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与人大代表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与人大代表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500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与人大代表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沿革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制度2

一、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议会”2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制度是代表制的渊源4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制度的批判5

四、巴黎公社对社会主义代表制理论的启发8

五、苏维埃代表制度的理论基础10

六、苏联苏维埃代表制度的演变13

第二节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代表制度18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19

二、我国最早的劳工专政的政权形式20

三、工农兵代表会议23

四、抗战时期人民政权中的参议会25

五、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27

六、1949年建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3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实践36

一、1954年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和历史条件37

二、1954年—196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40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41

四、1982年制定的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43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发展50

六、我国人大建设50年的经验和教训5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3

第一节 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4

一、国体和政体6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67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70

四、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71

五、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72

六、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73

七、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关系75

八、党的领导和人大的关系78

九、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8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85

一、根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86

二、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88

三、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体现91

四、“议行合一”原则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2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5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96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99

三、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苏联的苏维埃制度的区别104

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的区别106

五、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0

第三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121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122

一、全国人大的性质122

二、全国人大的组成124

三、全国人大的职权126

四、全国人大的任期、会期和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128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织129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130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32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产生和任期136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137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141

一、为什么设立专门委员会142

二、专门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143

三、专门委员会的职权144

第四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47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48

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层级148

二、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149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产生和组成150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151

一、设立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意义153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53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产生和任期155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57

第三节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160

一、乡级人大的产生、组成和任期160

二、乡级人大的职权161

三、为什么乡镇一级人大不需要常设主席团162

四、乡级人大的主席、副主席163

第五章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166

第一节 立法的理论167

一、法律、立法和立法权的概念168

二、立法体制169

三、我国现阶段的立法体制172

四、立法原则173

第二节 立法权限178

一、全国人大的立法权限178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180

三、国务院的立法权限181

四、地方立法权限182

第三节 立法程序185

一、法律的起草185

二、议案的提出187

三、议案的审议191

四、议案的通过195

五、议案的公布196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197

第一节 人大监督的主体、对象及原则198

一、监督权的概念198

二、人大监督的主体199

三、人大监督的对象200

四、人大监督的原则202

第二节 人大监督的范围和内容204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监督工作的立法205

二、全国人大的监督权限207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限208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监督权限208

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限209

六、乡级人大的监督权限209

第三节 人大监督的制度和方式210

一、宪法监督制度211

二、执法检查制度212

三、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或者汇报215

四、对财政的监督216

五、受理申诉、控告和检举219

六、询问和质询制度222

七、人事监督制度227

八、特定问题调查制度230

九、听证制度232

十、代表评议制度234

十一、述职评议237

十二、执法责任制与错案追究制239

第七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241

第一节 人大的选举任免制度241

一、人大代表的选举242

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选举274

三、其他国家机关负责人的产生276

四、监督和罢免制度28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284

一、会议制度概论284

二、代表大会会议289

三、人大常委会会议298

四、专门委员会会议303

第三节 人大的联系制度305

一、人大代表视察制度306

二、人大代表联系制度308

三、人大的信访制度314

主要参考书目318

后记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