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822241.jpg)
- 张新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75014315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隐私-人身权-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隐私与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基本问题1
隐私的概念与内容1
隐私保护:一个漫长的过程1
隐私保护:民族性与法律传统5
隐私的概念与内容6
隐私权概述10
隐私权的概念10
隐私权的主体12
隐私权的性质15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17
保护隐私权的社会意义和立法旨趣17
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手段20
隐私权与相关民事权利的关系23
隐私权与名誉权23
隐私权与姓名权24
隐私权与肖像权25
隐私权与人身自由权26
第二章 隐私权保护的比较法观察28
主要英美法系国家对隐私权的保护28
美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28
英国和澳大利亚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35
主要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39
德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39
法国、日本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41
影响保护隐私权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44
比较与评价44
三种保护方法47
若干趋势研讨48
第三章 隐私权与国际人权保护50
隐私权的国际人权保护概述50
人权与隐私权50
联合国人权文件对隐私权的保护52
区域性人权文件对隐私权的保护54
缔约国的义务与责任56
各国批准、加入或继承包含有保护隐私权的国际公约或区域公约的概况56
公约上的义务与责任57
隐私权:一种得克减的国际人权61
若干评论62
第四章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64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概述64
宪法的有关规定64
刑法的有关规定66
诉讼法的有关规定67
行政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69
民法和民事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70
评价与立法建议72
综合评价72
民法通则的疏漏及其原因探微73
民法典草案及其展望77
完善其他法律法规对隐私权的保护81
知情权概述84
知情权的概念84
第五章 隐私权与知情权、公开权84
知情权的分类85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87
国家官员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政权88
国家官员概述88
国家官员隐私权的限制91
国家官员隐私权的保护93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社会知情权94
公众人物概述94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与保护97
“追星”现象探微100
两种权利的冲突102
个人信息知情权与隐私权102
权利协调原则103
隐私权与公开权104
公开权概述104
公开权与隐私权和其他相关权利的关系107
公开权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109
第六章 隐私权与言论表述和新闻出版自由111
言论表述和新闻出版自由概述111
基本概念111
言论表述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与特征114
新闻采访与隐私权的保护118
新闻118
新闻采访自由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若干界限120
新闻报导与出版概述123
新闻报导、出版与隐私权保护123
新闻报导、出版自由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若干界限125
第七章 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与合理利用136
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与合理利用概述136
个人数据的概念与特征136
个人数据的保护与利用138
个人数据保护与利用的两种模式140
欧盟的经验140
美国的经验14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探索147
我国个人数据保护与利用及立法建议与展望149
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立法149
制定我国个人数据保护法的主要理由150
模式选择与指导原则151
我国个人数据保护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设计153
第八章 互联网上的隐私权保护155
网站经营者的隐私权保护义务与侵权责任155
网站经营者保护隐私权的主要义务内容155
网络隐私保护的法律对策157
网络空间威胁隐私权的技术方面与法律对策164
Cookies与网络个人隐私保护164
网络上的木马程序及网络用户权利保护169
第九章 电子邮件的隐私权保护176
电子邮件概述176
作为通信手段的电子邮件176
威胁电子邮件安全的主要因素178
保护电子邮件隐私权的法律原则183
保护电子邮件隐私权的原则与对策183
保护电子邮件隐私权的对策185
垃圾邮件与私生活安宁的保护197
垃圾邮件概述197
垃圾邮件产生的经济原因及技术背景201
控制垃圾邮件的相应对策202
第十章 共同隐私的法律保护205
共同隐私概述205
共同隐私的概念与存在基础205
共同隐私的主体208
共同隐私的内容和属性209
作为隐私权主体的个人与家庭隐私权210
家庭成员的共同隐私210
家庭隐私的范围218
对家庭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219
其他社会关系形成的共同隐私221
爱情关系221
同学关系221
同事关系222
网友222
情人关系与一夜情223
共同隐私公开与保护的法理讨论224
共同隐私的公开:从权利性质看公开隐私的合理性224
某些共同隐私公开的正面意义225
公开共同隐私的若干方法227
公开隐私应当遵循的原则及共同隐私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228
共同隐私公开之限制231
第十一章 雇员在工作场所的隐私权保护与限制234
工作场所的隐私权保护与限制概述234
雇员234
工作场所235
工作场所雇员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的几种主要情形236
监视236
监听240
搜查242
检验244
通信249
个人数据的收集与利用251
雇员的电子邮件隐私权254
雇员在工作场所的电子邮件: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254
雇主的知情权256
解决方案探讨260
第十二章 公共场所的隐私权保护与限制266
公共场所与公共场所的隐私问题266
公共场所概述266
公共场所:一个为传统隐私权保护法律遗忘的领域268
公共场所的隐私权保护需求269
公共场所的监控与隐私权保护271
公共场所的监控概述271
公共场所的闭路电视监视273
公共场所的检查274
公共场所拍摄概述277
公共场所的拍摄277
公共场所拍摄所涉及的利益问题279
解决方案:关于在公共场所进行拍摄的若干规则281
第十三章 偷拍、偷录、骚扰与隐私权保护283
偷拍、偷录、私人侦探与隐私权保护283
偷拍、偷录(录音、录像)概述283
私人侦探问题288
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的偷拍、偷录视听资料:最高法院证据规则的变化及评价292
若干规则及对策探讨293
骚扰与隐私权保护297
电话、短信息骚扰297
性骚扰303
刑事司法程序概述315
第十四章 隐私权与刑事司法程序315
刑事司法程序及其涉及的隐私权问题315
刑事司法程序涉及的主要隐私权问题317
被害人的隐私权保护321
被害人(受害人)隐私权问题321
保护被害人隐私权的主要法律制度32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隐私权保护327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隐私问题327
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私权的主要法律制度328
证人的隐私权保护332
证人的隐私权问题332
保护证人隐私权的主要法律制度333
专家与专家的执业活动337
第十五章 隐私权保护与专家责任337
专家的执业活动与专家责任337
专家责任的一般原则340
几种主要专家对保护当事人隐私的义务与责任342
律师342
医护人员348
注册会计师351
第十六章 侵害隐私权的法律责任354
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之构成要件354
构成要件的一般理论354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加害行为)355
加害人的过错359
损害361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364
承担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之方式和其他法律责任366
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的方式概述366
承担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368
侵害隐私权的其他法律责任探讨372
精神损害的进一步研讨375
精神损害的基本问题375
精神损害的法律救济方法381
侵害隐私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386
附录387
主要参考书目387
后记390
第二版补记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