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法理论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书法理论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830598.jpg)
- 王镇远著 著
- 出版社: 黄山书店
- ISBN:780535180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7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书法理论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第一编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第一章 汉代的书法理论1
第一节 扬雄的“心画”说2
第二节 许慎的“象形”说5
第三节 崔瑗的《草书势》9
第四节 赵壹的《非草书》13
第五节 汉代书论的集大成者:蔡邕17
第二章 魏晋的书法理论25
第一节 锺繇的“用笔”与“流美”论26
第二节 西晋的书势论29
第三节 王羲之的前驱:卫铄与王廙36
第四节 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43
第三章 南北朝的书法理论50
第一节 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52
第二节 虞龢的论二王书法55
第三节 王僧虔的书法创作论58
第四节 萧衍及其臣僚的书论64
第五节 庾肩吾的《书品》70
第六节 庾元威的“得法”、“得体”论74
第七节 北朝的书论:王愔、江式、颜之推77
第二编 隋唐五代时期85
第一章 隋与初唐的书法理论85
第一节 隋代书论的代表:智永、智果87
第二节 唐人尚法的典型:欧阳询92
第三节 王羲之的继承者:李世民与虞世南95
第四节 李嗣真的提倡“逸品”103
第五节 孙过庭《书谱》107
第二章 盛唐的书法理论125
第一节 盛唐气象的代表:张怀瓘127
第二节 道家崇尚自然的体现:《述书赋》142
第三节 意象的崇拜者:李阳冰、张旭、蔡希综147
第四节 清真与瘦硬:李白、杜甫的书论153
第三章 中唐的书法理论158
第一节 雄媚与务实:徐浩、颜真卿的书论160
第二节 狂逸个性的表现:怀素及其他163
第三节 笔法论的代表:李华、徐?、韩方明166
第四节 儒家入世精神的代表:韩愈170
第五节 对于书法地位的再认识:刘禹锡与柳宗元174
第四章 晚唐五代的书法理论179
第一节 张彦远的书画同体论180
第二节 笔法论的延续:林蕴、卢携、陆希声、李煜184
?光、吴融189
第三节 禅意识的渗透:贯休、亚栖、189
第四节 徘徊于儒佛之间:司空图196
第五节 晚唐的书体论:唐玄度、韦续200
第三编 宋元时期205
第一章 北宋的书法理论205
第一节 学书为乐与嗜古尚法:欧阳修的书论207
第二节 蔡襄以“神气”为核心的论书主张215
第三节 人本思想的体现:朱长文及其《续书断》218
第四节 道家艺术观的体现:苏轼书论223
第五节 黄庭坚的以禅论书236
第六节 米芾的“真趣”论247
第七节 苏门的书论:晁补之、秦观、张耒257
第八节 李之仪的“神遇”论262
第九节 黄伯思的尚古守法论264
第十节 董逌的笔意论268
第十一节 《宣和书谱》的书论思想272
第二章 南宋的书法理论280
第一节 赵构的趣味说281
第二节 南宋理学家的书论:朱熹、张栻、魏了翁284
第三节 陈槱的“神气”论291
第四节 姜夔的《续书谱》293
第五节 第一部系统的书法史:陈思的《书小史》298
第六节 “心画”说的再现:岳珂的书论302
第七节 赵孟坚的宗唐说306
第三章 元代的书法理论311
第一节 赵孟頫的崇尚魏晋312
第二节 重法的祈尚:韩性、袁桷、虞集317
第三节 《衍极》的书论思想323
第四节 陈绎曾的以法求变论328
第一章 明代前中期的书法理论333
第四编 明清时期333
第一节 《书史会要》的书论思想335
第二节 解缙的“工夫精熟”论339
第三节 绳墨中之逸趣:祝允明、文征明的书论342
第四节 丰坊的《书诀》351
第五节 风韵与婉媚:杨慎的书法美学353
第六节 何良俊的以晋法为本357
第七节 徐渭的“媚胜”说362
第八节 王世贞的标举“古雅”365
第九节 孙鑛的“天趣”论370
第十节 《书法雅言》的中和思想375
第十一节 汤临初的“形势论”382
第二章 晚明的书法理论389
第一节 巧妙与古淡:董其昌的书法美学391
第二节 赵宦光的《寒山帚谈》401
第三节 李日华的“性灵”说413
第四节 黄道周的书品论419
第五节 《石墨镌华》与《金石史》421
第三章 清初的书法理论426
第一节 宋曹的“布置”与“神采”论428
第二节 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430
第三节 冯班的“本领”说434
第四节 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439
第五节 笪重光的《书筏》444
第六节 汉隶的重新认识:顾炎武、王宏撰、朱彝尊,万经447
第七节 姜宸英的“神明”说453
第四章 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理论459
第一节 北朝古法的再发现:陈奕禧、何焯462
第二节 王澍的书法理论467
第三节 蒋衡、蒋骥的书论477
第四节 对董其昌书法的崇拜:张照的书论479
第五节 传统的叛逆者:郑板桥484
第六节 梁同书的“不似而似”论488
第七节 程瑶田的阴阳虚实论492
第八节 王文治的“品韵”论496
第九节 翁方纲的唐人楷书论503
第十节 梁?的论执笔法514
第十一节 汉学风气下对书史的再认识:钱泳的书论518
第十二节 杨凝式之再发现:吴德旋的书论521
第五章 晚清的书法理论525
第一节 阮元的南北书派论527
第二节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533
第三节 刘熙载的《书概》545
第四节 周星莲与朱和羹553
第五节 沈曾植之融合南北书派557
第六节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