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教材 电力系统分析 下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仰赞,温增银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801772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教材 电力系统分析 下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9章 电力系统的负荷1
9.1 负荷的组成1
9.2 负荷曲线1
9.3 负荷特性与负荷模型4
小结6
习题6
第10章 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7
10.1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7
10.1.1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7
10.1.2 网络元件的功率损耗9
10.2 输电线路的功率特性10
10.3 沿长线的功率传送13
10.3.1 长线的稳态方程13
10.3.2 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14
10.3.3 无损线的功率圆图15
10.3.4 沿长线的电压和电流分布16
10.3.5 有损耗线路稳态运行时的电压和电流分布20
10.4 单端供电系统的功率特性21
小结23
习题24
第11章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26
11.1 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26
11.1.1 已知供电点电压和负荷节点功率时的计算方法26
11.1.2 两级电压的开式电力网计算30
11.2 简单闭式网络的功率分布计算33
11.2.1 两端供电网络的功率分布33
11.2.2 闭式电力网中的电压损耗计算36
11.2.3 含变压器的简单环网的功率分布39
11.2.4 环网中的潮流控制42
11.3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47
11.3.1 潮流计算的定解条件47
11.3.2 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48
11.4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49
11.4.1 牛顿-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49
11.4.2 节点电压用直角坐标表示时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52
11.4.3 节点电压用极坐标表示时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58
11.5 P-Q分解法潮流计算61
小结66
习题67
第12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70
12.1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70
12.1.1 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70
12.1.2 无功功率电源71
12.1.3 无功功率平衡76
12.1.4 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水平的关系79
12.2 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81
12.2.1 允许电压偏移81
12.2.2 中枢点的电压管理81
12.2.3 电压调整的基本原理83
12.3 电压调整的措施84
12.3.1 发电机调压84
12.3.2 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85
12.3.3 利用无功功率补偿调压88
12.3.4 线路串联电容补偿调压92
12.4 调压措施的应用94
12.4.1 各种调压措施的合理应用94
12.4.2 各种措施调压效果的综合分析95
小结97
习题97
第13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100
13.1 频率调整的必要性100
13.2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101
13.2.1 系统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101
13.2.2 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102
13.2.3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104
13.3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106
13.3.1 频率的一次调整106
13.3.2 频率的二次调整108
13.3.3 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109
13.3.4 主调频厂的选择110
13.3.5 频率调整和电压调整的关系111
13.4 有功功率平衡和系统负荷在各类发电厂间的合理分配111
13.4.1 有功功率平衡和备用容量111
13.4.2 各类发电厂负荷的合理分配112
小结114
习题114
第14章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116
14.1 电力网中的能量损耗116
14.1.1 电力网的能量损耗和损耗率116
14.1.2 线路中能量损耗的计算方法116
14.1.3 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120
14.2 火电厂间有功功率负荷的经济分配123
14.2.1 耗量特性123
14.2.2 等微增率准则123
14.2.3 多个发电厂间的负荷经济分配124
14.2.4 计及网损的有功负荷经济分配127
14.3 水、火电厂间有功功率负荷的经济分配128
14.3.1 一个水电厂和一个火电厂间负荷的经济分配128
14.3.2 计及网损时若干个水、火电厂间负荷的经济分配131
14.4 无功功率负荷的经济分配132
14.4.1 等微增率准则的应用132
14.4.2 无功功率补偿的经济配置133
小结135
习题136
第15章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138
15.1 概述138
15.2 功角的概念138
15.3 静态稳定的初步概念140
15.4 暂态稳定的初步概念141
15.5 负荷稳定的概念143
15.6 电压稳定性的概念144
15.7 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146
