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838330.jpg)
- 黄兴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500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常用材料和制品1
1.1 常用材料质量要求1
1.1.1 砂1
1.1.2 石子4
1.1.3 水泥7
1.1.4 钢材9
1.1.4.1 钢筋9
1.1.4.2 板材12
1.1.4.3 钢纤维12
1.1.4.4 钢筋网片13
1.1.4.5 钢绞线14
1.1.5 外加剂15
1.1.6 粉煤灰17
1.1.7 矿渣微粉18
1.1.8 粘土砖19
1.1.9 石灰20
1.1.10 沥青20
1.1.11 水泥混凝土路用预制填缝板及封缝料22
1.2 钢筋加工质量要求24
1.2.1 钢筋加工的质量要求24
1.2.2 钢筋的焊接25
1.2.3 钢筋及钢筋骨架加工的允许偏差27
1.3 常用制品质量要求28
1.3.1 土工合成材料28
1.3.2 排水管30
1.3.3 排水板31
1.3.4 隔离护栏31
1.3.5 伸缩装置32
1.3.6 止水带35
1.3.7 橡胶支座35
1.3.8 锚具37
1.4 常用制品通病40
1.4.1 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梁40
1.4.1.1 钢绞线滑移40
1.4.1.2 橡胶气囊成孔缩小41
1.4.1.3 表面质量不佳(粘皮、麻面、蜂窝、飞边)41
1.4.1.4 露筋42
1.4.1.5 裂纹(缝)42
1.4.1.6 钢绞线放张后板梁的起拱度不同43
1.4.1.7 侧向弯曲43
1.4.2 预制方桩、板桩44
1.4.2.1 桩轴线偏差或呈马刀弯(矢度超限)44
1.4.2.2 桩端平面与桩身不垂直44
1.4.2.3 钢筋笼扭曲44
1.4.2.4 桩尖各平面斜率不一致45
1.4.2.5 桩混凝土质量差45
1.4.2.6 起吊时断桩45
1.4.2.7 桩凹凸企口槽损坏45
1.4.3 钢管桩46
1.4.3.1 钢管桩的椭圆度超标46
1.4.3.2 钢板的冲击性能不合格46
1.4.3.3 钢板的化学性能不合格47
1.4.3.4 钢管桩焊缝有夹渣、气孔47
1.4.3.5 钢管桩纵轴弯曲矢高超过允许偏差47
1.4.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48
1.4.4.1 混凝土抗压强度达不到规定指标49
1.4.4.2 端头板倾斜50
1.4.4.3 桩头丝孔蜂窝或桩头混凝土做空50
1.4.4.4 桩身弯曲51
1.4.4.5 外表麻面、粘皮与合缝口跑浆51
1.4.4.6 管桩环裂和纵裂51
1.4.5 商品混凝土52
1.4.5.1 坍落度不稳定52
1.4.5.2 混凝土混合物离析52
1.4.5.3 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53
1.4.5.4 泵送性差53
1.4.5.5 施工现场混凝土试块强度不合格54
1.4.6 道路工程构件54
1.4.6.1 缺角、损边56
1.4.6.2 表面蜂窝、麻面56
1.4.6.3 规格尺寸超标56
1.4.6.4 钢纤维混凝土窨井盖钢筋与钢环焊接不牢57
1.4.6.5 钢纤维混凝土窨井盖上表面不平57
1.4.6.6 彩色混凝土路面砖混凝土强度不合格57
1.4.6.7 彩色路面砖表面颜色不均匀58
1.4.6.8 彩色路面砖面层泛白霜、褪色58
1.5 沥青制品58
1.5.1 沥青混合料外观58
1.5.1.1 沥青混合料花料58
1.5.1.2 沥青混合料粗细分离59
1.5.1.3 沥青混合料结团、结块59
1.5.1.4 沥青混合料干枯60
1.5.1.5 沥青混合料松散60
1.5.1.6 砂粒式沥青混合料中混有大石料60
1.5.1.7 沥青混合料和易性差61
1.5.2 沥青混合料性能61
1.5.2.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达不到要求61
1.5.2.2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流值达不到要求61
1.5.2.3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空隙率达不到要求62
1.5.2.4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沥青饱和度达不到要求62
1.5.2.5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达不到要求62
1.5.3 装运过程62
1.5.3.1 运输车辆底部粘料62
1.5.3.2 运输车辆底部沥青混合料有白料或花料63
1.5.3.3 车运沥青混合料粗细料分离63
1.5.3.4 车运沥青混合料表面结块63
1.5.4 乳化沥青64
1.5.4.1 沥青与水溶液油水分离64
1.5.4.2 乳化沥青与石料缺乏粘结性64
1.5.4.3 筛上剩余量超标准65
1.5.4.4 蒸发残留物含量过高或过低65
1.5.4.5 乳液标准粘度或恩氏粘度过大或过小66
1.5.4.6 贮存稳定性不合格66
1.5.5 再生沥青混合料66
1.5.5.1 再生沥青混合料整体性差66
1.5.5.2 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材料拌制不均匀67
