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视传播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视传播理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853178.jpg)
- 叶家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5542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视传播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电视传播的本体属性1
一、电视具有大众传播的共性1
1.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质1
2.大众传播基本要素在电视传播中的体现4
二、电视传播的主要特点10
1.电视传播自身特性缘何而来10
2.电视传播的主要特点11
三、电视传播的主要优势29
1.真实强烈而丰富的现场信息29
2.与观众亲密交流沟通的效应29
3.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参与30
4.多样而综合的传播功能30
5.有序编排培养观众收视习惯31
四、电视传播的局限32
1.线性传播的制约32
2.对可视图像的依赖性33
3.不适于表现理论性、专业性过强的题材34
第二章 电视传播的内容与主要社会功能36
一、电视传播的内容是各类信息36
1.消息与资讯37
2.知识与经验37
3.思想与观念37
4.感情与态度37
5.娱乐与审美38
二、电视传播的主要社会功能39
1.新闻传播功能39
2.社会教育功能44
3.文化娱乐功能48
4.信息服务功能53
5.信息产业功能57
6.多种隐性功能58
第三章 电视传播符号及其功用64
一、电视图像符号64
1.电视图像的主要特点64
2.对电视图像的基本要求67
二、电视声音符号71
1.电视声音符号的种类和作用71
2.解说词的地位和特点75
3.人物谈话同期声的作用与要求79
4.运用音乐的原则82
三、电视文字符号83
1.字幕的主要功能84
2.使用字幕的基本要求87
四、三类符号的综合运用88
1.明确运用符号的目的88
2.“因材制宜”选用符号89
3.三类符号形成互补关系89
第四章 电视节目的表达91
一、电视节目表达的形态92
1.节目表达的主要形态92
2.节目表达形态的多样化发展98
二、电视会议报道的目的、任务及方式探讨101
1.我国电视会议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01
2.改进会议报道的具体途径103
三、电视新闻评论传播艺术的探讨107
1.电视新闻评论的演进107
2.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与优势109
四、电视经济宣传改革的探讨117
1.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宣传的局限117
2.经济宣传指导思想的转变119
3.经济宣传内容与功能的拓展120
4.经济宣传策略与形式的变革124
第五章 电视传播中的宣传艺术(上)132
一、讲求宣传艺术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132
1.寓宣传教育于提供信息、娱乐等服务之中133
2.进一步贴近现实生活及广大观众134
3.拓展各界人士参与节目134
4.“情”“理”兼容,相互为用135
5.充分显现电视的特色与优势135
二、充分发挥现场实况与现场直播的优势135
1.发挥现场实况传播优势的途径136
2.发挥现场直播优势的若干经验142
三、充分发挥屏上人际交流的优势148
1.屏上人际交流的主要功效148
2.对屏上人际交流的基本要求150
第六章 电视传播中的宣传艺术(下)157
一、突破图像对节目的制约157
1.图像制约节目的几种表现157
2.重视资料的收集管理和使用158
二、避免“线性传播”中的信息耗损161
1.造成信息耗损的主要原因161
2.防范信息耗损的若干对策163
三、最大限度减少屏上“噪音”164
1.产生“噪音”现象的原因164
2.克服产生“噪音”的种种弊病165
四、强化传受双方的双向反馈166
1.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166
2.重视传播过程中的“前馈”和“后馈”168
第七章 电视传播主要结构形式——节目栏目化171
一、对于节目与栏目的基本认识171
1.节目是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171
2.对于单个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172
3.对于栏目的认识173
二、实施节目栏目化的含义及其必然性174
1.电视节目栏目化的含义175
2.节目栏目化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编播方式175
三、实施节目栏目化的六大好处177
1.体现电视台和频道的方针与特色177
2.造就配合默契的制作集体和名牌栏目177
3.便于观众“各取所需”178
4.易于吸引观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节目制作178
5.促进节目编排、播出的合理与规范178
6.为与有关机构、团体合作开辟固定“窗口”179
四、栏目设置的依据和原则180
1.综合频道栏目设置的依据180
2.综合频道栏目设置的原则182
3.专业频道栏目设置的原则186
五、栏目定位191
1.确定性质及其具体功能191
2.确定栏目的收视对象192
3.确定栏目表现形式的主要特点193
4.确定栏目的包装195
六、栏目的结构与编排196
1.栏目结构的主要形态196
2.栏目编排的基本原则200
七、栏目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7
第八章 电视观众、观众参与、观众调查211
一、电视观众概述211
1.电视观众定义与构成211
2.电视观众产生的背景与条件215
3.电视观众的地位与身份217
4.电视观众的主要特征219
二、电视观众的心理行为220
1.电视观众收视的一般心理及行为221
2.逆反心理232
3.收视的特殊心理和行为233
三、观众态度与传播效果240
1.观众态度的形成241
2.影响观众态度的因素242
四、观众信息反馈与观众调查247
1.电视观众信息反馈的意义与作用247
2.反馈的特点及其局限性249
五、电视观众参与252
1.电视观众参与的含义、内容与形式252
2.电视观众参与的特点255
3.电视观众参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260
4.社会群体参与电视节目264
六、电视观众调查267
1.电视观众调查方法的演进268
2.电视观众调查方法的种类272
第九章 电视宣传管理276
一、宣传管理在电视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276
1.宣传管理的内容277
2.宣传管理的组织机构277
3.栏目化对电视宣传管理提出的新要求279
4.电视节目栏目质量与人事管理280
二、总编室在电视宣传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284
1.宣传管理职能284
2.参谋助手职能285
3.沟通、协调和服务职能285
4.公关职能286
三、制片人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机制288
1.我国制片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88
2.实行制片人制度的优势290
四、我国电视宣传管理的发展趋势293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电视事业的影响293
2.电视宣传管理的新趋势295
五、电视事业的法制化管理300
1.电视事业实施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意义300
2.电视事业法制化管理的主要内容302
第十章 有线电视的性质、功能、特色及发展前景304
一、有线电视产生、发展的客观必然性304
1.有线电视的独特优势304
2.我国有线电视迅速发展306
二、我国有线电视的性质功能与频道设置307
1.我国有线电视的性质与主要功能308
2.有线电视的频道设置310
三、我国有线电视节目的特色及其体现313
1.有线电视节目特色生成的原因313
2.有线电视各类节目的特点314
四、有线电视的发展前景319
1.有线电视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319
2.有线电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322
第十一章 我国近20年电视传播媒介研究的回顾与评析325
一、关于媒介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325
二、我国20年来对电视媒介研究的三个阶段326
1.起步阶段(1979~1983)327
2.兴盛阶段(1983~1989)328
3.深入开拓阶段(1989~至今)332
三、关于研究思路与方法的评析334
参考书目337
后记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