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感染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永兴,陈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9307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9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感染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 论3
第一章 医学微生物与机体3
第一节 医学微生物的种类3
目 录3
第二节人体的微生态4
第三节微生物的致病性6
一、正常寄居微生物的致病性6
二、微生物的致病特性6
一、抗细菌感染的防御功能10
第二章感染与免疫10
第一节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功能10
二、抗病毒感染的防御功能12
第二节感染的结果14
一、一过性感染14
二、隐性感染14
三、显性感染14
四、病原携带状态14
第三节病原体变异15
五、潜伏性感染15
第三章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16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6
一、有病原体16
二、有感染性17
三、有流行性17
四、有地方性和季节性17
五、有免疫性17
一、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18
第二节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18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9
第四章 感染病的临床21
第一节感染病的临床特征21
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21
二、病程发展的特殊表现22
三、感染病的临床类型23
第二节感染病的诊断23
一、流行病学资料23
二、临床资料24
三、实验室检查25
第三节感染病的防治原则28
一、感染病的治疗28
二、感染病的预防29
第二篇病毒性疾病33
第一章病毒性肝炎33
第一节甲型病毒性肝炎33
一、临床表现33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4
三、流行病学34
二、病因34
五、实验室检查3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5
七、治疗36
八、预防36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36
一、临床表现37
二、病因39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42
三、流行病学4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47
五、实验室检查47
七、治疗49
八、预防53
第三节丙型病毒性肝炎54
一、临床表现54
二、病因55
三、流行病学56
六、诊断57
七、治疗57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57
五、实验室检查57
八、预防58
第四节 丁型病毒性肝炎58
一、临床表现58
二、病因59
三、流行病学60
五、实验室检查61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61
六、诊断62
七、治疗62
八、预防62
第五节戊型病毒性肝炎62
一、临床表现63
二、病因63
六、治疗与预防64
一、己型肝炎病毒64
第六节其他新型肝炎病毒概况64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6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64
三、流行病学64
二、庚型肝炎病毒65
三、TT病毒65
四、SEN病毒65
第二章 肾综合征出血热67
一、临床表现67
二、病因69
三、流行病学70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71
五、实验室检查7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73
七、治疗74
八、预防75
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76
二、病因78
一、临床表现78
第一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78
第三章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78
三、流行病学79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79
五、实验室检查8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80
七、治疗80
八、预防81
第二节埃波拉出血热81
第四节 基孔肯雅出血热82
第三节 马尔堡病82
第五节拉沙热83
第六节裂谷热83
第四章病毒性脑炎86
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86
一、临床表现86
二、病因88
三、流行病学88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89
五、实验室检查89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90
七、治疗91
八、预防93
第二节森林脑炎94
一、临床表现94
二、病因95
三、流行病学95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9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96
七、预防97
六、治疗97
一、临床表现98
二、病因98
三、流行病学98
四、实验室检查98
第三节东部马脑炎98
七、预防99
一、临床表现99
第四节西部马脑炎99
六、治疗99
五、诊断99
二、病因100
三、流行病学100
四、实验室检查100
五、诊断100
六、治疗100
七、预防100
二、病因、流行病学与病理变化101
三、实验室检查101
一、临床表现101
第五节尼派病毒脑炎101
四、诊断102
五、治疗与预防102
第五章登革热103
一、临床表现103
二、病因104
三、流行病学105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06
五、实验室检查107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07
七、治疗108
八、预防108
第六章流行性感冒110
一、临床表现110
二、病因111
三、流行病学11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12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12
五、实验室检查112
七、治疗113
八、预防113
第七章 呼吸道病毒感染115
第一节麻疹115
一、临床表现115
二、病因117
三、流行病学117
五、实验室检查118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1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19
七、治疗119
八、预防120
第二节风疹121
一、临床表现121
二、病因122
三、流行病学122
五、实验室检查123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2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24
七、治疗124
八、预防124
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125
一、临床表现125
二、病因126
三、流行病学12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27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27