1.5.6 改性沥青68
1.5.6.1 改性剂未充分以微粒均匀分散于沥青中(胶体磨剪切碾磨式)68
1.5.6.2 改性剂不能被热沥青充分溶解(混融机械搅拌式)68
1.5.6.3 改性沥青的性能发生变化69
1.5.6.4 改性沥青混合料花料69
附录Ⅰ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C)70
附录Ⅱ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方孔筛)71
附录Ⅲ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圆孔筛)72
附录Ⅳ 沥青标号的选择73
附录Ⅴ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73
2 测量放样74
2.1 控导点的检测74
2.1.1 控导点的点位误差超限74
2.2 控导点的布设及测设74
2.2.1 控导点的布设精度不够74
2.3 平面测量放样75
2.3.1 施工控制网测设精度不够75
2.3.2 角度测量的精度不够75
2.3.3 长度测量的精度不够75
2.3.4 极坐标点位放样的精度不够76
2.4 高程测量放样76
2.4.1 高程测量放样精度不够76
2.5 道路纵横断面测设与精度控制77
2.5.1 道路纵断面控制及精度计算不符合要求77
2.5.2 道路横断面测设及精度计算不符合要求77
2.6 红外线全站仪内部设置77
2.6.1 红外线全站仪内部正确设置的控制不符合要求77
2.6.2 红外线全站仪内部特殊设置的控制不符合要求77
2.7 红外线全站仪在测放过程中的精度控制78
2.7.1 红外线全站仪的测距精度不够78
2.7.2 红外线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不够78
2.8 识图与内业计算78
2.8.1 识图与内业计算误差过大78
3 道路工程80
3.1 路基填筑80
3.1.1 路基沉陷80
3.1.2 路基边坡滑塌81
3.1.3 路堤失稳82
3.1.4 路堤与构筑物错台83
3.1.5 路堤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83
3.1.6 路堤填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84
3.1.7 粉煤灰路堤压实度达不到标准85
3.1.8 路基弹簧86
3.1.9 沟槽回填土沉陷86
3.1.10 路床积水87
3.1.11 路肩盲沟淤塞87
3.1.12 路肩车辙、坑槽88
3.1.13 路肩与路面错台88
3.1.14 边沟积水89
3.1.15 路床压实宽度不足89
3.1.16 路肩边坡过陡89
3.1.17 中央分隔带内部积水渗入路面结构层90
3.2 软土地基处治90
3.2.1 砂石垫层90
3.2.1.1 表面不平整、粗细粒料分离90
3.2.1.2 排水不畅90
3.2.1.3 路基坡脚砂料流失91
3.2.1.4 垫层材料压实度不足91
3.2.2 袋装砂井91
3.2.2.1 灌砂率不足,造成短井91
3.2.2.2 插入深度不足92
3.2.2.3 砂井排水不畅92
3.2.2.4 砂袋带出93
3.2.2.5 砂袋埋入砂垫层不足93
3.2.2.6 砂袋扭结损坏93
3.2.3 塑料排水板94
3.2.3.1 排水通道堵塞94
3.2.3.2 塑料排水板固定不牢94
3.2.3.3 塑料排水板埋入砂垫层长度不足95
3.2.3.4 拔出套管时塑料芯板带出95
3.2.4 粒料桩(钢渣桩、碎石桩、砂桩)95
3.2.4.1 桩身颈缩95
3.2.4.2 粒料密度不足96
3.2.4.3 塌孔97
3.2.5 搅拌桩、粉喷桩、石灰桩97
3.2.5.1 搅拌桩、粉喷桩喷料不足97
3.2.5.2 搅拌桩、粉喷桩混合料不匀98
3.2.5.3 石灰桩强度不足98
3.2.6 预压与超载预压99
3.2.6.1 地表隆起及路堤侧向位移99
3.2.6.2 预压与超载预压时间不足99
3.2.7 土工合成材料100
3.2.7.1 土基强度提高不足100
3.2.7.2 土工布搭接长度不够100
3.2.7.3 土工布摊铺不平100
3.2.7.4 路堤加筋用的土工隔栅受施工机械损坏101
3.3 底基层和基层101
3.3.1 石灰土和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和基层101
3.3.1.1 混合料不均匀101
3.3.1.2 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102
3.3.1.3 压实度不足102
3.3.1.4 碾压时弹簧103
3.3.1.5 碾压时发生龟裂103
3.3.1.6 未结成整体104
3.3.1.7 横向裂缝104
3.3.1.8 表面起皮松散105
3.3.1.9 平整度不符合要求105
3.3.1.10 回弹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106
附录Ⅰ 对细粒土的技术要求106
附录Ⅱ 石灰土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106
附录Ⅲ 石灰、粉煤灰土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107
附录Ⅳ 石灰土类基层允许偏差107
3.3.2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107
