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泽鉴法学全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王泽鉴法学全集
  • 王泽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2493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2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民法-法的理论-文集;民法-总则-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王泽鉴法学全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简目1

第一节法律的斗争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法律的斗争1

第二节民法的体系构成及编制体裁10

第二节民法的体系构成及编制体裁10

第一款法律体系:公法与私法10

第二款民法典的制定、编制体裁17

第三款民法与特别民法22

第三节民法总则、民法的学习与请求权基础的思维方法24

第三节民法总则、民法的学习与请求权基础的思维方法24

第一款民法总则编的构成24

第二款民法总则的优点及缺点26

第三款民法思维与请求权基础28

第四节民法的历史基础、伦理性、社会模式及民法的发展趋势33

第四节民法的历史基础、伦理性、社会模式及民法的发展趋势33

第一款民法的历史基础34

第二款以人为本的民法35

第三款社会模式的变迁与民法发展37

第二章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适用42

第一节第一条、法源及法学方法42

第一款问题的提出42

第一节第一条、法源及法学方法42

第二章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适用42

第二款第一条的规范意义及民法的法源43

第三款法学方法45

第二节法律及其解释48

第一款第一条所称的法律48

第二节法律及其解释48

第二款法律解释51

第三款不确定法律概念及概括条款56

第三节习惯法及习惯57

第三节习惯法及习惯57

第一款“法律”漏洞与“习惯法”的适用57

第二款习惯法59

第三款事实上的习惯60

第四节法理与类推适用61

第四节法理与类推适用61

第一款“法理”之作为一种法源62

第二款法律漏洞与类推适用65

第五节判例与学说70

第五节判例与学说70

第一款判例71

第三款判例与学说的协力与民法的发展74

第二款学说74

第六节使用文字的准则75

第六节使用文字的准则75

第七节决定数量的标准80

第七节决定数量的标准80

第一款法律关系的意义82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结构分析82

第三章法律关系与权利体系82

第三章法律关系与权利体系82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结构分析82

第三款例题解说:债之关系84

第二款法律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移转84

第一款权利的概念85

第二节权利的概念、功能及体系85

第二节权利的概念、功能及体系85

第二款权利的机能86

第三款权利的分类及体系87

第四款例题解说89

第三节物权与债权90

第三节物权与债权90

第一款物权与债权的区别91

第二款例题解说92

第四节请求权、抗辩权及形成权94

第四节请求权、抗辩权及形成权94

第一款请求权94

第二款抗辩权97

第三款形成权99

第四款例题解说103

第一节自然人106

第四章权利主体106

第一款自然人的权利能力106

第一项权利能力的意义、取得及规范功能106

第四章权利主体106

第一节自然人106

第二项胎儿的权利能力109

第三项权力能力的终期113

第四项同时死亡120

第二款行为能力及其他法律上的能力122

第一项行为能力123

第二项责任能力125

第三项民事诉讼法上的能力127

第四项综合整理127

第三款人格保护128

第一项人格保护是民法的首要任务128

第二项人格权的保护129

第三项身份权的保护140

第四款自然人的住所与居所143

第一款法人的机能、意义、本质及“宪法”基础149

第二节法人149

第二节法人149

第一项法人的机能150

第二项法人的意义及本质153

第三项法人制度的“宪法”基础154

第一项法人的种类155

第二款法人的种类及其成立155

第二项法人之设立158

第三项例题解说及体系构成160

第三款法人的成立、住所、机关、消灭及监督164

第四款法人的能力及责任169

第一项法人的权利能力在性质上的限制170

第二项法人行为能力、董事代表权及其限制174

第三项法人的契约责任及侵权责任177

第二项社团的设立及设立中的社团183

第一项结社自由与社团自治183

第五款社团法人183

第三项社团章程188

第四项社团总会及决议189

第五项社员的地位192

第六项社团罚:社团对社员的制裁196

第七项无权利能力社团199

第六款财团法人204

第一节概说210

第五章权利的客体——物、财产、企业——210

第五章权利的客体——物、财产、企业——210

第一节概说210

第二节物212

第二节物212

第一款物的意义、种类与物权标的物特定主义212

第一项物的意义213

第二项物的种类216

第三项物权标的物特定原则及物权之变动219

第二款人的身体与物222

第三款物之成分225

第一项成分的意义及种类225

第二项不动产的成分227

第三项动产的成分228

第四款主物与从物230

第五款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233

第一项天然孳息233

第三项抵押权与孳息237

第二项法定孳息237

第三节财产与企业239

第三节财产与企业239

第一款财产240

第二款企业242

第六章权利的变动244

第一节总论244

第一款权利的得丧与变更244

第六章权利的变动244

第一节总论244

第一项权利得丧变更与法律事实245

第二项例题解说248

第二款私法自治251

第一项私法自治的意义251

第二项私法自治的功能253

第三项私法自治的限制254

第四项私法自治的实践255

第二节法律行为255

第一款法律行为的功能、意义及要件255

第一项法律行为的功能:实现私法自治255

第二节法律行为255

第二项法律行为的意义256

第三项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及生效要件257

第二款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与准法律行为260

第一项问题的提出261

第二项事实行为261

第三项准法律行为262

第四项体系构成264

第三款法律行为的种类:负担行为、处分行为及无因性理论265

第一项单方行为、契约及合同行为265

第二项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268

第三项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273

第四项无因性理论及其法律效果275

第五项体系整理279

第一款概说281

第三节法律行为内容的限制281

第三节法律行为内容的限制281

第一项规范功能及其思考层次282

第二款法律行为违反强制或禁止规定282

第二项强制规定的意义283

第三项强制或禁止规定的违反286

