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
  • 朱自清著;刘晶雯整理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ISBN:780696047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文学批评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言志与缘情/1

甲 诗言志/1

一、诗言志/2

1.献诗陈志/3

2.赋诗言志/3

3.教诗明志/4

4.作诗言志/7

二、比兴/9

1.毛诗郑笺释兴/9

六诗与六义/9

“兴也”用例 /10

《毛传》“兴”义/11

《郑笺》“兴”义 /12

2.“兴”义溯源/12

赋诗与引诗/12

美刺 /13

兴于诗(《论语·泰伯》) /13

诗重义 /14

3.赋比兴通释/15

乐意 /15

铺陈善恶 /15

比类 /16

4.风雅比兴/17

怀疑论/17

兴变义 /17

元白诗论 /18

三、诗教/19

1.六艺之教/19

六学 /20

三科 /20

讽诵 /20

2.著述引诗/20

荀子 /20

诗礼乐一体/21

3.温柔敦厚/22

《正义》——孔颖达《毛诗正义》 /22

诗与乐 /22

礼与乐 /23

中道 /25

无邪/27

乙文以载道/28

一、道三义/29

1.自然/29

2.教化/29

3.德性/31

二、文三义/32

1.天文/32

2.人文/32

3.君子之文/32

2.贯道/33

1.明道/33

三、文道相依/33

3.载道/34

四、道与艺/35

1.“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35

2.“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36

丙诗缘情/37

入耳悦目 /38

2.娱玩/38

1.诗赋欲丽/38

一、绮靡/38

妍巧/39

情灵摇荡/40

3.自然/40

感物吟志/40

感荡心灵/40

4.宫体/41

象外之境/42

二、兴趣/42

1.象外/42

品目 /43

2.文外/44

重意/44

常言/44

形似/45

3.妙悟/45

禅谕/45

别才别趣/46

三、情性/47

1.不平则鸣/47

善鸣/48

穷而后工/48

2.风人本色/48

本色/48

3.神韵/49

雅颂体/49

典远谐则 /50

流连光景/50

4.性情/51

过与不及/51

情景/51

1.风趣/52

腔口 /52

天分/52

2.真/53

闾巷/53

幽僻/53

3.我/54

4.诗教/54

关系 /54

一、修辞立诚/55

丁辞达/55

说尽/55

1.多少/56

义之至 /56

辞费/56

2.有章/56

有物/57

有序/57

3.手口 /58

物之妙/58

文用 /58

4.见道/58

文以见道/58

四、性灵/59

即书言道/60

二、沉思翰藻/60

援古证今/61

1.事类/61

才主学辅/62

理得义要/62

2.比体/62

四比/62

切至/63

3.丽辞/63

四对/64

自然成对/64

深采逸韵/65

4.声律/66

声响/66

和、韵/67

三、言有序/68

1.气/68

气盛言宜/68

贯 /69

因声求气 /70

活法/71

2.法/71

规矩/72

四、意义/75

1.辞义/75

言意之辨/75

多义/79

2.仁智/81

触类多通/81

穿凿附会/82

知音/83

第二章 模拟/86

甲释义/86

一、学古/87

1.诵读/87

2.仿作/87

3.师法/87

2.肖古/89

二、求似/89

1.尊古/89

非极诣/90

古不尽可法/90

古人词不相袭/90

3.剽窃/92

不由衷 /92

能入不能出 /93

三、脱化/93

1.变形/93

2.融铸/94

3.独造/95

乙、源流/96

一、渊源/96

1.经典/96

2.作者/96

4.品第/98

3.时世/98

二、派别/99

1.西昆体/100

2.江西派/101

3.桐城派/104

丙体裁/105

一、才性/105

二、体类/105

三、选集/109

丁格调/110

一、格三义/110

1.法式/110

2.标准/111

3.意境/112

二、别称/113

三、格调二义/114

二、正变/116

一、稽古/116

戊古今/116

三、分期/118

四、时世/122

第三章 文笔/126

甲 文学/126

一、文与文学/126

二、文章与文辞/127

一、文体/129

乙文变/129

二、好尚/130

三、文人/130

四、文集/131

丙文笔/132

一、称谓之始/132

二、有韵无韵/133

三、声色/134

3.文记/135

2.文史/135

四、别称/135

1.辞笔/135

五、总称/136

1.文义/136

2.文藻/136

3.文章/136

4.文学/136

丁诗文/137

一、诗笔与诗文/137

二、诗文各有体/138

1.记问与议论/138

2.风人与本色/140

三、骈散/140

1.古文/140

2.骈散之争/143

散文/143

骈文/147

不分骈散文/150

四、别体/153

1.著述/153

注疏/153

语录/157

笔记/157

2.文件/158

文告/158

书牍/159

律例/159

3.余类/159

诗文评/159

小说/163

词曲 /167

歌谣/167

甲 体用/169

一、顺逆/169

第四章 品目/169

二、诚伪/172

三、劝惩/174

四、雅俗/175

五、厚薄/177

六、虚实/178

七、大小/179

八、深浅/181

乙文质/183

一、雕率/183

1.自然/184

2.清/185

3.丽/187

4.艳/188

5.野/188

二、浑划/189

三、新古/192

四、华素/194

丙神气/196

一、风神/196

二、气/200

丁辞情/202

一、刚柔/203

二、奇正/205

三、庄谐/206

四、繁简/208

五、显晦/209

六、难易/211

七、工拙/212

〔附〕古诗十九首释/213

论朗读/262

论诗学门径/274

文病类例/282

写作杂谈/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