3.3.2.1 混合料配合比不稳定107
3.3.2.2 混合料含水量波动大108
3.3.2.3 混合料离析109
3.3.2.4 混合料摊铺时离析109
3.3.2.5 混合料碾压时弹簧110
3.3.2.6 基层表面灰浆过厚110
3.3.2.7 基层压实度不足111
3.3.2.8 施工接缝不顺111
3.3.2.9 施工平整度不好112
3.3.2.10 表面起尘松散113
3.3.2.11 混合料不结硬和弯沉值达不到要求113
3.3.2.12 横向裂缝114
3.3.3 其他工业废渣基层115
3.3.3.1 网状开裂115
3.3.3.2 路面隆胀116
附录Ⅰ 石灰、煤灰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116
附录Ⅱ 石灰的技术指标117
附录Ⅲ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7d抗压强度117
附录Ⅳ 石灰土类基层允许偏差118
附录Ⅴ 石灰、粉煤灰类混合料基层允许偏差118
3.4 路基挡墙118
3.4.1 路基浆砌块石挡墙118
3.4.1.1 泄水孔堵塞118
3.4.1.2 沉降缝不垂直119
3.4.1.3 勾缝砂浆脱落120
3.4.1.4 表面不平整120
3.4.1.5 挡墙滑移120
3.4.1.6 挡墙倾斜121
3.4.1.7 砌体断裂或坍塌122
3.4.1.8 块石砌体砌筑通缝123
3.4.1.9 挡墙沉降过大123
3.4.2 加筋土挡墙124
3.4.2.1 挡墙鼓凸124
3.4.2.2 挡墙倾斜125
3.4.2.3 挡墙沉陷125
3.4.2.4 挡墙漏土126
3.4.3 砌石护坡126
3.4.3.1 砌石护坡沉陷开裂126
3.4.3.2 勾缝砂浆脱落127
3.4.3.3 表面不平整127
3.4.4 钢筋混凝土挡墙128
3.4.4.1 钢筋混凝土挡墙出现竖向裂缝128
3.4.4.2 钢筋混凝土挡墙表面钢筋外露,保护层爆裂128
3.4.4.3 钢筋混凝土挡墙倾斜128
3.5 沥青混合料面层129
3.5.1 沥青面层129
3.5.1.1 横向裂缝129
3.5.1.2 纵向裂缝130
3.5.1.3 网状裂缝130
3.5.1.4 反射裂缝131
3.5.1.5 翻浆131
3.5.1.6 车辙132
3.5.1.7 拥包134
3.5.1.8 搓板134
3.5.1.9 泛油135
3.5.1.10 坑槽136
3.5.1.11 松散137
3.5.1.12 脱皮137
3.5.1.13 啃边138
3.5.1.14 光面138
3.5.1.15 与收水井、检查井衔接不顺139
3.5.1.16 施工接缝明显139
3.5.1.17 压实度不足140
3.5.2 抗滑表层142
3.5.2.1 构造深度不足142
3.5.2.2 摩擦系数不足142
3.5.2.3 粗细料分布不匀142
3.5.2.4 坑槽143
3.5.2.5 沥青剥落143
3.5.2.6 水损害144
附录Ⅰ 沥青路面各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145
附录Ⅱ-1 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146
附录Ⅱ-2 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圆孔筛)146
附录Ⅲ-1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147
附录Ⅲ-2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圆孔筛)148
附录Ⅳ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实测项目149
附录Ⅴ 沥青混凝土面层允许偏差150
3.6 水泥混凝土路面150
3.6.1 混凝土混合料150
3.6.1.1 混凝土和易性不好150
3.6.1.2 外加剂使用不当152
3.6.1.3 抗折强度低152
3.6.1.4 混合料色差大153
3.6.1.5 不耐磨153
3.6.2 路面裂缝154
3.6.2.1 龟裂154
3.6.2.2 横向裂缝155
3.6.2.3 角隅断裂156
3.6.2.4 化学反应引起裂缝156
3.6.2.5 纵向裂缝157
3.6.2.6 检查井周围裂缝158
3.6.2.7 交叉裂缝158
3.6.3 其他病害159
3.6.3.1 露石159
3.6.3.2 蜂窝159
3.6.3.3 胀缝不贯通159
3.6.3.4 摩擦系数不足160
3.6.3.5 传力杆失效161
3.6.3.6 错台161
3.6.3.7 拱胀162
3.6.3.8 脱空与唧泥163
3.6.3.9 填缝料损坏163
3.6.3.10 接缝剥落、碎裂164
3.6.3.11 黑白路面接头处砌块沉陷164
3.6.3.12 表面孔洞165
附录Ⅰ 碎石技术要求165
附录Ⅱ 砾石技术要求166
附录Ⅲ 粗集料标准级配范围166
附录Ⅳ 细集料技术要求166
附录Ⅴ 细集料标准级配范围167
附录Ⅵ 混合料拌和物最短搅拌时间167
附录Ⅶ 各级交通路面使用的水泥标号167
附录Ⅷ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167
附录Ⅸ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治理方法167
3.7 人行道及附属设施173
3.7.1 人行道铺面173
3.7.1.1 沉陷开裂173
3.7.1.2 铺面板松动冒浆174