五、实验室检查127
七、治疗128
八、预防128
第四节水痘129
一、临床表现129
六、治疗130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3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30
三、流行病学130
二、病因130
七、预防131
第五节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131
一、临床表现131
二、病因132
三、流行病学134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34
七、治疗13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35
五、实验室检查135
第八章肠道病毒感染137
第一节柯萨奇病毒感染137
一、临床表现137
二、病因139
三、流行病学139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40
五、实验室检查14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40
第二节埃可病毒感染142
一、临床表现142
七、治疗142
八、预防142
二、病因143
三、流行病学143
七、治疗144
一、临床表现144
第三节新型肠道病毒感染144
八、预防144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44
五、实验室检查144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44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45
三、治疗145
第九章黄热病146
一、临床表现146
二、并发症146
五、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47
六、实验室检查147
四、流行病学147
三、病因14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48
八、治疗148
九、预防148
第十章狂犬病150
一、临床表现150
二、病因151
三、流行病学151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5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53
六、治疗154
七、预防154
第十一章艾滋病156
一、临床表现156
二、病因157
三、流行病学158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59
五、实验室检查16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62
七、治疗163
八、预防164
一、临床表现166
二、病因166
第十二章朊毒病166
三、流行病学167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67
五、诊断168
六、治疗与预防168
第一章细菌性痢疾171
一、临床表现171
第三篇细菌性疾病171
二、病因172
三、流行病学172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73
五、实验室检查17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74
七、治疗174
八、预防175
第二章沙门菌感染177
一、伤寒177
三、鼠伤寒沙门菌感染181
二、副伤寒181
第三章霍乱183
一、临床表现183
二、并发症及预后184
三、病因184
四、流行病学184
五、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85
六、实验室检查18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86
八、治疗187
九、预防188
第四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190
第一节 胃肠型食物中毒190
一、临床表现190
二、病因191
三、流行病学192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93
五、实验室检查193
七、治疗194
八、预防194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94
第二节神经型食物中毒195
一、临床表现195
二、病因195
三、流行病学196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19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96
七、预防197
六、治疗197
第五章 感染性腹泻病199
一、临床表现199
二、病因199
三、流行病学200
四、发病机制201
五、实验室检查203
六、诊断205
七、治疗205
八、预防206
第六章布鲁斯菌病208
一、临床表现208
二、病因209
三、流行病学209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10
五、实验室检查21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11
七、治疗211
八、预防212
第七章鼠疫214
一、临床表现214
二、预后215
三、病因215
四、流行病学216
五、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16
六、实验室检查216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17
八、治疗217
九、预防218
第八章芽胞杆菌感染220
第一节破伤风220
一、临床表现220
二、病因221
三、流行病学221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21
五、实验室检查22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22
七、治疗222
八、预防223
第二节 炭疽224
一、临床表现224
二、预后225
三、病因225
四、流行病学225
五、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26
六、实验室检查226
七、诊断226
九、预防227
八、治疗227
第九章葡萄球菌感染229
一、临床表现229
二、病因231
三、流行病学231
四、发病机制232
五、实验室检查23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34
七、治疗234
八、预防236
第十章链球菌感染238
第一节A组链球菌感染239
一、临床表现239
二、病因240
三、流行病学241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4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43
七、预防244
第二节B组链球菌感染244
六、治疗244
第三节草绿色链球菌感染245
第四节肺炎链球菌感染245
第五节其他链球菌感染246
一、C和G组链球菌感染246
二、中间型链球菌感染246
第六节猩红热246
一、临床表现246
二、病因24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48
三、流行病学248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48
六、治疗249
七、预防249
第十一章 儿童常见细菌性疾病251
第一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51
一、临床表现251
二、病因252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53
三、流行病学25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54
六、治疗255
七、预防255
第二节 白喉256
一、临床表现256
二、病因258
三、流行病学25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59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59