15.7.1 转子运动方程147
15.7.2 用标幺值表示的转子运动方程147
15.7.3 惯性时间常数的意义148
小结149
习题150
第16章 电力系统的电磁功率特性151
16.1 简单电力系统的功率特性151
16.1.1 隐极式发电机的功率特性151
16.1.2 凸极式发电机的功率特性152
16.2 网络接线及参数对功率特性的影响153
16.2.1 串联电阻的影响153
16.2.2 并联电阻的影响154
16.2.3 并联电抗的影响156
16.2.4 发电机与无限大系统复合联接时的功率特性156
16.3 自动励磁调节器对功率特性的影响162
16.3.1 无调节励磁时发电机端电压的变化162
16.3.2 自动励磁调节器对功率特性的影响162
16.3.3 用各种电势表示的功率特性163
16.4 复杂电力系统的功率特性169
小结171
习题172
第17章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174
17.1 暂态稳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假设174
17.1.1 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的特点174
17.1.2 基本假设174
17.1.3 近似计算中的简化176
17.2 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分析计算177
17.2.1 各种运行情况下的功率特性177
17.2.2 大扰动后发电机转子的相对运动178
17.2.3 等面积定则178
17.2.4 极限切除角179
17.2.5 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判断的极值比较法180
17.3 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180
17.3.1 分段计算法180
17.3.2 改进欧拉法182
17.4 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分析计算187
17.4.1 大扰动后各发电机转子运动的特点187
17.4.2 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近似计算189
17.4.3 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判断190
17.5 暂态稳定实际计算中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191
17.5.1 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与网络方程的联接191
17.5.2 励磁系统的数学模型194
17.5.3 原动机及其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197
17.5.4 负荷的数学模型200
17.6 电力系统异步运行的概念202
17.6.1 发电机异步运行时的功率特性202
17.6.2 发电机由失步过渡到稳态异步运行的过程203
17.6.3 实现再同步的必要条件和促使再同步的措施204
小结205
习题205
第18章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207
18.1 运动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小扰动法原理207
18.1.1 未受扰运动与受扰运动207
18.1.2 李雅普诺夫运动稳定性定义208
18.1.3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近似稳定性判断法208
18.1.4 用小扰动法分析计算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步骤209
18.2 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210
18.2.1 不计发电机组的阻尼作用210
18.2.2 计及发电机组的阻尼作用212
18.3 自动励磁调节器对静态稳定的影响214
18.3.1 按电压偏差调节的比例式调节器215
18.3.2 比例式调节器对静态稳定的影响224
18.3.3 改进励磁调节器的几种途径224
18.3.4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简要述评225
18.4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实际分析计算的概念227
18.4.1 小扰动法在复杂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27
18.4.2 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sm(P)的计算问题229
18.4.3 dQ/dU<0判据的意义及电压崩溃233
18.4.4 应用dQ/dU判据计算静态稳定234
18.5 有关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问题的几个基本概念237
18.5.1 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和扭转振荡237
18.5.2 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237
18.5.3 电力系统弱联的功率振荡239
小结243
习题244
第19章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246
19.1 提高稳定性的一般原则246
19.2 改善电力系统基本元件的特性和参数247
19.2.1 改善发电机及其励磁调节系统的特性247
19.2.2 改善原动机的调节特性248
19.2.3 减小变压器的电抗249
19.2.4 改善继电保护和开关设备的特性249
19.2.5 改善输电线路的特性251
19.2.6 采用直流输电252
19.3 采用附加装置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252
19.3.1 输电线路采用串联电容补偿252
19.3.2 输电线路的并联电抗补偿253
19.3.3 输电线路设置开关站254
19.3.4 中继同步调相机254
19.3.5 变压器中性点经小阻抗接地255
19.3.6 发电机采用电气制动256
19.4 改善运行条件及其他措施257
19.4.1 正确规定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数值257
19.4.2 合理选择电力系统的运行接线258
19.4.3 切除部分发电机及部分负荷258
19.4.4 高压直流输电功率的快速调节259
19.4.5 减少系统稳定破坏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260
小结261
习题261
习题答案263
参考文献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