3.7.1.3 彩色铺面褪色175
3.7.1.4 现浇混凝土铺面拱胀175
3.7.1.5 预制块尺寸偏差大175
3.7.1.6 铺面纵横线不顺176
3.7.1.7 铺面与构筑物衔接不顺176
3.7.1.8 铺面灌缝不饱满176
3.7.1.9 出入口处衔接不顺177
3.7.1.10 铺面积水177
3.7.1.11 现浇人行道面板脱皮177
3.7.1.12 人行道面板露石178
3.7.1.13 人行道面板滑溜178
3.7.2 侧缘石179
3.7.2.1 侧缘石线型不顺179
3.7.2.2 缘石坡度不顺179
3.7.2.3 转角处侧缘石、人行道铺面衔接不顺179
3.7.2.4 侧缘石色差大180
3.7.3 路面排水设施180
3.7.3.1 路边积水180
3.7.3.2 人行地道渗水180
3.7.3.3 进水井抹面空鼓181
3.7.3.4 连管堵塞开裂181
附录Ⅰ 预制人行道板(大方砖、小方砖)允许偏差182
附录Ⅱ 预制入行道板允许偏差182
附录Ⅲ 现场浇筑水泥混凝土人行道允许偏差182
附录Ⅳ 侧石、缘石允许偏差183
3.8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183
3.8.1 监控中心184
3.8.1.1 计算机显示器不清楚184
3.8.1.2 计算机不能重新启动184
3.8.1.3 文件不能读写184
3.8.1.4 软盘文件不能读写185
3.8.1.5 按键不执行185
3.8.1.6 鼠标不起作用185
3.8.1.7 鼠标不灵活186
3.8.1.8 开机不正常186
3.8.1.9 信息显示不清楚186
3.8.1.10 不打印187
3.8.1.11 打印不正常187
3.8.1.12 工作站计算退出运行监控程序187
3.8.2 闭路电视系统188
3.8.2.1 无图像、无光栅188
3.8.2.2 无图像、有光栅188
3.8.2.3 无图像、有光栅、有噪音188
3.8.2.4 有图像、但图像模糊、或是负像190
3.8.2.5 有图像、但图像暗淡模糊191
3.8.2.6 有图像、但图像压缩191
3.8.2.7 有图像、并有回扫线192
3.8.2.8 无图像、只有回扫线193
3.8.2.9 屏幕上只有一条水平亮线193
3.8.2.10 屏幕上只有一条垂直亮线193
3.8.2.11 图像振动且向上翻滚194
3.8.2.12 图像上下有规则的抖动194
3.8.2.13 图像自下而上有黑滚条干扰194
3.8.2.14 图像随黑滚条而扭曲195
3.8.2.15 图像缩小且很亮195
3.8.2.16 整幅图像上下翻滚不止195
3.8.2.17 图像闪忽、且收缩195
3.8.2.18 图像上长下短(卷边)196
3.8.2.19 水平不同步196
3.8.2.20 屏幕中噪声大、且灰度高、无图像196
3.8.2.21 图像远端控制器全部失灵197
3.8.2.22 云台垂直运转失灵197
3.8.2.23 雨刷不能控制197
3.8.2.24 雨刷失控198
3.8.2.25 镜头变焦不能控制198
3.8.2.26 镜头自动光圈不起作用198
3.8.2.27 镜面不清198
3.8.2.28 控制台视频切换失灵199
3.8.2.29 个别图像不能控制199
3.8.2.30 不能进行时间设定的视频切换199
3.8.2.31 摄像机云台能控制,但无图像199
3.8.2.32 终端箱不工作200
3.8.2.33 光端机无输出200
3.8.2.34 光缆传输信号衰减大200
3.8.2.35 不能自动定时录像200
3.8.2.36 画面切割失灵200
3.8.2.37 录制图像噪声大201
3.8.2.38 分配后图像质量差201
3.8.2.39 图像字符加不上201
3.8.2.40 彩色图像颜色失真201
3.8.2.41 背投影屏幕常见故障201
3.8.3 外场设备202
3.8.3.1 区域控制器反馈信息异常203
3.8.3.2 区域控制器反馈信号乱203
3.8.3.3 区域控制器工作站发出的命令执行不正常203
3.8.3.4 测雾仪不工作204
3.8.3.5 (A型、F型)可变情报板全屏显示严重不清楚204
3.8.3.6 (A型、F型)可变情报板花字、缺字204
3.8.3.7 (A型、F型)可变情报板失控、或黑屏204
3.8.3.8 (A型、F型)可变情报板自检正常,但不接受命令205
3.8.3.9 (A型、F型)可变情报板控制电路故障205
3.8.3.10 车辆检测器数据采集不到205
3.8.3.11 车辆检测器数据采集不正确206
3.8.3.12 避雷器不能正常工作206
3.8.3.13 UPS不间断电源故障206
3.8.3.14 发电机故障207
3.8.4 收费系统208
3.8.4.1 线圈检测器检测不到车辆通过时的数据208
3.8.4.2 线圈检测器误检一208
3.8.4.3 线圈检测器检测器误检二208
3.8.4.4 自动控制栏杆机LED不停的闪烁209
3.8.4.5 自动栏杆机无响应209
3.8.4.6 自动栏杆机无法正常工作209
3.8.4.7 动作栏杆无响应209
3.8.4.8 费额显示器不工作210
3.8.4.9 费额显示器读卡机、发卡机不工作210
3.8.4.10 匝道屏道口状态无法显示210
3.8.4.11 收费终端显示器不正常211
3.8.4.12 收费终端控制键盘失控211
3.8.4.13 收费终端无法采集车道数据211
3.8.4.14 收费站与车道局域网故障212
3.8.4.15 站与中心网络故障213
3.8.5 通信系统213
3.8.5.1 通信线路电缆充气不正常213
3.8.5.2 通信线路电缆绝缘明显下降213