六、治疗260
七、预防261
第三节百日咳262
一、临床表现262
二、病因263
三、流行病学263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6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64
七、预防265
六、治疗265
第十二章 部分新发现的细菌性疾病267
第一节弯曲菌感染267
一、弯曲菌肠炎267
二、其他弯曲菌感染269
第二节军团菌病270
一、临床表现270
二、病因271
三、流行病学271
五、实验室检查272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7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73
七、治疗与预防273
第三节螺杆菌感染274
一、临床表现274
二、病因275
三、流行病学275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75
五、诊断275
第四节0157:H7大肠杆菌感染276
六、治疗与预防276
一、临床表现277
二、病因277
三、流行病学278
四、发病机制278
五、实验室诊断279
六、治疗与预防281
一、临床表现285
第一节流行性斑疹伤寒285
第一章斑疹伤寒285
第四篇 立克次体感染285
二、病因286
三、流行病学287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87
五、实验室检查28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89
七、治疗290
八、预防290
二、病因291
三、流行病学291
第二节地方性斑疹伤寒291
一、临床表现291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9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92
六、治疗292
七、预防292
第二章恙虫病294
一、临床表现294
三、流行病学295
二、病因295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296
五、实验室检查297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97
七、治疗298
八、预防298
第三章Q热300
一、临床表现300
二、病因301
三、流行病学302
五、实验室检查303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0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04
七、治疗304
八、预防304
第四章埃立克体病306
一、临床表现306
二、病因306
三、流行病学307
五、实验室检查308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0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09
七、治疗310
八、预防310
第五篇螺旋体病315
第一章钩端螺旋体病315
一、临床表现315
二、病因317
三、流行病学317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18
五、实验室检查319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20
七、治疗321
八、预防322
第二章回归热324
一、临床表现324
二、病因325
三、流行病学325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26
五、实验室检查327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28
七、治疗328
八、预防329
第三章莱姆病331
一、临床表现331
二、病因332
三、流行病学332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33
五、实验室检查33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34
七、治疗335
八、预防336
第六篇 寄生虫病341
第一章血吸虫病341
一、临床表现341
二、病因343
三、流行病学343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44
五、实验室检查345
七、治疗34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46
八、预防347
第二章疟疾349
一、临床表现349
二、病因351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52
四、实验室检查35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354
六、治疗355
七、预防356
一、临床表现358
第三章阿米巴痢疾358
二、病因359
三、流行病学360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6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360
六、治疗361
七、预防362
一、临床表现364
第四章黑热病364
二、病因365
三、流行病学365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66
五、实验室检查36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66
七、治疗367
八、预防367
一、临床表现369
第五章丝虫病369
二、病因370
三、流行病学371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71
五、实验室检查37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72
七、治疗372
八、预防373
二、病因374
一、临床表现374
第六章绦虫病374
三、流行病学375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75
五、实验室检查37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76
七、治疗376
八、预防376
第七章棘球蚴病378
一、临床表现378
二、病因379
三、流行病学380
五、实验室检查381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38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82
七、治疗382
八、预防383
中的应用387
第一节基因诊断387
第一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病研究387
第七篇专题讲座387
第二节基因治疗395
第二章 医院内感染399
第三章 抗菌药物在感染病中的应用411
第一节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411
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418
第三节 特殊人体的抗菌药物的应用420
第四节 常见感染病抗菌药物的应用421
第四章感染性休克424
第五章 发热待查436
第一节胆红素代谢444
第六章黄疸待查444
第二节黄疸分类447
第三节黄疸的诊断452
第七章感染病的皮疹457
第八章 昏迷待查462
第一节概述462
第二节 昏迷常见原因及临床特点463
第三节 昏迷检查464
第四节 昏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68
第五节 昏迷的治疗原则471
第九章腹泻待查473
第一节腹泻的概念和基础473
第二节腹泻的分类475
第三节腹泻的发病机制475
第四节腹泻的诊断476
第五节常见感染性腹泻477
第十章 感染病的消毒与隔离482
第十一章 INTERNET与感染病学489
第一节生物信息学简介489
第二节 INTERNET与感染病学相关网站介绍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