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万高潮,魏明康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3550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政治-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1
目录1
第一编毛泽东与异质性社会共同体5
第一章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异质性社会共同体的生成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意义(一)5
本书所谓的异质性社会共同体,是指由既26
拥有不同的具体利益、又拥有共同的根本利益的多个利益集团组成的同一个共同体26
第二章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异质性社会共同体的生成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意义(二)26
既然已经认定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在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26
本来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就已经向中共全党指明45
“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而是新资本主义,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45
第二编毛泽东与同质性社会共同体45
第三章毛泽东晚年对当代中国同质性社会共同体的追求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影响(一)45
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那么不仅是城乡小资产阶级即农民与城市手工业者,而且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都应当和工人阶级一样45
第四章毛泽东晚年对当代中国同质性社会共同体的追求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影响(二)65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65
第五章毛泽东晚年对当代中国同质性社会共同体的追求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影响(三)95
方法的使用受制于一定的条件。正确的方法能否正确地运用,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毛泽东晚年时期倡导“以阶级斗争为纲”.95
第六章毛泽东晚年对当代中国同质性社会共同体的追求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影响(四)116
晚年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无论是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矛盾实质上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116
第三编邓小平与异质性社会共同体116
毛泽东依其晚年形成的思维定势,当然不可能接受邓小平先是“纲”“目”并提,继而以“目”代“纲”之举。141
第七章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异质性社会共同体的重建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意义(一)141
第八章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异质性社会共同体的重建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意义(二)159
尽管邓小平在“六四风波”之后反反复复地告诫人们“坚持过去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出凡“坚持这个方针政策的人,最终会取得胜利”,凡改变这个方针政策的人,“谁改变谁垮台”159
第九章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异质性社会共同体的重建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意义(三)180
经邓小平二十余年的顽强努力,当代中国国家政治生活终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四化建设为中心”并且从此不可逆转。180
第十章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异质性社会共同体的重建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意义(四)203
异质性社会共同体的重建,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又有些什么样的意义呢?意义首先在于,既然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异质共同体,那么构筑其上的就只能是并且应该是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203
第十一章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异质性社会共同体的重建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意义(五)225
邓小平之将当代中国国家政治生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四化建设为中心”并由此重建当代中国的异质性社会共同体,不仅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225
第四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225
第十二章政治民主化与行政高效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目标255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民主政治从来都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282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长期目标,是要以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282
第十三章市场经济转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基础282
第十四章政治文化重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条件302
为了权威性地分配公共利益,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种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其中主要是分权式政治制度与集权式政治制度。302
第十五章和平的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道路315
尽管全国人民根本利益高度一致,即都在于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但由于“改革的深化将引起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更为深刻的调整,不可能没有阻力”。315
第十六章稳定中的发展与发展中的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方针333
使二者协调发展,同步共进。333
附录一邓小平论制度制约366
附录二西方发展政治学述评415
后记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