3.8.5.3 光缆故障214
3.8.5.4 通信设备SDH(同步数字系列)传输网络故障214
3.8.5.5 PCM设备故障214
3.8.5.6 外场通信设备紧急电话故障214
3.8.5.7 近距离设备通信故障215
3.8.5.8 远距离设备通信故障215
3.8.5.9 800兆集群电话故障215
3.8.5.10 紧急电话常见故障216
3.8.5.11 硬盘录像机常见故障216
3.9 公路绿化217
3.9.1 栽植期间217
3.9.1.1 整株植株叶片萎蔫217
3.9.1.2 局部叶片枯焦、脱落218
3.9.1.3 树干老化、开裂219
3.9.1.4 乔木主干弯曲不正、树型不良219
3.9.1.5 行道树种植线型不整齐219
3.9.1.6 植株在抽枝展叶后又萎缩甚至死亡219
3.9.1.7 植株在种植后不久出现倾斜220
3.9.1.8 植株在种植后顶芽不萌发220
3.9.1.9 草坪表面不平整,雨后有积水220
3.9.2 生长期间221
3.9.2.1 整株植株叶片变色、黄化221
3.9.2.2 局部叶片出现斑点、变色、碎色223
3.9.2.3 局部叶片出现溃疡、萎蔫、畸形、皱缩等现象229
3.9.2.4 局部叶片上出现缺刻、孔洞;并在部分枝条上出现光枝,枯梢230
3.9.2.5 部分叶片出现虫瘿231
3.9.2.6 植株出现丛枝现象,叶片生长小而紧密231
3.9.2.7 植株提早落花、落叶、落果231
3.9.2.8 枝干上有孔洞,且孔洞周围有褐色分泌物及蛀虫屑232
3.9.2.9 叶片或枝干上有霉状物、白粉、锈粉、煤污小粒点等232
3.9.2.10 植株上缠绕着蔓性植株233
3.9.2.11 枝干分叉处或枝干凹陷处及树皮开裂处有虫茧234
3.9.2.12 枝干、叶片上有虫茧、虫巢234
3.9.3 草坪、地被235
3.9.3.1 叶片上有锈粉235
3.9.3.2 叶片上有白粉,周围地面上有白色丝状物235
3.9.3.3 在草坪生长季节叶片成片枯萎,但叶片与根不分离235
3.9.3.4 草坪上表现出不规则的球状斑块枯萎235
3.9.3.5 杂草236
3.9.3.6 满铺的草坪、草块与草块相接处成丛状隆起237
4 桥梁工程238
4.1 明挖地基238
4.1.1 挖方238
4.1.1.1 放坡开挖塌方238
4.1.1.2 围护基坑失稳239
4.1.1.3 基坑泡水240
4.1.1.4 基坑超挖、基底扰动241
4.1.1.5 基坑底出现橡皮土241
4.1.1.6 基坑底出现冒水、流砂242
4.1.1.7 基坑底土体隆起242
4.1.1.8 基坑底部突涌243
4.1.2 填方243
4.1.2.1 填方沉陷243
4.1.2.2 填方出现橡皮土244
4.1.2.3 回填对桥台的位移244
4.2 陆上沉井245
4.2.1 基坑开挖245
4.2.1.1 基坑底非原状土未处理好245
4.2.1.2 砂垫层密实度不均匀或不密实245
4.2.1.3 基坑排水未做好246
4.2.2 沉井制作246
4.2.2.1 沉降或倾斜过大246
4.2.2.2 沉井模板及支架损坏247
4.2.2.3 沉井壁渗漏247
4.2.2.4 沉井壁收缩裂缝248
4.2.2.5 沉井壁结构裂缝248
4.2.3 排水下沉249
4.2.3.1 井身偏斜过大249
4.2.3.2 邻近地面变形过大250
4.2.3.3 平面位移过大250
4.2.3.4 下沉极慢或停沉250
4.2.3.5 井底管涌或流砂251
4.2.3.6 井身变形过大或井身结构开裂252
4.2.3.7 沉井突沉252
4.2.3.8 沉井内土面隆起严重影响封底253
4.2.3.9 沉井超沉253
4.2.4 不排水下沉254
4.2.4.1 邻近地面沉降过大254
4.2.4.2 下沉极慢或停沉254
4.2.4.3 突沉255
4.2.4.4 超沉256
4.2.4.5 井底土层被承压水顶破256
4.2.5 干封底257
4.2.5.1 底板渗漏257
4.2.5.2 封底后上浮257
4.2.5.3 沉井封底后倾斜增大258
4.2.5.4 沉井封底后沉降较大258
4.2.6 水下封底258
4.2.6.1 混凝土导管被埋住258
4.2.6.2 泄水管失效259
4.2.6.3 混凝土渗水漏泥259
4.2.6.4 封底混凝土破坏或上浮260
4.3 基坑支护261
4.3.1 钢板桩护壁261
4.3.1.1 打桩受阻261
4.3.1.2 桩身倾斜261
4.3.1.3 桩身扭转261
4.3.1.4 带桩下沉262
4.3.1.5 拔桩困难262
4.3.2 深层搅拌桩护壁263
4.3.2.1 搅拌体不均匀263
4.3.2.2 喷浆不正常263
4.3.2.3 抱钻或冒浆264
4.3.2.4 桩顶强度低264
4.3.2.5 搅拌桩搭接处开叉264
4.3.2.6 搅拌桩搭接处渗水265
4.3.3 旋喷桩护壁266
4.3.3.1 钻孔困难、偏斜、冒浆266
4.3.3.2 压力上不去266
4.3.3.3 压力骤然上升266
4.3.3.4 不冒浆或冒浆过大267
4.3.3.5 旋喷桩强度不均匀267
4.3.3.6 旋喷桩顶部下凹267
4.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SMW工法)护壁268
4.3.4.1 搅拌体不均匀268
4.3.4.2 喷浆不正常268
4.3.4.3 抱钻或冒浆268
4.3.4.4 H型钢插入不到位268
4.3.4.5 H型钢插入位置不正268
4.3.4.6 H型钢回收困难269
4.3.4.7 搅拌桩搭接处开叉270
4.3.4.8 搅拌桩搭接处渗水270
4.3.5 围堰与套箱270
4.3.5.1 围堰滑动270
