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三编 第5册 林云铭《庄子因》“以文解庄”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三编 第5册 林云铭《庄子因》“以文解庄”研究 上
  • 林庆彰主编;钱奕华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652875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三编 第5册 林云铭《庄子因》“以文解庄”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文献回顾5

第三节 研究方法8

第二章 「以文解庄」释义11

第一节 历代庄学之诠释方法11

一、「庄学」之意蕴11

二、庄学诠释法之提出16

三、庄学诠释法之分类19

四、「以庄解庄」之探讨22

第二节 从「以文评庄」到「以文解庄」29

一、源起29

二、定义31

三、「以文评庄」之发展33

四、「以文解庄」之承转62

第三节「以文解庄」之缘由与意义67

一、诠释者的理解与分析67

二、《庄子》具文学理论之意蕴68

三、清初林云铭「以文解庄」之承接与开展77

第三章 清初「以文解庄」之形成背景79

第一节 人本觉醒——历史冲击之深沉反思79

一、清初庄学深刻之觉醒79

二、清初庄学批判之解构83

三、清初庄学内省之重建85

四、清初庄学用世之开展91

第二节 经学注疏——由注转评之学术变革93

一、经学注解之训诂格式93

二、经注合一之代言立说95

三、史学赞语之史评意义96

四、由注转评之文评丰富98

第三节 制义科考——八股体式之社会影响99

一、八股文之源流100

二、形式内容之繁复106

三、对社会及学术之影响108

第四节 评点阅读——符号义法之引导113

一、评点符号之形式意义113

二、符号意义在文类上之使用117

三、由阅读方法到为文技巧121

第五节 选本讲学——古文章法之文化传播124

一、评点式选本之推演124

二、古文章法之特色129

三、文化传播之功效131

第四章《庄子因》以读者角度对《庄子》之诠释135

第一节 作者林云铭之生平与著述135

一、林云铭之生平135

二、林云铭之著述简介143

第二节《庄子因》一书之写作动机与传沿146

一、《庄子因》之写作动机146

二、《庄子因》之传沿159

第三节 评点符号之阅读引导164

一、训诂标示165

二、章法标明167

第四节 读者之阅读视角168

一、读者阅读之法169

二、读者思辨议论之法192

下册197

第五章《庄子因》对《庄子》文本之诠释路径197

第一节《庄子》篇章关系之结构论197

一、〈庄子总论〉之说明198

二、内外篇相因之理199

三、杂篇之真伪论述201

四、篇章结构之讨论203

第二节 叙事技巧之形式论208

一、叙事风格——奇208

二、叙事技巧——层214

三、叙事原则——法222

第三节 言意关系之诠释论226

一、言犹幻相228

二、因是之法230

三、言与意间233

四、不言之道235

第四节 林云铭注庄之批评论238

一、前贤诸解之不满238

二、庄子行文之特色243

三、文家入手之处247

四、艺术评点之阐述251

第六章《庄子因》解庄之宇宙哲学义涵261

第一节 社会价值之批判转化261

一、仁义之残生伤性262

二、仁义如何转化264

三、道德与仁义之别267

四、德与道德之不同268

第二节 死生是非之齐一突破272

一、死生是非之关系273

二、外在世界之是非276

三、内在生命之觉知281

第三节 创造者之虚静无为291

一、创造者之空间意识292

二、创造力之储备涵泳293

三、创造力之个人展现296

四、创造力之入世应用298

第四节 形上存在又超越之「道」300

一、形上意义气蕴之道301

二、人生现象齐一之道305

三、生死存有生命之道309

四、无限创生意义之道311

第七章《庄子因》之影响与评价315

第一节《庄子因》之诠释理论建构315

一、因之以作品315

二、因之以读者316

三、因之以作者317

四、因之以道318

第二节《庄子因》「以文解庄」之影响322

一、諟正《庄子因》者323

二、以文解庄之开拓325

三、以文解庄之集大成330

第三节《庄子因》对日本汉学之影响332

一、和刻本《标注庄子因》之组成332

二、《庄子因》在日本传播之情形336

三、《标注庄子因》之增补340

四、重视《庄子因》之缘由342

五、运用《庄子因》之诠释345

第四节《庄子因》之学术评价351

一、《四库全书》之评价351

二、社会文化之传播功能352

三、《庄子》文学功能之建立353

四、回顾与展望355

第八章 结论359

参考书目365

附录383

附录一:林云铭简要年谱383

附录二:林云铭《庄子因·序》384

附录三:林云铭《增注庄子因·序》385

附录四:日·秦鼎《补义庄子因·序》386

附录五:日·龟谷行《标注补义庄子因·序》387

附录六:日·三岛毅《标注庄子因·序》387

附录七:《庄子因》〈凡例〉388

附录八:《庄子因》〈庄子总论〉389

附录九:《庄子因》〈庄子杂说〉390

附录十:《庄子因》外杂篇赝手说明表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