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大上海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大上海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 高汝熹,张建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506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大上海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引言      1

目录1

0.1 本书研究思路  2

0.2 主要研究问题阐述2

0.2.1 大上海都市圈3

0.2.2 中国第一圈4

0.2.3 中心城市“强心”战略5

0.2.4 地区间的产业结构重复问题9

0.2.5 地区间博弈关系三阶段10

0.2.6 基本博弈格局是竞争大于合作10

1.1 大都市圈的内涵与形成13

1.1.1 大都市圈的内涵13

1 大都市圈的理论及新进展13

1.1.2 大都市圈的形成17

1.1.3 大都市圈的管理方式20

1.2 大都市圈的功能21

1.2.1 枢纽功能和培养器功能21

1.2.2 强大的集聚和扩散功能21

1.2.3 协调区域经济不平衡功能21

1.2.4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22

1.3 新时代条件下的都市圈理论22

1.3.1 经济全球化对大上海都市圈形成的影响23

1.3.2 知识经济对大上海都市圈形成的影响25

1.3.3 科学发展观对大上海都市圈形成的影响26

1.3.4 集聚经济理论对大上海都市圈形成的影响27

2.1.1 第一阶段是子母关系28

2.1 上海与江浙关系的三次变化28

2 大上海都市圈的分合变迁28

2.1.2 第二阶段是父子关系30

2.1.3 第三阶段是兄弟关系33

2.2 大都市圈合作的力量40

3 地区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47

3.1 要素禀赋特点和比较优势47

3.1.1 耕地面积47

3.1.2 物质资本49

3.1.3 劳动力集中度50

3.1.4 人力资本51

3.2 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54

3.3 新发展战略与定位62

3.3.1 上海市62

3.3.2 江苏省65

3.3.3 浙江省67

4 大上海都市圈与中心城市72

4.1 为什么称作大上海都市圈72

4.1.1 具有国际可比性72

4.1.2 有历史和现实的基础73

4.1.3 共享共建“上海”品牌74

4.1.4 旨在打破地方保护74

4.1.5 有利于增大整体经济利益75

4.2 大上海都市圈是中国第一圈76

4.2.1 上海是中国的首位城市,并正在走向世界城市76

4.2.2 上海周边地区也是中国最好的地区77

4.2.3 人口和企业仍在快速地向这个地区集中80

4.2.4 形成都市圈的条件最好84

4.3 大上海都市圈与国外都市圈的比较85

4.3.1 大都市圈层次86

4.3.2 中心城市比较88

4.3.3 中心城区比较92

4.3.4 核心城区比较95

4.4 上海与三个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98

5 产业差异与地区竞争103

5.1 正常的产业结构和竞争103

5.1.1 方法论问题及研究方向的转变104

5.1.2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竞争106

5.2 产业结构的地区比较108

5.2.1 国外大都市圈产业结构比较108

5.2.2 大上海都市圈产业结构比较113

5.3.1 产业相同和竞争的原因119

5.3 竞争促进产业结构变化119

5.3.2 竞争是一个发现过程123

6 引进外资中的竞争博弈与地区合作125

6.1 引进外资中的竞争格局125

6.2 引进外资中的竞争博弈128

6.2.1 引进外资的策略128

6.2.2 模型分析130

6.3 差异化的投资环境134

6.3.1 模型分析135

6.3.2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价格竞争博弈137

6.4 结论140

7 地方保护与大上海都市圈的形成141

7.1 地方保护行为及利弊142

7.2.1 假设条件145

7.2 模型145

7.2.2 两地相同产品的地方保护博弈146

7.2.3 两地不同产品的地方保护博弈148

7.3 走出囚徒困境的另一种选择151

8 大上海都市圈经济的健康发展157

8.1 实施“强心”战略157

8.1.1 强化和发挥中心城市功能157

8.1.2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措施160

8.2 发挥市场的力量161

8.3 促进都市圈产业的整合与集聚165

8.3.1 产业整合与集聚的目的165

8.3.2 产业整合与集聚的原则、方式和途径165

8.3.3 进一步促进产业整合与集聚的建议169

8.4.2 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171

8.4 促进要素流动171

8.4.1 构建都市圈资金自由流动体系171

8.4.3 发挥企业家的作用172

8.4.4 培训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174

9 结束语175

附录177

附录1 国外大都市圈介绍177

东京都市圈177

纽约都市圈185

巴黎都市圈195

附录2 2002年纽约市土地利用208

附录3 东京都区部人口变化与土地利用210

附录4 巴黎市各区基本情况213

参考文献220

热门推荐