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略产业博弈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战略产业博弈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833857.jpg)
- 侯云先,王锡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4741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产业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略产业博弈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1导论1
1.1问题的提出1
1.2国内外战略产业发展与对外贸易研究概况2
1.2.1战略产业贸易保护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2
1.2.2战略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7
1.2.3国内外战略产业幼稚阶段保护研究概述9
1.3战略产业发展理论研究11
1.3.1战略产业的意义11
1.3.2战略产业的选择13
1.3.3以往研究的局限性14
1.4研究目标15
1.5结构安排15
1.6研究分析方法16
参考文献18
2战略产业演变机理分析22
2.1产业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22
2.1.1产业内部科技因素22
2.1.2产业外部环境因素24
2.2产业经济生命周期25
2.2.1幼稚阶段25
2.2.2成长阶段26
2.2.3成熟阶段26
2.2.4衰退阶段27
2.3科学技术到产业的直接转换机制29
2.4战略产业的阶段转换机制31
2.4.1 “科学技术——战略产业”31
2.4.2 “战略产业——支柱产业”34
2.5战略产业发育的催化剂——风险投资35
2.6小结37
参考文献38
3战略产业培育模式及其风险分析39
3.1战略产业保护目的和理由及界定39
3.1.1战略产业保护目的和理由39
3.1.2战略产业的界定41
3.2.1 贸易条件43
3.2战略产业保护对象的选择标准43
3.2.2生产可能性曲线44
3.3战略产业培育模式46
3.3.1集团化模式47
3.3.2联合模式48
3.3.3自主开发模式49
3.3.4引进改造模式50
3.3.5二次创新模式51
3.3.6园区模式52
3.4模式风险分析53
3.4.1集团化模式风险分析54
3.4.2联合模式风险分析55
3.4.4改进改造模式风险分析56
3.4.3自主开发模式风险分析56
3.4.5二次创新模式风险分析57
3.4.6园区模式风险分析59
3.5模式效应比较60
3.5.1我国技术引进情况60
3.5.2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探讨60
3.6小结62
参考文献63
4 WTO下战略产业保护对策框架64
4.1战略产业保护的方式和手段64
4.1.1关税保护措施66
4.1.2关税保护的基本作用68
4.1.3技术贸易壁垒与特点70
4.2中国的关税保护程度分析72
4.2.1名义关税水平保护程度分析72
4.2.2关税有效保护程度分析73
4.3 “过度”保护与适度保护74
4.3.1产业保护关税的偏差—“过度”保护74
4.3.2WTO下战略产业的适度保护控制76
4.4WTO下战略产业保护体系77
4.5小结79
参考文献80
5战略产业保护单产品关税谈判模型83
5.1.1 WTO的贸易自由化——谈判84
5.1.2静态分析84
5.1谈判均衡84
5.1.3战略产业保护政策问题背景86
5.2单产品关税谈判模型87
5.2.1问题87
5.2.2下层——静态博弈模型90
5.2.3中层——非线性规划模型90
5.2.4上层——多目标规划91
5.3关税谈判模型的均衡解与分析92
5.3.1下层的纳什均衡93
5.3.2非线性规划的最优解95
5.3.3多目标规划的关税谈判解97
5.4结果与分析100
5.5小结104
参考文献105
6 WTO下战略产业保护双产品关税谈判模型107
6.1两种产品的关税谈判模型108
6.1.1下层——两个静态博弈模型110
6.1.2中层——静态博弈模型111
6.1.3上层——多目标规划113
6.2仿真实验115
6.2.1两个静态博弈分析116
6.2.2国家博弈分析117
6.2.3多目标规划的关税谈判解119
6.2.4关税谈判模型解120
6.3小结121
参考文献122
7.1.1问题背景123
7.1抑制与反抑制博弈123
7战略产业保护关税抑制与反抑制博弈分析123
7.1.2建立博弈模型124
7.2博弈分析125
7.2.1海关的反应函数125
7.2.2走私商的反应函数125
7.2.3纳什均衡解127
7.3灵敏度分析129
7.4结论与建议130
参考文献132
8战略产业内部竞争与战略选择133
8.1竞争范畴134
8.2竞争的形式和类型134
8.2.2按竞争展开的空间范围分类135
8.2.1按竞争利益主体分类135
8.2.3按竞争的规范程度分类136
8.2.4按竞争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分类136
8.3 产业竞争137
8.3.1竞争结构137
8.3.2企业竞争力与核心竞争能力137
8.4战略产业竞争战略138
8.4.1战略产业总体竞争战略138
8.4.2产业内部具体竞争战略139
8.5企业发展竞争策略分析140
8.5.1重组策略141
8.5.2产品定价策略143
8.5.3产品品牌战略144
8.5.4广告营销战略145
8.5.5专利战略145
8.6产业阶段演变与战略147
8.6.1产业阶段演变147
8.6.2阶段竞争战略149
8.6.3选择程序149
8.7小结150
参考文献151
9战略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152
9.1政府与战略产业静态博弈均衡分析153
9.1.1 机制设计153
9.1.2纳什均衡解不惟一情形154
9.1.3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情形156
9.2幼稚阶段战略产业保护中的动态博弈分析158
9.2.1模型158
9.2.2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159
9.2.3动态博弈模型的推广161
9.3政府保护战略产业机制设计的连续模型162
9.3.1建立连续模型162
9.3.2机制分析——连续模型求解163
9.3.3政府考虑配额战略164
9.4小结165
参考文献166
10战略产业保护关税对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168
10.1成本类型169
10.2.1规模经济与垄断170
10.2产业保护对成本下降的影响170
10.2.2 “干中学”与产业保护174
10.3战略产业组织结构与模型176
10.3.1若干重要概念176
10.3.2不同企业类型的利润模型178
10.4产业组织结构与模型分析180
10.4.1信誉企业与夜航企业同时存在的产业组织结构181
10.4.2只有信誉企业存在的产业组织结构184
10.5小结186
参考文献188
11组织创新与虚拟组织191
11.1产业组织创新191
11.1.2国外组织创新给我们的启示192
1 1.1.1产业内部组织创新应遵循的原则192
11.2虚拟组织发展回顾193
11.3组织演变195
11.4虚拟组织诞生196
11.4.1现存生活方式和技术196
11.4.2虚拟组织概念197
11.5虚拟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200
11.5.1虚拟组织的类型200
11.5.2虚拟企业的特点201
11.6虚拟组织的优势204
11.6.1虚拟组织制度竞争力优势204
11.6.2虚拟组织的误区205
11.7小结206
参考文献207
12上海市战略产业分析研究208
12.1上海工业竞争力分析208
12.2上海信息产业211
12.2.1上海信息产业现状212
12.2.2上海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214
12.2.3信息产业的SWOT分析217
12.2.4信息产业培育方案219
12.3现代物流产业222
12.3.1现代物流在中国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223
12.3.2上海的现代物流产业225
12.3.3上海现代物流产业的SWOT分析227
12.3.4上海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方案解释229
12.4生物医药产业233
12.4.1生物医药行业概况233
12.4.2生物医药产业的SWOT分析233
12.4.3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方案235
12.5新材料产业236
12.5.1新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宏观背景238
12.5.2上海新材料产业SWOT分析241
12.6环境产业243
12.6.1环境产业概况243
12.6.2环境产业的SWOT分析245
12.6.3环境产业培育方案246
参考文献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