4.3.5.2 围堰渗漏水271
4.3.5.3 套箱渗漏水272
4.3.6 基坑开挖支撑272
4.3.6.1 支撑安装不及时272
4.3.6.2 支撑与围檩(或结构)面不垂直272
4.3.6.3 支撑不水平273
4.3.6.4 支撑直线度差273
4.3.6.5 支撑端头板与支撑面不密贴274
4.3.6.6 围护结构与围檩不密贴274
4.3.6.7 支撑预应力施加值未达到标准274
4.3.6.8 斜撑钢牛腿质量差275
4.3.6.9 围护结构接缝渗漏275
4.4 桩基础276
4.4.1 沉入预制钢筋混凝土矩形桩、板桩276
4.4.1.1 桩顶碎裂276
4.4.1.2 桩身断裂277
4.4.1.3 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278
4.4.1.4 桩身跳动、桩身回弹278
4.4.1.5 桩顶位移279
4.4.1.6 桩身倾斜279
4.4.1.7 接桩处松动280
4.4.1.8 桩身转动281
4.4.1.9 板桩脱榫281
4.4.2 沉入预应力混凝土离心管桩(PHC桩)281
4.4.2.1 管节破裂、桩身断裂281
4.4.2.2 桩顶混凝土碎裂282
4.4.2.3 桩偏位283
4.4.2.4 桩身纵向裂缝283
4.4.2.5 接桩处松脱开裂284
4.4.3 沉入钢管桩285
4.4.3.1 沉桩轴线偏斜285
4.4.3.2 现场接桩焊接缺陷285
4.4.3.3 桩位移动285
4.4.3.4 填心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要求286
4.4.4 回转式钻机成孔灌注桩286
4.4.4.1 坍孔286
4.4.4.2 钻孔漏浆287
4.4.4.3 成孔偏斜287
4.4.4.4 缩孔288
4.4.4.5 孔深不足288
4.4.4.6 钢筋笼变形288
4.4.4.7 钢筋笼位置偏差288
4.4.4.8 钢筋笼上浮289
4.4.4.9 断桩289
4.4.5 冲击式(或冲抓式)钻机成孔灌注桩290
4.4.5.1 坍孔290
4.4.5.2 钻孔偏斜291
4.4.5.3 梅花孔291
4.4.5.4 卡锥291
4.4.5.5 流砂292
4.4.5.6 抱钻292
4.4.5.7 钻孔漏浆292
4.4.5.8 桩身夹泥或钢筋笼外形成泥皮293
4.4.5.9 吊脚桩293
4.4.6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294
4.4.6.1 坍孔294
4.4.6.2 钻孔倾斜294
4.4.6.3 孔底虚土多294
4.4.6.4 钻进困难295
4.4.6.5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296
4.4.7 套管成孔灌柱桩围护296
4.4.7.1 缩颈296
4.4.7.2 断桩及桩身混凝土坍塌296
4.4.7.3 桩管内混凝土拒落297
4.4.7.4 桩身夹泥297
4.4.7.5 桩身下沉298
4.4.7.6 混凝土超量298
4.4.7.7 桩深达不到设计深度298
4.4.7.8 桩尖进水和泥砂299
4.4.7.9 吊脚桩299
4.4.8 人工挖土成孔灌注桩300
4.4.8.1 坍孔301
4.4.8.2 成孔偏斜301
4.4.8.3 孔深不足301
4.4.8.4 孔底积水302
4.4.8.5 钢筋笼变形302
4.4.8.6 钢筋笼位置偏差302
4.4.8.7 钢筋笼上浮303
4.4.8.8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303
4.4.8.9 桩身混凝土与孔壁不密贴303
4.5 模板及支架304
4.5.1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304
4.5.1.1 基础模板缺陷304
4.5.1.2 承台吊模缺陷304
4.5.1.3 立柱模板缺陷305
4.5.1.4 盖粱模板缺陷305
4.5.1.5 支架现浇梁模板缺陷306
4.5.1.6 悬臂现浇梁模板缺陷307
4.5.1.7 防撞护栏与栏杆模板缺陷308
4.5.2 预制构件模板308
4.5.2.1 桩模板缺陷308
4.5.2.2 梁外模板缺陷309
4.5.2.3 梁内模上浮309
4.5.3 支架安装309
4.5.3.1 扣件式钢管支架安装缺陷309
4.5.3.2 门型支架安装缺陷310
4.5.3.3 施工挂篮安装缺陷311
4.5.3.4 贝雷梁式支架安装缺陷311
4.6 钢筋312
4.6.1 一般规定312
4.6.1.1 钢筋混放312
4.6.1.2 钢筋外表锈蚀与裂纹312
4.6.1.3 钢筋硬弯313
4.6.1.4 试样冷拉不合格313
4.6.1.5 试样冷弯不合格313
4.6.2 钢筋弯配314
4.6.2.1 配料尺寸不准314
4.6.2.2 钢筋骨架变形314
4.6.2.3 冷拉钢筋伸长率或强度不合格315
4.6.2.4 冷拉率波动大315
4.6.3 钢筋安装315
4.6.3.1 同截面钢筋接头过多315
4.6.3.2 箍筋间距不一致316
4.6.3.3 箍筋接头位置同向316
4.6.3.4 露筋316
4.6.3.5 钢筋遗漏316
4.6.3.6 曲线骨架不准317
4.6.4 钢筋接头317
4.6.4.1 电弧焊熔渣残留317
4.6.4.2 闪光接触对焊接头脆断317
4.6.4.3 闪光接触对焊接头轴线偏差大318
4.6.4.4 电渣焊接头偏歪318
4.6.4.5 套筒连接(压接接头)两端钢筋不同轴319
4.7 混凝土319
