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学
  • 张青,葛菁萍主编(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3505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微生物及其特点1

1.1.1 微生物的概念1

1.1.2 微生物的特点1

目录1

1.1.3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分类4

1.2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6

1.2.1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6

1.2.2 微生物学的任务6

2.1.1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9

第2章 微生物类群及形态结构9

2.1 细菌9

2.1.2 细菌的细胞结构12

2.1.3 细菌的繁殖方式20

2.1.4 细菌的菌落特征20

2.1.5 常用常见的细菌22

2.2 放线菌24

2.2.1 放线菌的基本形态25

2.2.2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27

2.2.3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28

2.2.4 常见的放线菌29

2.3 酵母菌31

2.3.1 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31

2.3.2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32

2.3.3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35

2.3.4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38

2.3.5 常用常见的酵母菌39

2.4 霉菌41

2.4.2 霉菌的繁殖方式42

2.4.1 霉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42

2.4.3 霉菌的菌落特征47

2.4.4 常用常见的霉菌48

2.5 噬菌体50

2.5.1 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50

2.5.2 噬菌体的生长和繁殖52

2.5.3 噬菌体的分离检查与防治55

第3章 微生物的营养60

3.1 微生物的营养60

3.1.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构成60

3.1.2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功能61

3.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69

3.2.2 光能异养型70

3.2.3 化能自养型70

3.2.1 光能自养型70

3.2.4 化能异养型71

3.3 培养基71

3.3.1 培养基类型72

3.3.2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76

3.4 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79

3.4.1 单纯扩散79

3.4.2 促进扩散79

3.4.4 基团移位80

3.4.3 主动运送80

第4章 微生物的代谢84

4.1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84

4.1.1 生物氧化84

4.1.2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85

4.1.3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93

4.1.4 能量转移95

4.2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98

4.2.1 糖类的生物合成98

4.2.3 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00

4.2.2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100

4.3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105

4.3.1 酶合成的调节105

4.3.2 酶活性的调节110

第5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纯培养116

5.1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116

5.1.1 直接计数法116

5.1.2 间接测定法120

5.2 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121

5.2.1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121

5.2.2 掌握微生物生长规律对工业生产的指导意义125

5.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26

5.3.1 无菌技术126

5.3.2 微生物的分离方法127

5.3.3 微生物的培养129

第6章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37

6.1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37

6.1.1 温度137

6.1.2 干燥141

6.1.4 表面张力142

6.1.3 渗透压142

6.2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43

6.2.1 氢离子浓度144

6.2.2 氧化还原电位146

6.3 灭菌和消毒148

6.3.1 常用的灭菌方法150

6.3.2 常用的消毒方法156

6.3.3 影响灭菌和消毒的因素158

6.3.4 化学治疗剂160

7.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64

7.1.1 经典转化实验164

第7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64

7.1.2 噬菌体感染实验166

7.1.3 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166

7.2 基因突变167

7.2.1 基因和基因学说167

7.2.2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理168

7.3 基因重组175

7.3.1 杂交176

7.3.2 转化176

7.3.3 转导178

7.4.1 基因工程技术182

7.4 基因工程182

7.4.2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展望184

第8章 菌种保藏189

8.1 菌种的衰退和复壮189

8.1.1 菌种衰退的原因189

8.1.2 防止菌种衰退和菌种复壮的方法190

8.2 菌种的保藏192

8.2.1 菌种保藏的目的192

8.2.2 菌种保藏的原理192

8.2.3 菌种保藏的方法192

8.2.4 菌种保藏机构简介198

第9章 微生物的生态201

9.1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201

9.1.1 土壤中的微生物202

9.1.2 水中的微生物204

9.1.3 空气中的微生物205

9.1.4 正常人体及动物体上的微生物205

9.2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06

9.2.1 互生206

9.2.4 拮抗207

9.2.2 共生207

9.2.3 寄生207

9.3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208

9.3.1 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208

9.3.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209

9.3.3 污染介质的微生物处理209

9.3.4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210

第10章 微生物实验技术213

10.1 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214

10.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217

10.3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221

10.4 细菌的芽孢染色225

10.5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226

10.6 霉菌的形态观察227

10.7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229

10.8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培养及观察230

10.9 噬菌斑的观察231

10.10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233

10.11 酵母菌细胞数及出芽率的测定236

10.12 培养基的制备238

10.13 干热灭菌及高压蒸汽灭菌240

10.14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和培养技术242

10.15 巴斯德效应246

10.16 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248

10.17 微生物的平板菌落计数法249

10.18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52

10.19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255

10.20 常用菌种保藏技术258

10.21 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260

10.22 微生物的扩大培养技术及发酵试验269

10.22.1 乙醇酵母的扩大培养及乙醇发酵试验270

10.22.2 谷氨酸黄色短杆菌T6-13的扩大培养及谷氨酸发酵试验273

10.22.3 用琼脂块法筛选抗生菌278

参考文献281

附录283

附录1 试剂和指示剂的配制283

附录2 常用染液配制法284

附录3 培养基的配方285

附录4 常用消毒剂的配制288

附录5 洗涤液的配制与使用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