197
五、糖类抗原125198
六、糖类抗原15-3198
七、糖类抗原19-9199
八、糖类抗原72-4199
九、糖类抗原-50199
十、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200
十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00
十二、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200
十三、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测定201
第五节 贫血201
一、血清铁蛋白201
二、叶酸202
三、维生素B12202
第六节 肝纤维化检测203
一、透明质酸203
二、Ⅳ型胶原203
三、层粘蛋白203
四、Ⅲ型前胶原204
第七节 脑肠肽204
一、β-内啡肽204
二、神经肽Y204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05
四、胃泌素205
五、胃动素205
六、皮质醇205
第十四章 微生物学检验207
第一节 各种标本细菌学检验207
一、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检查207
二、尿液标本细菌学检查210
三、粪便标本细菌学检查212
四、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查213
五、胸、腹水标本细菌学检查214
六、心包穿刺液细菌学检查215
七、关节液标本细菌学检查216
八、胆汁标本细菌学检查216
九、上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查217
十、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查218
十一、病灶分泌物(脓液)标本细菌学检查219
十二、生殖器官分泌物细菌学检查221
十三、常见真菌检查222
第二节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222
一、青霉素类222
二、头孢菌素类224
三、其他β-内酰胺类225
四、β-内酰胺酶抑制剂226
五、氨基糖苷类227
六、喹诺酮类227
七、大环内酯类228
八、四环素类228
九、氯霉素和林可酰胺类229
十、多肽类230
十一、磺胺类及其增效剂230
十二、其他合成抗菌药231
第三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231
一、体外药敏实验选药原则231
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232
三、苛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235
四、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237
五、联合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体外杀菌试验238
第四节 特殊菌的耐药性监测239
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239
二、耐万古霉素和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肠球菌240
三、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241
四、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242
五、产头孢菌素酶细菌244
六、其他特殊耐药性监测245
第五节 主要细菌学检验246
一、革兰阳性球菌246
二、革兰阴性球菌249
三、需氧革兰阳性杆菌250
四、肠杆菌科细菌254
五、非发酵菌260
六、弧菌属和气单胞菌属264
七、革兰阴性苛养菌264
八、人畜共患病原菌268
九、弯曲和螺旋形革兰阴性杆菌269
十、厌氧菌270
十一、L型细菌274
第六节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检验274
一、螺旋体274
二、支原体276
三、衣原体277
四、立克次体277
第七节 真菌学检验278
一、浅部感染真菌280
二、深部感染真菌280
三、条件致病真菌282
第八节 病毒283
一、呼吸道病毒283
二、肠道病毒283
三、虫媒病毒284
四、出血热病毒284
五、疱疹病毒284
六、人乳头瘤病毒284
七、狂犬病病毒285
八、人类微小病毒285
第十五章 临床疾病的实验室检查28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286
一、上呼吸道感染286
二、支气管哮喘287
三、肺炎287
四、肺结核288
五、肺脓肿288
六、胸腔积液289
七、肺癌289
第二节 妇科疾病290
一、子宫颈癌290
二、子宫内膜癌290
三、卵巢癌291
四、乳腺癌291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292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92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92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93
四、糖尿病293
五、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294
六、痛风及高尿酸血症294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295
一、消化性溃疡295
二、肝硬化295
三、胰腺炎296
四、胆囊炎296
五、原发性肝癌297
六、胰腺癌298
七、大肠癌298
第五节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299
一、缺铁性贫血299
二、巨幼细胞贫血299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300
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1
五、急性白血病301
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03
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3
八、多发性骨髓瘤304
九、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5
十、血友病306
第六节 循环系统疾病306
一、肺源性心脏病306
二、高血压病306
三、心肌梗死307
四、病毒性心肌炎307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07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307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308
三、肾盂肾炎309
四、肾病综合征310
五、急性肾衰竭310
六、慢性肾功能不全311
七、肾小管性酸中毒311
八、前列腺炎312
九、梅毒312
十、艾滋病313
第八节 神经系统疾病313
一、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GBS)313
二、帕金森病314
三、脑出血314
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