4.7.1 自拌混凝土319
4.7.1.1 坍落度不稳定319
4.7.1.2 混凝土现场试块强度不合格320
4.8 预应力混凝土T梁和箱梁320
4.8.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工艺320
4.8.1.1 锚具碎裂320
4.8.1.2 锚垫板面与孔道轴线不垂直或锚垫板中心偏离孔道轴线321
4.8.1.3 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321
4.8.1.4 滑丝与断丝321
4.8.1.5 波纹管线形与设计偏差较大322
4.8.1.6 波纹管漏浆堵管322
4.8.1.7 张拉后预应力筋(钢束、钢绞线)延伸率偏差过大323
4.8.1.8 预应力损失过大323
4.8.1.9 张拉预应力后结构产生较大扭变形324
4.8.1.10 预应力孔道注浆不密实324
4.8.1.11 预应力孔道灌不进浆324
4.8.2 预应力混凝土T梁325
4.8.2.1 预应力筋脆断325
4.8.2.2 预应力管道漏浆与堵塞325
4.8.2.3 现场预制T梁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325
4.8.2.4 预制T梁梁体形状不准确326
4.8.2.5 预制T梁横隔梁错位327
4.8.2.6 预制T梁横隔梁钢筋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328
4.8.2.7 T梁横隔梁焊接钢板脱焊328
4.8.2.8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上拱度差别过大328
4.8.3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329
4.8.3.1 箱梁常见裂缝329
4.8.3.2 箱梁底板在沿预应力钢束波纹管位置下出现的纵向裂缝331
4.8.3.3 箱梁腹板出现斜向裂缝332
4.8.3.4 箱梁拆模后在腹板与底板承托部位出现空洞、蜂窝、麻面332
4.8.3.5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钢束伸长值超出了允许偏差值333
4.8.3.6 预应力筋的断丝和滑丝334
4.9 预制梁安装335
4.9.1 一般规定335
4.9.1.1 支承面平整度偏差过大335
4.9.1.2 高程偏差过大335
4.9.1.3 支承中心里程偏差过大336
4.9.1.4 同一跨预制梁的偏差过大336
4.9.2 预制梁移动及堆放337
4.9.2.1 过早搬运337
4.9.2.2 缺角掉边337
4.9.2.3 运输裂缝及断裂338
4.9.2.4 堆放裂缝及断裂338
4.9.3 安装339
4.9.3.1 构件起吊安全度不够339
4.9.3.2 构件浮运安全度不足339
4.9.3.3 导梁刚度偏小340
4.9.3.4 支座与支承面不密贴340
4.9.3.5 支座中线与主梁中线重合偏差341
4.9.3.6 橡胶支座安装偏差341
4.9.3.7 弯桥支座与梁脱开341
4.9.3.8 T型梁发生侧倾342
4.10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平衡悬臂浇筑342
4.10.1 挂篮施工343
4.10.1.1 挂篮设计制造缺陷343
4.10.1.2 墩顶梁段(零号段)临时固结不牢344
4.10.1.3 起步段(零号段两侧安装挂篮的起始节段)线形偏差过大347
4.10.1.4 盆式橡胶支座安装缺陷348
4.10.1.5 混凝土质量不稳定348
4.10.1.6 纵向预应力管道施工质量缺陷350
4.10.2 支架现浇施工(边跨施工)350
4.10.2.1 边跨现浇段变形过大350
4.10.2.2 边跨合拢段线形偏差过大350
4.10.3 中跨合拢段施工351
4.10.3.1 中跨合拢段施工线形偏差过大351
4.10.4 施工控制353
4.10.4.1 成桥后线形偏差过大353
4.11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节段拼装356
4.11.1 节段块件制作356
4.11.1.1 节段制作误差过大356
4.11.1.2 节段端面破损357
4.11.2 节段块件安装357
4.11.2.1 节段块件拼接标高有高低358
4.11.2.2 节段拼接处混凝土局部破裂359
4.11.2.3 节段拼接不紧密359
4.11.2.4 支座位置不正确359
4.12 斜拉桥360
4.12.1 索塔360
4.12.1.1 承台和塔座表面裂缝360
4.12.1.2 塔柱混凝土外观缺陷361
4.12.1.3 施工预埋件外露锈蚀361
4.12.1.4 索孔位置不准确362
4.12.1.5 索塔轴线偏离设计位置362
4.12.2 预应力混凝土主梁363
4.12.2.1 主梁线形变形过大363
4.12.2.2 预应力锚固区周围混凝土裂缝364
4.12.3 斜缆索365
4.12.3.1 索力偏差过大365
4.12.3.2 斜缆索钢丝锈蚀、断裂365
4.12.3.3 锚头锈蚀367
4.12.3.4 斜缆索振动异常367
4.12.3.5 斜缆索PE或PU防护套破损369
4.13 钢桥与叠合梁(结合梁)370
4.13.1 钢梁制造370
4.13.1.1 钢材预处理不符合要求370
4.13.1.2 焊接缺陷370
4.13.1.3 焊接变形371
4.13.1.4 摩擦面处理不符合要求372
4.13.2 钢梁安装373