第四项违反强制或禁止规定的法律效果288

第一项脱法行为的意义291

第三款脱法行为291

第二项通谋虚伪表示与脱法行为292

第三项巧取利益的禁止与脱法行为293

第四项赌债之更改与脱法行为294

第五项脱法行为乃法律解释问题294

第四款法律行为背于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295

第一项规范功能296

第二项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之违反297

第三项具体化及案例类型299

第四项实例解说304

第一项规范功能、要件及效果307

第五款暴利行为307

第二项例题解说309

第六款法律行为的方式310

第一项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的方式311

第二项民法上的要式行为313

第三项违反法定方式的法律效果317

第四节行为能力319

第四节行为能力319

第一款行为能力制度的功能319

第一项行为能力制度及类型化319

第二项无行为能力人及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保护优先于交易安全323

第三项体系构成及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模式325

第二款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329

第三款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331

第一项法定代理人的允许332

第二项不必得法定代理人允许的法律行为336

第三项未得法定代理人允许的行为339

第一款意思表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43

第一项意思表示的概念343

第五节意思表示343

第五节意思表示343

第二项意思表示的方法347

第二款意思表示的发出350

第三款意思表示的生效353

第六节意思与表示不一致360

第一款问题的提出及规范模式360

第六节意思与表示不一致360

第一项问题的提出361

第二项意思与表示的关系362

第三项现行民法的规范模式363

第二款单独虚伪表示(心中保留)365

第一项通谋虚伪表示的意义及效力367

第三款通谋虚伪表示367

第二项虚伪表示与隐藏行为374

第三项信托行为375

第一项问题的提出、规范模式及解释原则378

第四款意思表示错误378

第二项意思表示错误的态样380

第三项撤销权的限制391

第四项撤销权的行使及其法律效果393

第五项例题解说395

第七节意思表示不自由398

第一款概说398

第七节意思表示不自由398

第二款诈欺399

第三款胁迫406

第八节意思表示的解释412

第一款意思表示解释的基本问题412

第八节意思表示的解释412

第二款意思表示解释之目的、客体及方法414

第三款契约的补充解释422

第四款契约解释:事实问题?法律问题?426

第一节概说429

第七章条件与期限429

第一节概说429

第七章条件与期限429

第二节条件432

第二节条件432

第三节期限447

第三节期限447

第一节总说450

第八章代理450

第一节总说450

第八章代理450

第二节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458

第二节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458

第一款代理的要件459

第二款代理的法律效果463

第三节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465

第三节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465

第四节代理权的发生、范围与消灭469

第四节代理权的发生、范围与消灭469

第一款法定代理469

第二款意定代理权471

第五节无权代理479

第五节无权代理479

第一款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479

第二款无权代理的要件及效果480

第三款无权代理规定的类推适用484

第六节代理制度的体系构成486

第六节代理制度的体系构成486

第九章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效、得撤销及效力未定——488

第九章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效、得撤销及效力未定——488

第一节概说488

第一节概说488

第二节无效的法律行为491

第一款无效的意义及法律效果491

第二节无效的法律行为491

第二款绝对无效、相对无效与善意第三人之保护495

第三款法律行为一部无效、全部无效499

第四款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503

第三节得撤销的法律行为505

第三节得撤销的法律行为505

第四节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512

第一款法律行为“效力未定”的意义512

第四节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512

第二款须得第三人同意的法律行为513

第三款授权处分与无权处分514

第一项授权处分515

第二项无权处分516

第十章期日与期间522

第十章期日与期间528

第十一章消灭时效528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528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528

第十一章消灭时效528

第二节消灭时效的意义及存在理由——权利的行使在时间上的限制——529

第二节消灭时效的意义及存在理由——权力的行使在时间上的限制——529

第三节消灭时效的客体536

第三节消灭时效的客体536

第四节消灭时效的期间540

第四节消灭时效的期间540

第五节消灭时效期间的起算545

第五节消灭时效期间的起算545

第六节消灭时效中断与消灭时效不完成547

第六节消灭时效中断与消灭时效不完成547

第一款消灭时效中断548

第二款消灭时效不完成552

第三款时效中断与时效不完成的区别555

第七节消灭时效完成的效力557

第七节消灭时效完成的效力557

第一节概说563

第十二章权利的行使563

第一节概说563

第十二章权利的行使563

第二节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564

第二节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564

第一款第一四八条的规范意义及适用关系564

第二款权利的行使不得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565

第三款权利的行使不得违反公共利益568

第四款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依诚实信用原则570

第三节权利的自力救济576

第三节权利的自力救济576

第一款正当防卫577

第二款紧急避难582

第三款自助行为583

主要参考书目585

中文事项索引588

附录:台湾地区“现行民法”(总则部分)595

现行“民法总则施行法”6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