4.13.2.1 高强度螺栓栓接质量缺陷373
4.13.2.2 节点板板束缝隙过大374
4.13.3 钢梁涂装375
4.13.3.1 钢粱面锈蚀375
4.13.3.2 螺栓、焊缝与节点板锈蚀375
4.13.3.3 阴角处涂装缺陷375
4.13.3.4 涂料流淌、起皱376
4.13.3.5 涂料粉化、剥落376
4.13.4 叠合梁376
4.13.4.1 现浇桥面混凝土缺陷376
4.13.4.2 钢梁与预制桥面板结合不良377
4.14 拱桥377
4.14.1 混凝土拱桥377
4.14.1.1 主拱圈拱顶下缘裂缝377
4.14.1.2 主拱圈拱脚上缘裂缝或拱脚附近局部混凝土被压碎378
4.14.1.3 主拱圈横向失稳379
4.14.1.4 主拱圈变形380
4.14.1.5 双曲拱桥拱波开裂、损坏380
4.15 桥面系与装饰381
4.15.1 桥梁伸缩缝381
4.15.1.1 变形缝宽度偏差过大381
4.15.1.2 变形缝中有杂物382
4.15.1.3 预埋件位置偏差过大382
4.15.1.4 焊接质量缺陷382
4.15.1.5 角钢线形偏差过大382
4.15.1.6 变形缝漏水383
4.15.1.7 伸缩装置不平整383
4.15.2 梁间接缝383
4.15.2.1 梁间接缝宽度偏差较大383
4.15.2.2 横隔梁钢筋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384
4.15.2.3 梁间接缝现浇混凝土粗糙不平384
4.15.3 混凝土桥面铺装384
4.15.3.1 局部铺装层过厚384
4.15.3.2 钢筋保护层偏差过大385
4.15.3.3 铺装层表面不平385
4.15.3.4 表面龟裂385
4.15.3.5 桥面裂缝386
4.15.3.6 表面粗糙度不一致386
4.15.3.7 表面有坑塘和印迹387
4.15.3.8 表面起砂387
4.15.4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387
4.15.4.1 桥面沥青铺装层推移387
4.15.4.2 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开裂387
4.15.4.3 铺装层表面出现坑槽388
4.15.4.4 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脱皮389
4.15.5 桥面排水389
4.15.5.1 进水口偏高389
4.15.5.2 泄水孔偏高390
4.15.5.3 落水管堵塞390
4.15.5.4 桥面积水390
4.15.6 人行道391
4.15.6.1 漏设路缘石和栏杆基座的变形缝391
4.15.6.2 人行道预制板损伤391
4.15.6.3 人行道粉面龟裂或断裂391
4.15.6.4 粉面起砂392
4.15.6.5 面板空鼓、脱落392
4.15.7 防撞护栏和栏杆392
4.15.7.1 预埋钢筋偏位392
4.15.7.2 线形不顺直392
4.15.7.3 变形缝不贯通393
4.15.7.4 扶手预埋件偏差过大393
4.15.8 修补与装饰393
4.15.8.1 修补粗糙393
4.15.8.2 修补表面开裂394
4.15.8.3 贴面表面缺陷394
4.15.8.4 贴面空鼓或脱落394
4.15.8.5 水磨石子和水刷石子表面色差大395
4.16 驳岸与防汛墙395
4.16.1 驳岸397
4.16.1.1 岸线偏位397
4.16.1.2 基础标高差错397
4.16.1.3 重力式驳岸滑移398
4.16.1.4 重力式驳岸倾倒399
4.16.1.5 驳岸沉陷399
4.16.1.6 承台外边缺棱掉角400
4.16.1.7 板缝缺损401
4.16.1.8 块石墙体开裂402
4.16.2 防汛墙403
4.16.2.1 防汛墙渗漏403
4.17 顶入式立交箱涵405
4.17.1 工作坑405
4.17.1.1 开挖或使用过程中基坑失稳405
4.17.1.2 工作坑积水影响施工405
4.17.1.3 工作坑及便道布置不合理406
4.17.2 滑板406
4.17.2.1 混凝土开裂406
4.17.2.2 表面不平整光滑407
4.17.2.3 表面高程坡度不正确407
4.17.2.4 锚梁虚设407
4.17.3 后靠墙408
4.17.3.1 墙后土体松散408
4.17.3.2 横粱与墙不密贴408
4.17.3.3 后靠梁受荷载后变形过大408
4.17.4 润滑隔离层409
4.17.4.1 润滑层涂刷不均匀,隔离层下有气泡409
4.17.4.2 箱涵制作时润滑隔离层受到损坏409
4.17.4.3 润滑材料配置不当409
4.17.5 箱涵制作410
4.17.5.1 箱体外壁(与土接触面)不平整、光滑410
4.17.5.2 箱体内外尺寸未控制好410
4.17.6 箱涵顶进411
4.17.6.1 箱涵的起动或全部入土阶段,顶不动411
4.17.6.2 起始阶段箱涵下倾(叩头)411
4.17.6.3 顶进过程中箱涵下沉412
4.17.6.4 顶进过程中箱涵上飘412
4.17.6.5 顶进过程中箱涵偏离轴线412
4.17.6.6 顶铁或顶柱系统损坏413
4.17.6.7 后靠位移413
4.17.6.8 滑板与箱涵同时向前滑移413
4.17.6.9 箱体出现裂缝414
4.17.6.10 土体流失地层沉降414
4.17.6.11 接缝漏水414
4.17.6.12 接缝错位415
附录 相关规范、标准416
参考文献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